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08,分21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功课
寄宿
太学生
南容
官课
女生
颜乐
廪饩
休学
教书
放学
往教
学儿
借读
七书
《國語辭典》:功课(功課)  拼音:gōng kè
1.定治事的程序,以稽核其进度、成绩。《汉书。卷八三。薛宣朱博传。薛宣》:「宣考绩功课,简在两府。」
2.学生的课业。《文明小史》第二五回:「他忍不住要请教些实在的功课,先生没法,只得出去买了几张暗射地图。」也作「工课」。
3.佛教徒的早、晚课,内容包括唱赞、诵经、持咒等。
《國語辭典》:寄宿  拼音:jì sù
1.暂时借宿。《战国策。赵策一》:「今日臣之来也暮,后郭门,藉席无所得,寄宿人田中。」《初刻拍案惊奇》卷四:「举人乞食寄宿,得达吴地。」
2.学生就学期间在学校或其他家庭里住宿。如:「寄宿学校」、「这名少女是他在美国游学时寄宿家庭的小孩。」
《國語辭典》:寄宿生  拼音:jì sù shēng
在学校宿舍住宿的学生。
《國語辭典》:太学生(太學生)  拼音:tài xué shēng
在太学中就学的学生,后世称为「监生」。《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五:「盼奴心上有一个人,乃是皇家宗人叫做赵不敏,是个太学生。」《聊斋志异。卷七。金和尚》:「儿聪慧能文,因令入邑庠;旋援例作太学生;未几,赴北闱,领乡荐。」
《國語辭典》:太学(太學)  拼音:tài xué
中国古代设立在京城,用以培养人才、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西周时已有太学之名,汉武帝立五经博士,为西汉设太学之始。之后历代名称不一,制度亦有变化。《汉书。卷五六。董仲舒传》:「故养士之大者,莫大(虐)〔虖〕太学;太学者,贤士之所关也,教化之本原也。」《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一:「更兼存心梗直,在京师太学读书。」
《漢語大詞典》:南容
(1).即 南宫括 。 孔子 的学生。论语·先进:“ 南容 三復白圭, 孔子 以其兄之子妻之。”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南宫括 字 子容 。” 宋 苏轼 《和何长官六言次韵》之二:“《五噫》已出 东洛 ,三復愿比 南容 。”
(2).古之美妇。亦借指所爱的女子。
《國語辭典》:官课(官課)  拼音:guān kè
政府所徵收的税款。《宋史。卷一八二。食货志下四》:「故私贩不止,而官课益亏。」
《國語辭典》:女生  拼音:nǚ shēng
指年纪较小的女性。如:「这所学校收的全是女生。」
《漢語大詞典》:颜乐(顔樂)
孔子 学生 颜回 簟食瓢饮而不改其乐。后因以“颜乐”谓安贫乐道。 宋 苏轼 《颜乐亭诗叙》:“ 颜子 之故居所陋巷者,有井存焉,而不在 颜氏 久矣。 胶西 太守 孔 君 宗翰 ,始得其地,浚治其井,作亭於其上,命之曰‘颜乐’。” 宋 张九成 《秋兴》诗:“田园爱 潜 归,簞瓢识 颜 乐。”参见“ 颜巷 ”。
《漢語大詞典》:颜巷(顔巷)
《论语·雍也》:“子曰:‘贤哉, 回 也!一簞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 回 也不改其乐。贤哉, 回 也。’”本指 颜回 所居的陋巷,后用以指简陋的居处。 唐 许浑 《李秀才近自涂口迁居新安适枉缄书见宽悲戚因以此答》诗:“ 颜 巷雪深人已去, 庾 楼花盛客初归。” 明 朱权 《卓文君》第一折:“静守芸窗,僻居 颜 巷。”
《漢語大詞典》:廪饩(廩餼)
亦作“廪餼”。
(1).旧指由公家供给的粮食之类的生活物资。南史·萧正德传:“敕所在给汝廩餼。” 唐 李渤 《喜弟淑再至为长歌》:“虽然廩餼各不一,就中总免拘常伦。”
(2).指科举时代由公家发给在学生员的膳食津贴。 唐 杜牧 《礼部尚书崔公行状》:“復建立儒宫,置博士,设生徒,廩餼必具,顽惰必迁。”元史·选举志一:“百官子弟之就学者,常不下二三百人,宜增其廪餼。”
(3).泛指薪给。 郑观应 《盛世危言·银行下》:“另举在股董事十人,襄赞其成,重其事权,丰其廩餼。”
(4).赠送给人粮食之类生活物资。 宋 王谠 唐语林·豪爽:“﹝ 李丞相 ﹞久之方省曰:‘故人也。’遂廩餼之。”
《國語辭典》:休学(休學)  拼音:xiū xué
学生因故暂停受课,保留学籍,以后再继续入学。
《国语辞典》:教书(教书)  拼音:jiāo shū
教导学生学习各种知识。《儒林外史》第四○回:「备酒饭款待沈先生,说起要请他教书的话。先生应允了。」《老残游记》第一回:「教书,没人要他,学生意又嫌岁数大,不中用了。」
《國語辭典》:放学(放學)  拼音:fàng xué
学生下课回家。如:「老师再三叮嘱,放学后,要记得写作业。」
《漢語大詞典》:往教
谓老师前往学生处施教。《礼记·曲礼》:“礼闻来学,不闻往教。” 孔颖达 疏:“不闻往教者,不可以屈师亲来就己。”《韩诗外传》卷三:“ 孟尝君 请学於 閔子 ,使车往迎 閔子 。 閔子 曰:‘礼有来学,无往教……’於是 孟尝君 曰:‘敬闻命矣。’明日袪衣请受业。”
《漢語大詞典》:学儿(學兒)
犹学生。旧时读书人或官场中自称的谦词。 明 无名氏 《东篱赏菊》第二折:“学儿是这 彭泽县 一箇县丞,近日撰将这箇 陶县令 来,十分兜搭,我试见他去。”
《漢語大詞典》:借读(借讀)
(1).借书阅读。 清 江藩 《汉学师承记·惠周惕》:“雅爱典籍,得一善本,倾囊弗惜,或借读手抄。”
(2).指在校学生因故离开户籍所在地寄居他处,而在寄居地暂时入学就读。
《漢語大詞典》:七书(七書)
宋 元丰 间颁行的武学生应试必读的七种兵书。即孙子吴子六韬司马法黄石公三略尉缭子李卫公问对,又称“武经七书”。宋史·选举志三:“凡武学生,习‘七书’兵法、步骑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