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1164,分2078页显示  上一页  406  407  408  409  410  412  413  414  415 下一页
其它辞典(续上)
文仪(士表 革斋 )
朱埴(圣陶 古平 )
李性传(成之 凤山 )
林洪(龙发 可山 别称 林逋七世孙、和靖七世孙 )
汤中(季庸 息庵 别称 大小汤 )
王朝佐(子材 )
萧泰来(则阳、阳山 小山 )
赵顺孙(和仲、仲和 世称 格斋先生 格斋、格庵 )
释祖钦(雪岩 益彰 )
陈力修(介翁 )
韩补(复善 思轩 )
章端子
章鉴(公秉 杭山 )
余正子
俞文豹(文蔚 堪隐 )

人物简介

全宋诗
文仪(一二一五~一二五六),字士表,号革斋,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天祥父(《文山集》卷一六《先君子革斋先生事实》)。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八一二四
朱埴(一二一五——?),字圣陶,号古平,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嘉定八年生,宝祐四年登进士第。六年,辟广西制置司签书判官。仕至太常博士。见《后村大全集》卷七○《除太常博士制》,《宝祐四年登科录》,《可斋续稿》后卷一二。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55 【介绍】: 宋隆州井研人,字成之,号凤山。李舜臣子。宁宗嘉定四年进士。历干办行在诸军审计司。进对帝问“崇尚道学之实”,在“格物致知以为出治之本”。累进礼部侍郎,以言罢。又以宝文阁待制知饶州,改知宁国府。理宗淳祐五年除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旋除同知枢密院事。致仕卒。
全宋文·卷七三一○
李性传,字成之,号凤山,井研(今四川井研)人,心传季弟。嘉定四年举进士,历干办行在诸军审计司。迁武学博士、太常寺丞、起居舍人兼侍讲。为起居郎,兼国史编修,权刑部侍郎,进礼部侍郎。出知饶州,改宁国府。召为兵部侍郎,进兵、吏部尚书。淳祐五年,自礼部尚书拜签书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升同知枢密院事。宝祐间提举宫观致仕。《宋史》卷四一九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泉州人,字龙发,号可山。自称林逋七世孙。理宗淳祐间以诗名。尝集中兴以来名公诗,为《大雅复古集》。所著有《茹草纪事》、《山家清供》、《西湖衣钵》等。
全宋诗
林洪,字龙发,号可山,泉州(今属福建)人。自称和靖七世孙。理宗时肄业杭泮,冒杭贯取乡荐(《梅涧诗话》卷中)。有《山家清供》。今录诗十三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饶州安仁人,字季庸,号息庵。汤巾弟。理宗宝庆二年进士。与兄千并主朱熹之学,时称大小汤。淳祐三年,以太学正召试馆职,除正字,进校书郎,转右正言。官至工部侍郎。
全宋诗
汤中,字季庸,号息庵,饶州安仁(今江西馀江东北)人。理宗宝庆二年(一二二六)进士。淳祐三年(一二四三),召试馆职,官至工部侍郎。事见《南宋馆阁续录》卷八、九、清同治《安仁县志》卷二五。今录诗三首。
全宋文·卷七八六二
汤中,字季庸,号息庵,饶州安仁(今江西馀江东北)人,汤千、汤巾弟。师事柴中行、真德秀,登宝庆二年进士。端平间为太学正,淳祐三年召试馆职,除秘书省正字,次年除校书郎。五年,擢右正言。官至工部侍郎。与兄千并主朱学,称大小汤。见《南宋馆阁续录》卷八、九,《宋元学案》卷八四,《宋元学案补遗》卷八四。

