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分类字锦》:学方(学方)
孟郊 上达奚舍人诗 万俗皆走圆,一身犹学方。
分类:学方节操
《国语辞典》:科学方法(科学方法)  拼音:kē xué fāng fǎ
应用客观、有系统、合乎科学精神的步骤来从事研究或解决问题的方法。主要步骤包括观察、客观收集资料、提出问题与可否證的假设命题,以实验、资料分析等回馈测试来解决提问或验證假说。
《国语辞典》: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  拼音:huà xué fāng chéng shì
用来表示化学变化的简明方式。通常左方为反应物的化学式,右方为生成物的化学式,两方原子的种类与数目相等。
《国语辞典》:自愿就学方案(自愿就学方案)  拼音:zì yuàn jiù xué fāng àn
为八十一年「国中毕业生自愿就学辅导方案」之简称。主要为改进国中教育,将国中升高中及五专之入学方式不再经联考,而直接采计国中在学成绩。本案于民国八十年开始进行实验。先后有台北市、高雄市、金门、澎湖、台东、和宜兰加入。八十一年正式定名为「国中毕业生自愿就学辅导方案」,把五专也纳入。成绩以在学的五育成绩为依据,试行「五分制」的相对分数,藉以贯彻国中的常态编班,减少越区就读的明星学校问题。从八十五学年度起由于多元入学方式,如推荐入学、申请入学、完全中学直升及各种管道逐渐取代自学方案。到了九十学年度采基本学力测验成绩来登记入学之后,参与实验的人更少。在九十一学年度台北市停办后画下休止符。
《漢語大詞典》:发生学方法
反映和揭示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形式发展、演化的历史阶段、形态和规律的方法。特点是把研究对象作为发展的过程,注重历史过程中主要的、本质的、必然的因素。
《漢語大詞典》:热化学方程式
表明化学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热量的化学方程式。如氢气在氧气中燃烧会放出热量,热化学方程式为:2h2(气)+o2(气)→2h2o(气)+483.6千焦;水蒸气和灼热的碳反应要吸收热量,热化学方程式为:c(固)+h2o(气)→co(气)+h2(气)-131.3千焦。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用“+”或“-”表示。由于物质的聚集状态不同,反应热的数值也不相同,故在这类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处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