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08,分21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弦歌
后生
教授
门生
民生
同学
老友
作文
重修
学子
学徒
考课
上舍
导师
手板
《國語辭典》:弦歌  拼音:xián gē
1.依和著琴瑟的声音来咏诗。《淮南子。俶真》:「弦歌鼓舞,缘饰诗书,以买名誉于天下。」《史记。卷四七。孔子世家》:「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
2.孔子到鲁国武城听到子游用弦歌之声教化人民。典出《论语。阳货》。比喻以礼乐教化群众。唐。刘禹锡〈国学新修五经壁本记〉:「俾我学徒,弦歌以时。」
《國語辭典》:弦歌(絃歌)  拼音:xián gē
泛指音乐。《后汉书。卷七六。循吏传。王涣传》:「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文选。阮籍。咏怀诗一七首之八》:「平生少年十,轻薄好弦歌。」
《國語辭典》:后生(後生)  拼音:hòu shēng
1.后代子孙。《诗经。商颂。殷武》:「寿考且宁,以保我后生。」
2.较后出生。《尔雅。释亲》:「父之昆弟,先生为世父,后生为叔父。」
3.来生。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归心》:「若引之先业,冀以后生,更为通耳。」
4.年轻人、晚辈。《五代史平话。汉史。卷上》:「只听得骰盆内掷骰子响声,仔细去桥亭上觑时,有五个后生在桥上赌钱。」《水浒传》第二回:「只见空地上一个后生脱膊著,刺著一身青龙,银盘也似一个面皮,约有十八、九岁,拿条棒在那里使。」
5.比喻年轻。《初刻拍案惊奇》卷二:「望见了个花朵般后生妇人,独立岸边。」
《國語辭典》:教授  拼音:jiào shòu
1.传授知识、技艺。《红楼梦》第一七、一八回:「那宝玉未入学堂之先,三四岁时已得贾妃手引口传,教授了几本书,数千字在腹内了。」
2.职官名。宋、元以后府、州、县学的学官,掌学校课试等职。后亦用为对教书先生的尊称。《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七:「五年之后,选了衢州教授。」
3.在大学及专科以上学校任教的教师中职级最高者。如:「他今年升了教授。」
《國語辭典》:门生(門生)  拼音:mén shēng
1.弟子、学生。《里语徵实》引《隶释》:「谓汉儒开门授徒,亲授业者,则曰弟子,次相传授,则曰门生。」《儒林外史》第三二回:「门生正要同敝友来候老师,不想返劳老师先施。」
2.科举时代,考试及第者,对主管官的自称。《通俗编。仕进》:「知贡举,称新进士为门生,惟起于唐之中叶耳。」
3.投靠世族的门客。《宋书。卷六七。谢灵运传》:「奴僮既众,义故门生数百,凿山浚湖,功役无已。」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谢公作宣武司马,属门生数十人于田曹中郎赵悦子。」
《國語辭典》:民生  拼音:mín shēng
1.人民的天性。《书经。君陈》:「惟民生厚,因物有迁。」唐。孔颖达。正义:「惟民初生自然之性皆敦厚矣。」
2.人民的生计。如:「民生议题向来都是施政的重点所在。」《左传。宣公十二年》:「民生在勤,勤则不匮,不可谓骄。」
《國語辭典》:同学(同學)  拼音:tóng xué
1.同师受业。《庄子。知北游》:「娿荷甘与神农,同学于老龙吉。」《周书。卷四○。宇文孝伯传》:「及长,又与高祖同学。」
2.同师受业的人。如:「我们是大学的同班同学。」
《國語辭典》:老友  拼音:lǎo yǒu
1.相交多年情感深厚的朋友。《文明小史》第一回:「有一个老友,姓姚名士广,别号遁盦,本贯徽州,年纪七十多岁。」《儒林外史》第三九回:「老友与我相别二十年,不通音问;他今做官适意,可喜!可喜!」
2.明代士大夫对已考中秀才的儒学生员的称呼。《儒林外史》第二回:「比如童生进了学,不怕十几岁,也称为『老友』;若是不进学,就到八十岁,也还称『小友』。」《儒林外史》第二回:「你众位是不知道我们学校规矩,老友是从来不同小友序齿的。」
《國語辭典》:作文  拼音:zuò wén
