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12,分28页显示  上一页  3  4  5  6  7  9  10  11  12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修炼
师学
课农
学记
娘家
研席
学法
博习
学习
徒弟
龟镜
少习
上学
郯子
学字
《國語辭典》:修炼(修煉)  拼音:xiū liàn
修习道家炼丹、炼气之术。唐。吕岩 忆江南。治生客词:「劝君修炼保尊年,不久是神仙。」《红楼梦》第六三回:「老爷天天修炼,定是功行圆满,升仙去了。」
《國語辭典》:修鍊  拼音:xiū liàn
1.锻鍊修养。《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八:「好个幽雅去处,正堪为修鍊之所。」
2.道家鍊丹之术。
《漢語大詞典》:师学(師學)
(1).学校。荀子·正论:“聚人徒,立师学,成文典。”《汉书·礼乐志》:“师学百四十二人,其七十二人给大官挏马酒,其七十人可罢。”
(2).从师学习。 唐 元稹 《唐故建州蒲城县尉元君墓志铭》:“予与君伯季之间,十岁相得,师学然诺,出入宴游,无不同也。”
《漢語大詞典》:课农(課農)
(1).督责务农。魏书·太祖纪:“ 登国 元年……二月,幸 定襄 之 盛乐 。息众课农。”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四:“ 汤潜菴 巡抚 江苏 ,《出郭》云:‘按部雨餘香稻熟,课农花发晓云轻。’人言公理学名儒,何诗之清婉也?”
(2).学习务农。 明 徐光启 《先考事略》:“尝业贾,不肯屑瑟计会,復谢去,间课农学圃自给。”
《国语辞典》:学记(学记)  拼音:xué jì
礼记》的篇名。记述古代的学制、教材,学习的功用、目的、方法、效果,以及教学为师的道理。
《國語辭典》:娘家  拼音:niáng jia
已婚妇女称自己父母的家。《初刻拍案惊奇》卷二:「我又认得娘家去,没得怕人拐我!」《红楼梦》第二五回:「提起这个主儿,这一分家私要不都教他搬送到娘家去,我也不是个人。」
《漢語大詞典》:研席
砚台与坐席。亦借指学习。晋书·刘弘传:“ 弘 有干略政事之才。少家 洛阳 ,与 武帝 同居 永安里 ,又同年,共研席。” 明 方孝孺 《严光论》:“ 子陵 与 光武 布衣研席之旧,知其志趣德量之浅深审矣。” 清 杜浚 《别兴》诗:“昼吟分研席,夜卧共匡牀。”参见“ 砚席 ”。
《國語辭典》:砚席(硯席)  拼音:yàn xí
1.砚台与坐席。借指学习。《北史。卷一五。魏诸宗室列传。陈留王虔》:「好涉猎书记,少得美名于京下。周文礼之,命与诸子游处,每同砚席,情契甚厚。」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一三。槐西杂志三》:「甲与乙邻居世好。幼同嬉戏,长同砚席,相契如兄弟。」
2.习作或执教的地方。唐。刘得仁 答韦先辈春雨后见寄诗:「轩窗透初日,砚席绝纤尘。」宋。柳永郭郎儿近拍。帝里〉词:「砚席尘生,新诗小阕,等閒都尽废。」
3.书信中用于同学间的提称语。
《漢語大詞典》:学法(學法)
(1).学习法律。汉书·于定国传:“ 定国 少学法于父,父死,后 定国 亦为狱吏。”
(2).学校的法规。 宋 叶适 《学校》:“三代、 汉 儒,其言学法盛矣,皆人耳目之所熟知,不復论。”续资治通鉴·宋理宗宝祐四年:“学官申严祖宗学法,诸生或怙终不悛,自畔名教,必正宪典。仍令三学立石。”
《漢語大詞典》:博习(博習)