人物简介

全宋诗
王朝佐(一二一五~?),字子材,庐江(今属安徽)人。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年四十二。事见《宝祐四年登科录》卷三。今录诗五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临江人,字则阳,一字阳山,号小山。理宗绍定二年进士。由起居郎出守隆兴府。又尝官御史。有《小山集》。
全宋诗
萧泰来,字则阳(一作阳山),号小山,临江军新喻(今江西新馀)人。崱弟。理宗绍定二年(一二二九)进士。为抚州军事推官(明弘治《抚州府志》卷八),知新昌县(明正德《瑞州府志》卷六)。擢监察御史,迁起居郎(《宋史》卷四一一《牟子才传》)。宝祐元年(一二五三),出知隆兴府(《宋史》卷四三《理宗本纪》三)。有《小山集》,已佚。明嘉靖《临江府志》卷六有传。今录诗九首。
全宋文·卷七八七三
萧泰来,字则阳,号小山,临江军新喻(今江西新余)人,萧崱兄。绍定二年进士,明年任抚州军事推官,除广东经干,改知新昌。淳祐中历官监察御史,迁右正言、起居郎,宝祐中出知隆兴府。著者有《小山集》二十五卷。见《宋史》卷四三、四○九,隆庆《临江府志》卷一二,《千顷堂书目》卷二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处州缙云人,字和仲。理宗淳祐十年进士。自秘书郎五迁至侍御史,皆兼讲读。遇灾异,辄援据经传及累朝故实,随时致戒。累官同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尝直言陈政弊而忤贾似道,然颇为度宗所重。后为福建安抚使兼知福州,知时事不可为而归,忧愤疾笃卒。学者称格斋先生。有《四书纂疏》、《近思录精义》、《中兴名臣言行录》、《格斋集》等。
全宋诗
赵顺孙(一二一五~一二七七),字和仲,学者称格斋先生,缙云(今属浙江)人。理宗淳祐十年(一二五○)进士,调太平州学教授,改临安府学教授。景定元年(一二六○),除秘书正字、累迁右正言(《南宋馆阁续录》卷八、九)。度宗咸淳四年(一二六八)出知平江府。五年,召为吏部侍郎,迁尚书(清同治《苏州府志》卷五二)。六年,拜签书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十年,知福州兼福建安抚使。端宗景炎二年卒。有《近思录》、《中兴名臣言行录》、《格斋集》。事见《蒙城赵氏宗谱》。今录诗七首。
全宋文·卷八一二○
赵顺孙(一二一五——一二七六),字仲和,号格斋,又号格庵,处州缙云(今浙江缙云)人。淳祐十年赐进士出身,调临安府学教授,除秘书省正字兼景献府教授,升校书郎,添差通判婺州。咸淳元年,入为秘书郎,擢监察御史,历右正言、右司谏,遂为殿中侍御史。进侍御史,除吏部侍郎,求去,以显文阁待制知平江府、兼淮浙发运使。升吏部尚书。六年,拜端明殿学士、同签书枢密院事,进签书院事兼权参知政事。八年,除资政殿大学士、提举临安府洞霄宫。十年,依旧职知福州。时事不可为,忧懑成疾,以德祐二年四月卒,年六十二。著有《四书纂疏》二十六卷(存)及《近思录精义》、《孝宗系年录》、《中兴名臣言行录》、《格斋集》、《格庵奏稿》(存)等。见黄溍《格庵先生赵公阡表》(《文献集》卷一○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15—1287 【介绍】: 宋僧。婺州人,号雪岩。嗣径山。历住潭州龙兴、湘西道林等寺。度宗咸淳五年主袁州仰山寺,名益彰。入元,年腊俱尊,元世祖优礼殷隆。
全宋诗
释祖钦(一二一六~一二八七),号雪岩,闽之漳州(今福建漳州)人。五岁出家,十六薙染,十八行脚。初参双林洎、妙峰善、石田薰诸老,无所发明。闻天目礼住净慈,怀香请益,亦无所入。遂上径山谒无准师范禅师,依师范最久。理宗宝祐元年(一二五三),初住潭州龙兴禅寺,后历住湘西道林禅寺、处州南明佛日禅寺、台州仙居护圣禅寺、湖州光孝禅寺。度宗咸淳五年(一二六九),住袁州仰山禅寺。元世祖至元二十四年卒,年七十二。有《雪岩祖钦禅师语录》四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续灯存稿》卷四有传。 释祖钦诗,以辑自《语录》的偈颂及其中单编的诗编为三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八一二三
祖钦(一二一五——一二八七),号雪岩,婺州(今浙江金华)人,一云漳州(今福建漳州)人。少出家,后师径山师范。出世历住潭州龙兴、湘西道林等寺。咸淳五年主袁州仰山,名益彰。入元,世祖优礼之。至元二十四年卒,年七十三。见比丘明复编《中国佛学人名辞典》(中华书局一九八八年版),参陈垣《释氏疑年录》卷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温州平阳人,字介翁。理宗绍定间进士。历官浙西提刑,计擒海寇苏阿六,浙右震悚。除祭酒兼中书舍人。面对,言揆路蔽贤之罪,理宗大悟。寻归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信州玉山人,字复善。宁宗嘉定十六年进士。知徽州,为政廉明。寻除淮西总领。遣使南邦,还对称旨。以疏奏切直忤时宰,出知太平,治尚清静,民皆安之。
全宋文·卷七七二五
韩补,字复善,号思轩,信州玉山(今江西玉山)人,祥弟。嘉定十六年进士。淳祐中知徽州,除户部郎官、淮西总领。遣使南邦,还对称旨。后以忤时宰出知太平州。宗程朱之学,与其兄祥并称二韩。见弘治《徽州府志》卷四,《宋元学案补遗》卷四九。
章端子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简介
淳祐五年(1245)官两浙东路提举常平等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隆兴府分宁人,字公秉。以别院省试及第。历任中书舍人、侍左郎官、签书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同知枢密院事等职。度宗咸淳十年,拜右丞相兼枢密使。次年二月,元兵逼近临安,托故逃遁。三年召还,罢相。寻坐庇护殿帅韩震事,被逐出京,放归田里。性清约,在朝号宽厚,士大夫目为“满朝欢”。有《杭山集》。
全宋诗
章鉴(一二一五~一二九四),字公秉,号杭山,分宁(今江西修水)人。理宗淳祐四年(一二四四)进士,调岳州教授。度宗咸淳三年(一二六七)为秘书丞。累迁右相兼枢密使。恭帝德祐元年(一二七五)罢。入元不仕。元世祖至元三十一年卒,年八十。事见清同治《义宁州志》卷三○《宋右丞相章公杭山先生圹志》,《宋史》卷四一八有传。今录诗十一首。
余正子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八○二七
余正子,淳祐间江西人。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括苍人,字文蔚。理宗淳祐三年著《吹剑录》,十年为《外集》。又有《清夜录》。
全宋诗
俞文豹,字文蔚,括苍(今浙江丽水西)人。浪迹江湖四十年,理宗淳祐三年(一二四三),索居京国,著《吹剑录》。十年,著《吹剑录外集》。事见二书卷首自序。今录诗四首。
全宋文·卷七九六○
俞文豹,字文蔚,号堪隐,处州(今浙江丽水)人。著有《吹剑录》(存)、《唾玉集》、《清夜录》(俱存节本)。见作者《吹剑录序》,《千顷堂书目》卷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