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孤城  拼音:gū chéng
孤立的城。唐。王之涣 凉州词二首之一:「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三国演义》第三九回:「孤城不可守,不如且回江东。」
《漢語大詞典》:孤峰
(1).孤立高耸的山峰。 南朝 梁 吴均 《与顾章书》:“森壁争霞,孤峯限日,幽岫含云,深谿蓄翠。” 唐 张说 《送梁六自洞庭山作》诗:“ 巴陵 一望 洞庭 秋,日见孤峯水上浮。” 唐 刘肃 《大唐新语·文章》:“ 富嘉謩 之文,如孤峯絶岸,壁立万仞,丛云鬱兴,震雷俱发,诚可畏乎。” 宋 杨万里 《过谢家湾》诗:“近岭已看看远峯,连峯不爱爱孤峯。”
(2).孤高,高洁。 清 张其淦 《明代千遗民诗咏·陈五鼎》:“ 耳臣 性狷介,薇蕨寻孤峯,不争鸡鶩食,却喜鸿雁通。”
《漢語大詞典》:孤亭
孤立的亭子。 宋 梅尧臣 《会胜院沃洲亭》诗:“孤亭一入野气深,松上藤萝篱上葛。” 宋 朱熹 《再用韵题翠壁》:“孤亭一目尽天涯,俯瞰烟村八九家。” 金 元好问 《横波亭》诗:“孤亭突兀插飞流,气压 元龙 百尺楼。”
分類:孤立亭子
《國語辭典》:孤高  拼音:gū gāo
1.孤立高耸。唐。高适〈同诸公登慈恩寺浮图〉诗:「登临骇孤高,披拂欣大壮。」
2.人的性情超脱不俗。唐。李中〈献张拾遗〉诗:「官资清贵近丹墀,性格孤高世所稀。」
《國語辭典》:伶俜  拼音:líng pīng
飘零孤单的样子。《乐府诗集。卷七三。杂曲歌辞十三。古辞。焦仲卿妻》:「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唐。杜甫〈新安吏〉诗:「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
《漢語大詞典》:孤屿(孤嶼)
孤立的岛屿。 南朝 宋 谢灵运 《登江中孤屿》诗:“乱流趋正絶,孤屿媚中川。” 唐 孟浩然 《陪张丞相自松滋江东泊渚宫》诗:“云物凝孤屿,江山辨四维。” 唐 李白 《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山》诗:“ 赤城 渐微没,孤屿前嶢兀。”
分類:孤立岛屿
《國語辭典》:孤危  拼音:gū wéi
孤立艰危。《战国策。秦策三》:「大者宗庙灭覆,小者身以孤危。」
《國語辭典》:孤岛(孤島)  拼音:gū dǎo
独立的小岛。常用以比喻孤立的地区。如:「在共党统治时期的东德境内,西柏林犹如一座孤岛。」《清史稿。卷二八四。林亮列传》:「将吏以孤岛难守,佥议撤归厦门,各遣家属登舟。」
《國語辭典》:孤露  拼音:gū lù
幼失父母,毫无荫庇的人。《文选。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少加孤露,母兄见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虽已孤露,其日皆为供顿,酣畅声乐,不知有所感伤。」
《漢語大詞典》:孤垒(孤壘)
孤立的堡寨。 宋 陆游 《自兴元赴官成都》诗:“ 梁州 在何处,飞蓬起孤垒。” 宋 王禹偁 《贺收复益州表》:“暂出偏师,果平孤垒。” 宋 柳永 《竹马子》词:“登孤垒荒凉,危亭旷望,静临烟渚。”
分類:孤立堡寨
《國語辭典》:孤弱  拼音:gū ruò
孤苦衰弱。《文选。李密。陈情表》:「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
《國語辭典》:孑然  拼音:jié rán
1.形容全体、整个。《国语。周语中》:「于是乎有折俎加豆,酬币宴货,以示容合好,胡有孑然其郊戎、狄也?」
2.孤独的样子。《三国志。卷五七。吴书。陆瑁传》:「若实孑然无所凭赖,其畏怖远迸,或难卒灭。」
《漢語大詞典》:孤嶂
孤立的高山。 唐 杜甫 《登兖州城楼》诗:“孤嶂 秦 碑在,荒城 鲁 殿餘。” 宋 陈与义 《度岭》诗:“隔水丛梅疑是雪,近人孤嶂欲生云。”
分類:孤立高山
《漢語大詞典》:孤寺
孤立无邻的寺庙。 唐 张乔 《送人归江南》诗:“岛烟孤寺磬,江月远船筝。思苦秋迴日,多应吟更清。” 宋 苏轼 《过淮三首赠景山兼寄子由》诗之二:“过 淮 山渐好,松檜亦苍然;,蔼蔼藏孤寺,泠泠出细泉。”
分類:孤立寺庙
《國語辭典》:孤迥  拼音:gū jiǒng
1.寂寥高远。唐。杜牧南陵道中〉诗:「正是客心孤迥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2.形容人的个性孤高、志意绝俗。如:「这位诗人个性孤迥,绝不随俗浮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