(1).广泛地学习,多方面地学习。礼记·学记:“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 梁启超 《变法通议三》:“余于 光绪 十年回 英 ,默念 华 人博习西学之期,必已不远。”
(2).谓知识渊博,技艺全面。韩非子·八说:“博习辩智如 孔墨 。” 宋 叶适 《胡夫人薛氏墓铭》:“夫人之弟 常州 君,博习综练,号有 管 葛 事业,天下所谓 薛士隆 者。”
(3).谓杂而不专。明史·周述周叙王英等传赞:“二 周 、 王英 ……谦和直谅,各著其美,盖皆异於浮华博习之徒矣。”
《國語辭典》:学习(學習)  拼音:xué xí
研习、钻研。《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士则学习法令辟禁。」《红楼梦》第四八回:「如今要成人立事,学习著买卖,又不准我了。」
《國語辭典》:学习(學習)  拼音:xué xi
1.效法。如:「我们应学习岳飞精忠报国的精神。」
2.受教研习。如:「我在王老师门下学习。」
《國語辭典》:徒弟  拼音:tú dì
门人、弟子。《五代史平话。梁史。卷上》:「师父平日无书不读,直是皓首一经,也不得一名半职。便在乡里教著徒弟,也甚得济事。」《红楼梦》第一五回:「一时,到了水月庵,净虚带领著智善智能两个徒弟出来延接,大家见过。」
《漢語大詞典》:龟镜(龜鏡)
龟可卜吉凶,镜能别美丑,因以比喻可供人对照学习的榜样或引以为戒的教训。隋书·魏澹传:“五帝之圣, 三代 之英,积德累功,乃文乃武,贤圣相承,莫过 周 室,名器 后稷 ,追諡止於三王,此即前代之茂实,后人之龟镜也。” 宋 孔平仲 续世说·直谏:“ 则天 璽书尉諭之曰:‘卿云:“ 吕后 见嗤於后代, 禄 产 貽祸於 汉 朝。”初闻此语,寧不惘然,静而思之,是为龟镜。’” 清 王鸣盛 十七史商榷·后汉书十·党锢传总叙:“两 汉 风俗之变,上下四百年间,瞭如指掌,下之风俗成于上之好尚,此可为百世之龟镜。”参见“ 龟鑑 ”。
《國語辭典》:龟鉴(龜鑑)  拼音:guī jiàn
龟,龟甲。鉴,镜子。龟甲可占卜吉凶,镜子可照见美丑。比喻警戒和反省。《宋史。卷三一六。包拯传》:「又列上唐魏郑公三疏,愿置之坐右,以为龟鉴。」也作「龟鉴」。
《漢語大詞典》:少习(少習)
少年时所学习的。 宋 曾敏行 独醒杂志卷十:“ 王履道 安中 初学 东坡 书,后仕于 崇 、 观 、 宣 、 政 间,颇更少习。南渡以来,復还其旧。”
《國語辭典》:上学(上學)  拼音:shàng xué
1.学习的最高境界。《文子。道德》:「上学以神听,中学以心听,下学以耳听。」
2.到校上课或入学念书。《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三:「到了六七岁,又要送他上学,延一个老成名师,择日叫他拜了先生。」《红楼梦》第二回:「近因女学生哀痛过伤,本自怯弱多病的,触犯旧症,遂连日不曾上学。」
《国语辞典》:郯子  拼音:tán zǐ
春秋时郯国的国君,孔子曾追随他学习。唐。韩愈〈师说〉:「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漢語大詞典》:学字(學字)
学习书法。南史·齐武陵昭王晔传:“ 高祖 虽为方伯,而居处甚贫,诸子学书无纸笔, 曄 常以指画空中及画掌学字,遂工篆法。” 宋 黄庭坚 《跋〈与张载熙书〉卷尾》:“古人学书不尽临摹,张古人书於壁间,观之入神,则下笔时随人意。学字既成,且养於心中,无俗气,然后可以作示人为楷式。”
分類:学习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