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误夺(誤奪)
字句的错误和脱漏。 郭沫若 《屈原赋今译·〈九歌〉解题》:“加上脱简、传写、翻刻、虫蛀、鼠咬、后人的任意改窜,经历了两千多年,也不知道有多少词句上和文字上的误夺、增益。”
《国语辞典》:星号(星号)  拼音:xīng hào
于文章字句上标明注释、重点或附注时所用的符号。
《漢語大詞典》:崖词(崖詞)
宋 代诗赞形式的一种说唱文学。以七字句韵文为主。 宋 灌圃耐得翁 都城纪胜·瓦舍众伎:“凡傀儡敷演烟粉、灵怪故事、铁骑、公案之类,其话本或如杂剧,或如崖词,大抵多虚少实。”
《國語辭典》:四言诗(四言詩)  拼音:sì yán shī
一种诗体。全篇每句以四字为主,是中国汉代以前最通行的诗歌形式。
《国语辞典》:观款(观款)  拼音:guān kuǎn
收藏或观赏书画的人,在书画的本幅、或尾端上所题的简单字句,记述观看作品的时间或地点。
《漢語大詞典》:梁州令
(1).词牌名。 唐 教坊大曲有《凉州》,由大曲摘遍而为小令词调,因称《凉州令》, 宋 以后讹称《梁州令》。双调,有五十字、五十二字、五十五字三体,仄韵。
(2).曲牌名。南北曲均有,皆属正宫,字句格律相近,而与词牌不同。南曲用作引子。北曲仅见于诸宫调。
《漢語大詞典》:江城子
(1).词牌名。又名《江神子》《水晶帘》《村意远》。 唐 、 五代 词多为单调,自三十五字至三十七字不等,平声韵。至 宋 人始作双调七十字,有平韵、仄韵两体。
(2).曲牌名。属南曲中吕宫。字句格律与词牌双调体半阕同。用作引子。另南曲越调有《江神子》曲牌,亦名《江城子》,与中吕宫《江城子》不同。
《漢語大詞典》:攒十字(攢十字)
鼓词、弹词及时调中常以“三、三、四”十字句组成唱词,称为“攒十字”。 鲁迅 《准风月谈·重三感旧》:“‘五更调’、‘攒十字’的格调,也可以放进新的内容去。”
《漢語大詞典》:髭捻(髭撚)
谓沉思吟哦推敲字句而捻弄髭须。语本 唐 卢延让 《苦吟》:“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鬚。” 清 李渔 《意中缘·露丑》:“我则道哦韵试鏗鏘,却原来是髭捻太苦逼成凄响。”
《國語辭典》:拖腔  拼音:tuō qiāng
戏曲、曲艺唱腔中为表现情绪而需要拖长的部分。有长有短,有的用于句中,有的用于句尾。在演唱中,拖腔多为字音尾音的延长,有的则加上衬字或衬词。是对原唱腔的进一步发挥,可以增强音乐的表现力。
《漢語大詞典》:误衍(誤衍)
因抄写、排版错误而增多字句。 清 周中孚 郑堂札记卷三:“逸周书·宝典解:‘九德三慈,惠知长幼,知长幼,乐养老。’案,下‘知长幼’三字误衍。”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附录七:“《史略》‘有’字,当沿上‘月’字而误衍。”
《國語辭典》:咬文嚼字  拼音:yǎo wén jiáo zì
1.在词句上斟酌推敲。元。乔吉〈小桃红。瓠犀微露玉参差〉曲:「含宫泛徵,咬文嚼字,谁敢嗑牙儿。」《二刻拍案惊奇》卷四○:「好词,好词。关情之处,令人泪落,真一时名手!怪不得他咬文嚼字,明日元宵佳节,正须好词,不免赦其罪犯,召他转来,为大晟乐正,供应词章。」也作「咬言咂字儿」、「咬文咂字儿」。
2.讥笑士人迂腐而不知变通。元。萧德祥《杀狗劝夫》第四折:「哎!使不的你咬文嚼字。」《隋唐演义》第六回:「如遇患难,此辈咬文嚼字之人,只好坐以待毙,何足为用?」
3.形容卖弄文才、装腔作势。《金瓶梅》第五○回:「见他在人前铺眉苫眼,拿班做势,口里咬文嚼字,一口一声只称呼他薛爷。」《红楼梦》第二七回:「他们必把一句话拉长了,作两三截儿,咬文嚼字,拿著腔儿,哼哼唧唧的,急的我冒火。」
《漢語大詞典》:行间字里(行間字裏)
谓文章的字句中间。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论文下·文章圈点:“书有圈点鉤勒,始自前 明 中叶选刻时文陋习。然行间字里,触眼特为爽豁,故仿而用之。” 清 彭玉麟 《〈盛世危言〉序》:“今閲是书所説 中 西利病情形,瞭如指掌。其忠义之气,溢於行间字里,实获我心,故缀数语。”参见“ 行间 ”。
《漢語大詞典》:行间(行間)
进行离间。新五代史·楚世家·马希声:“ 荆南 高季昌 闻 殷 将 高郁 素教 殷 以计策而 楚 以彊,患之,尝使谍者行间於 殷 , 殷 不听。”
分類:行间离间
《國語辭典》:行间(行間)  拼音:háng jiān
1.军队行伍之间。「间」文献异文作「閒」。《史记。卷一一一。卫将军骠骑列传。卫将军》:「臣幸得待罪行閒,赖陛下神灵,军大捷,皆诸校尉力战之功也。」《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下》:「馀将校之迁除者凡数十人,有自行间擢为主军厢者,仍释放赵晁囚系。」
2.行与行之间。宋。范成大 插秧诗:「种密移疏绿毬平,行间清浅縠纹生。」
3.特指各行文字之间。《官场维新记》第二回:「老弟上的条陈,第一要不拘成格,字里行间,略带些古文气息,方能中肯。」
《国语辞典》:抠字眼儿(抠字眼儿)  拼音:kōu zì yǎn ér
在字句上仔细钻研或挑毛病。如:「他批改文章时,总喜欢抠字眼儿。」
《国语辞典》:即景会心(即景会心)  拼音:jí jǐng huì xīn
描写景物时,必须以亲身体验的感受融入字句间,方能适切表达出真感情。清。王夫之〈夕堂永日绪论〉:「『僧敲月下门』,祇是妄想揣摩,如说他人梦,纵令形容酷似,何尝毫发关心。知然者以其沉吟推敲二字,就他作想。若即景会心,则或推或敲,必居其一;因景因情,自然灵妙,何劳拟议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