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断嶂(斷嶂)
陡峭孤立形似屏障的山峰。 唐 王绩 《采药》诗:“时时断嶂遮,往往孤峯出。”
《漢語大詞典》:单文(單文)
(1).孤立的记载。宋书·乐志一:“王者各以其礼制事天地,今説者据《周官》单文为经国大体,惧其局而不知弘也。”
(2).指单个的汉字。 章炳麟 《论汉字统一会》:“二 徐 、 邢叔明 、 贾昌朝 之流不絶如线,而皆执守单文,勿能左右采获。”
《漢語大詞典》:孤突
孤立突出。管子·轻重丁:“三败杀君二重臣定社稷者,吾此皆以孤突之地封者也。” 马非伯 新诠:“‘孤突’, 宋 本作‘狐突’。《木华赋》云:‘鱼则横海之鲸,突杌孤游。’则所谓孤突之地者乃孤立突出之地,如鲸鱼之突杌孤游於海面者然。”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三:“水南层峰秀起,濒水一小峰孤突,山分岐,怒流横囓其脚。”
《國語辭典》:孤离(孤離)  拼音:gū lí
孤立隔绝。如:「今日的世界情势,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孤离国际社会,但求自己发展。」
分類:孤立分离
《漢語大詞典》:孤栋(孤棟)
(1).独梁。《宋史·常安民传》:“今用贤如倚孤栋,拔士如转巨石,虽有奇特瓌卓之才,不得一行其志,甚可叹也。”
(2).孤立的房舍。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居赋》:“葺駢梁於巖麓,栖孤栋於江源。”
分類:孤立房舍
《國語辭典》:众叛亲离(眾叛親離)  拼音:zhòng pàn qīn lí
众人反叛,亲信背离。形容不得人心,处境孤立。《左传。隐公四年》:「阻兵无众,安忍无亲,众叛亲离,难以济矣。」唐。辛替否 谏造金仙玉真两观疏:「夺百姓之食以养残凶,剥万人之衣以涂土木。于是人怨神怒,众叛亲离,水旱不调。」也作「亲离众叛」、「众散亲离」。
《漢語大詞典》:死点
一个孤立的、僻静的或落后的地点、地区或状况。例如:文明世界中的文化死点。
机器中的活塞在汽缸内做往复运动时最左和最右(或最上和最下)的位置
《国语辞典》:孽子孤臣  拼音:niè zǐ gū chén
被疏远、孤立的臣子与失宠的庶子。参见「孤臣孽子」条。《红楼梦》第一二○回:「虽然事有前定,无可奈何,但孽子孤臣,义夫节妇,这『不得已』三字也不是一概委得的。」
《国语辞典》:落落难合(落落难合)  拼音:luò luò nán hé
形容人见解特出孤立,无人可与计谋;或形容人孤傲,不易合群。《后汉书。卷一九。耿弇传》:「将军前在南阳建此大策,常以为落落难合,有志者事竟成也!」也作「落落寡合」。
《国语辞典》:孤坟野冢(孤坟野冢)  拼音:gū fén yě zhǒng
荒郊野外孤立的坟冢。如:「暗夜里,孤坟野冢总特别吓人。」
分类:孤立
《国语辞典》:空中封锁(空中封锁)  拼音:kōng zhōng fēng suǒ
空军在预定目标上空以积极的战斗行动孤立或限制敌人的一种手段。封锁对象为敌方的前线机场、交通枢纽等。
《漢語大詞典》:孤蔽
孤立而受蒙蔽。 汉 王符 潜夫论·明忠:“公卿不思忠,百僚不尽力,君王孤蔽於上,兆黎冤乱於下。”
分類:孤立蒙蔽
《漢語大詞典》:孤悬浮寄(孤懸浮寄)
形容孤立而没有依托。 清 冯桂芬 《公启曾协揆》:“﹝ 上海 ﹞势居下游,无险可扼。蕞尔之区,孤悬浮寄,数十里外皆贼兵。”
分類:孤立依托
《漢語大詞典》:孤文断句(孤文斷句)
指片断、孤立的文句。 鲁迅 《〈古小说钩沉〉序》:“庄子举 宋鈃 之言,孤文断句,更不能推见其旨。”
《漢語大詞典》:独头茧(獨頭繭)
比喻将自己孤立起来的环境。 鲁迅 《彷徨·孤独者》:“你实在亲手造了独头茧,将自己裹在里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