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属词(屬詞)
谓连缀字句为文章。指写作。世说新语·文学“ 曹辅佐 才如白地明光锦” 刘孝标 注引《中兴书》:“﹝ 曹毗 ﹞好文籍,能属词。” 唐 温庭筠 《送崔郎中赴幕》诗:“发跡岂劳天上柱,属词还得幕中莲。”旧唐书·薛登传:“ 有梁 荐士,雅爱属词; 陈 氏 简贤,特珍赋咏。”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岑参:“﹝ 参 ﹞尤工缀文,属词清尚。”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八篇:“ 梁 客皆善属词, 乘 尤高。”
《國語辭典》:注释(注釋)  拼音:zhù shì
1.解释文句的意义。《隋书。卷七六。文学传。潘徽传》:「总会旧辙,创立新意,声别相从,即随注释。」宋。姚宽《西溪丛语。卷下》:「陶潜读山海经十三首用事,今本多差误,各为注释之。」
2.解释文句意义的文字。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论说》:「若夫注释为词,解散论体,杂文虽异,总会是同。」唐。刘知几《史通。卷五。补注》:「文言美辞,列于章句,委曲叙事,存于细书,此之注释,异夫儒士者矣。」
《漢語大詞典》:敲推
犹推敲。谓斟酌字句,反复琢磨。 宋 何薳 春渚纪闻·何张遗句南金录:“﹝ 张伯鹏 ﹞尝与余分韵赋诗,继有一诗,督余所作,云‘坐中病竞分明久,驴上敲推兀未裁。’用事精稳,如老作者。” 清 赵翼 《有以明人诗文集来售》诗:“不知曾费几敲推,无限精灵付劫灰。”参见“ 推敲 ”。
《國語辭典》:推敲  拼音:tuī qiāo
唐贾岛的诗句「僧敲月下门」,第二字本用「推」,又欲改「敲」,思虑良久,引手做推敲状。韩愈告诉他:「作敲字佳。」遂定稿的故事。见《苕溪渔隐丛话。卷一九。引刘公嘉话录》。后引喻为思虑斟酌。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一一出:「你的北来意费推敲。一封书信无名号,荒唐言语多虚冒。」《红楼梦》第三○回:「因有所感,或者偶成了两句,一时兴至恐忘,在地下画著推敲,也未可知。」
《漢語大詞典》:复语(複語)
(1).重复的字句。 唐 韩愈 《唐故虞部员外郎张府君墓志铭》:“ 愈 既与为礼,发书云云,其末有复语‘千万永诀’八字。”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复语解:“其以复语入辞者,多有之。采采卷耳,不一采也。玼兮玼兮,咏嘆之也。”
(2).指对偶的辞句。 唐 刘知几 史通·覈才:“ 温子昇 尤工复语, 卢思道 雅好丽词。”
(3).复沓之语。喻指低劣的诗文。 宋 岳珂 桯史·馆娃浯溪:“﹝ 王义丰 赋 馆娃 、 杨诚斋 赋 浯溪 ﹞今两刹中皆无此刻,而酲梦复语,往往满壁间云。”
《國語辭典》:对偶(對偶)  拼音:duì ǒu
1.在语文中,上下两句,字数相等,句法相似,平仄相对的,称为「对偶」。如唐。杜甫〈春望〉诗「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男女相配成偶,称为「对偶」。
《國語辭典》:异文(異文)  拼音:yì wén
通假字和异体字的统称。相对于正字而言。如「迹」是「迹」的异文。
《國語辭典》:注文  拼音:zhù wén
注解的文字。如:「阅读古代典籍,必须广泛参照前辈学者所作的注文,如此才能充分了解文义!」
《國語辭典》:题笔(題筆)  拼音:tí bǐ
贫穷的文人,提著笔墨沿街卖文。元。萧德祥《杀狗劝夫》第二折:「好大雪也,孙虫儿往街上题笔,觅几文钱去来。」元。无名氏《举案齐眉》第一折:「如今梁鸿学成满腹文章,争奈身贫如洗。沿门题笔为生。」也作「搠笔」。
《漢語大詞典》:杜韦娘(杜韋娘)
(1). 唐 歌女名。 唐 教坊用为曲名。 唐 刘禹锡 《赠李司空妓》诗:“高髻云鬟宫样粧,春风一曲《杜韦娘》。”
(2).借指名妓。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三本第一折:“ 杜韦娘 不似旧时,带围宽清减了瘦腰肢。”
(3).词牌名。 宋 人借 唐 旧曲另翻慢词,双调,一百零九字,仄韵。
(4).曲牌名。属南曲仙吕宫。字句格律与词牌不同。用作引子。
《國語辭典》:风入松(風入松)  拼音:fēng rù sōng
1.乐曲名。古琴曲。《通志》载〈风入松〉为三十六杂曲之一。作者不详。现存传谱中的歌词作者为唐代皎然,内容描写月夜弹琴如风吹松林的声音,唐代已流传此曲。
2.曲牌名。北曲属双调。南曲属仙吕入双调,常常使用。一般使用在双调套曲内,昆曲及京剧有此曲牌的运用。
3.乐曲名。北管常用器乐曲。
《漢語大詞典》:木兰花(木蘭花)
(1). 唐 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 唐 、 五代 词中,有五十二字、五十四字、五十五字三体,都用仄韵,以七字句为主,杂以三字句。另有五十六字体,七言八句用仄韵,名《玉楼春》,又名《春晓曲》《惜春容》。自 五代 以《木兰花》混入《玉楼春》, 宋 人因之,不复区别。惟增减体仍用《木兰花》名:其减为四十四字,杂用平韵者名《减字木兰花》;减为五十字,杂用平韵者名《偷声木兰花》;增为一百零一字,全用平韵者名《木兰花慢》
(2).曲牌名。南北曲均有,字句格律与词牌不同。南曲属南吕宫,用作引子。北曲属高平调,用作小令,亦见于诸宫调。
《漢語大詞典》:析句
(1).谓琢磨字句。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丽辞:“至 魏 晋 羣才,析句弥密,联字合趣,剖毫析釐。”
(2).分析句子的结构、成分等。
《國語辭典》:脱文(脫文)  拼音:tuō wén
校勘文字时,凡原文有脱落的文字称为「脱文」。也作「夺文」。
《國語辭典》:更正  拼音:gēng zhèng
改正发现的错误。如:「把错误的答案更正过来。」
《國語辭典》:圈点(圈點)  拼音:quān diǎn
1.于书本或文章上字句旁,标上圆圈或点,表示词句的精采处或值得注意者。《儒林外史》第三回:「忙取笔细细圈点,卷面上加了三圈,即填了第一名。」
2.为没有标点的文章断句。如:「圈点十三经」。
3.断句所用的符号,圆的叫圈,顿的叫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