1.写文章。宋。范仲淹 岳阳楼记:「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聊斋志异。卷二。陆判》:「作文不快,知君之毛窍塞耳。」
2.练习写作。《文明小史》第二五回:「只有欧阳公的几篇记,三苏的几篇论,好拿来讲给他听。又他叫每逢礼拜六作文。」
《國語辭典》:重修  拼音:chóng xiū
1.再度修理。宋。范仲淹 岳阳楼记:「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2.重新编修。《宋史。卷三一。高宗本纪八》:「二月癸巳,命史馆重修徽宗大观以前实录。」
3.今大专院校凡学期成绩未达及格标准者,必须再修读,称为「重修」。
《國語辭典》:学子(學子)  拼音:xué zǐ
学生,读书人。如:「良师是指引莘莘学子走向锦绣前程的明灯。」
《國語辭典》:学徒(學徒)  拼音:xué tú
1.学生。《后汉书。卷三五。张曹郑列传。郑玄》:「玄自游学,十馀年乃归乡里。家贫,客耕东莱,学徒相随已数百千人。」唐。刘禹锡〈国学新修五经壁本记〉:「俾我学徒,弦歌以时。」
2.跟随师傅学习技艺的人。如:「旧时,修理汽车都必须从学徒做起。」
《漢語大詞典》:考课(考課)
按一定的标准对官吏的政绩进行考核,以决定其升降赏罚。 章炳麟 《国故论衡·论式》:“ 晋 世 杜预 议攷课, 鎦毅 议罢九品中正……皆可谓综覈事情矣。”
(1).检查收成。国语·周语上“耨穫亦於籍” 三国 吴 韦昭 注:“言王亦至於籍考课之。” 汪远孙 《国语发正》:“孟子:‘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考课,即省敛也。”
(2).指征敛的优等。 唐 白居易 《杜陵叟》诗:“长吏明知不申破,急敛暴徵求考课。”
(3).按一定标准考核官吏优劣,分别等差,决定升降赏罚,谓之“考课”。东观汉记·张酺传:“﹝刺史﹞考课众职。”《三国志·魏志·夏侯玄传》:“自长以上,考课迁用,转以能升。”旧唐书·职官志二:“凡考课之法,有四善:一曰德义有闻;二曰清慎明著;三曰公平可称;四曰恪勤匪懈。善状之外,有二十七最。” 明 丘浚 大学衍义补·正百官严考课之法:“本朝以百官考课之法,属之吏部,内外官皆以三年为一考,六年再考,九年通考,始行黜陟之典,是则 有虞 之制也。”
(4).指考核学生的成绩。新唐书·选举志上:“吏民子弟学艺者,皆送于京学,为设考课之法。”
《國語辭典》:上舍  拼音:shàng shè
1.上等的馆舍。《战国策。齐策一》:「于是舍之上舍,令长子御旦暮进食。」《史记。卷七○。张仪列传》:「楚怀王闻张仪来,虚上舍而自馆之。」
2.宋代太学分外舍、内舍和上舍,学生可按一定的年限和条件,由外舍升至内舍与上舍,逐级而升级上。
3.明、清时称监生为「上舍」。《警世通言。卷二四。玉堂春落难逢夫》:「王定即时去请刘斋长、何上舍到来。」《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一:「可叫他来京师上庠贯道斋寻问林上舍名积字善甫,千万!」
《國語辭典》:导师(導師)  拼音:dǎo shī
1.指导学生研究学术及担负训育责任的老师。如:「在一年的导师任内,他和班上同学建立了深厚的情谊。」
2.佛教用语:(1)指引导众生去迷就正的人为导师。《新名词训纂。学属。导师》引《佛报恩经》:「导师者,导以正路,示涅槃经,使得无为长乐故。」(2)指僧伽中的上座。
《國語辭典》:手板  拼音:shǒu bǎn
1.笏。古时大臣朝见天子时,用以记事备忘的狭长板子。北周。庾信〈杨柳歌〉:「连钱障泥渡水骑,白玉手板落盘螭。」《喻世明言。卷一二。众名姬春风吊柳七》:「以妓为家,将一个手板上写道:『奉圣旨填词柳三变。』」也作「手版」。
2.手本的别名。参见「手本」条。
3.手掌。
《國語辭典》:手本  拼音:shǒu běn
1.用手抄写的书籍。
2.告状的文书。南朝梁。钟嵘《诗品。卷下。齐惠休上人齐道猷上人齐释宝月》:「廓子赉手本出都,欲讼此事,乃厚赂止之。」
3.明清时门生见座师或下官见上官时所用的名帖。《水浒传》第二回:「所有一应合属公吏衙将,都军禁军,马步人等,尽来参拜,各呈手本,开报花名。」《儒林外史》第七回:「正在沉吟,长班又送进一个手本,光头名字,没有称呼,上面写著『范进』。」也称为「手板」、「手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