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高级汉语词典》:淬掌
烧灼其掌
《漢語大詞典》:远学(遠學)
(1).游学远地。后汉书·列女传·许升妻:“﹝ 许升 妻 吕氏 荣 ﹞数劝 升 修学,每有不善,輒流涕进规…… 升 感激自厉,乃寻师远学,遂以成名。”
(2).远方的学者。南史·梁纪上·武帝上:“五月,置 集雅馆 以招远学。”
《漢語大詞典》:魁硕(魁碩)
(1).壮伟貌。 唐 韩愈 《河南令张君墓志铭》:“君方质有气,形貌魁硕。”明史·江彬传:“ 彬 狡黠强很,貌魁硕有力,善骑射。”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善神:“遂见西廊下有一神,张目呀口,体状魁硕,长二丈。”
(2).指大学者。 清 龚自珍 《资政大夫礼部侍郎武进庄公神道碑铭》:“辨古籍真伪,为术浅且近者也;且天下学僮尽明之矣,魁硕当弗復言。”
《漢語大詞典》:叶韵(叶韻)
亦作“ 叶韵 ”。
(1). 南北朝 时,学者因按当时语音读诗经,韵多不和,便以为作品中某些字需临时改读某音,称为叶韵。后人并以此应用于其他古代韵文。此风至 宋 代而大盛。 明 陈第 始建立“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的历史语言观,认为所谓叶韵的音是古代本音,读古音就能谐韵,不应随意改读。参阅 明 陈第 《毛诗古音考序》
(2).作韵文时于句末或联末用韵之称。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论文·点化故事:“借君衔以叶韵耳。”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五:“夫叶韵乃词中最要之处。”
《漢語大詞典》:汉注(漢注)
汉 代学者对以儒家经典为主的古籍所作的注解。 汉 注对古代注释、训诂等有重大的影响。 清 皮锡瑞 经学历史·经学复兴时代:“ 汉 注古奥, 唐 疏繁复,初学先看注疏,人必畏难,当以近人经説先之。” 张舜徽 《中国古代史籍校读法》第一编第一章第四节:“我们考证一名一物,乃至经济、宗法等方面的深入研究,都非倚靠传注,不容易了解书中内容。参考旧的解释,首先必须钻研 汉 注。”
《漢語大詞典》:隐学(隱學)
(1).隐居读书。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潍水:“﹝ 逄萌 ﹞在 不其山 隐学, 明帝 安车徵 萌 ,以佯狂免。”
(2).隐居的学者。晋书·隐逸传·任旭:“於时司空 王导 启立学校,选天下明经之士, 旭 与 会稽 虞喜 俱以隐学被召。”
(3).冷僻之学。新唐书·选举志下:“大率十人竞一官,餘多委积不可遣,有司患之,谋为黜落之计,以僻书隐学为判目,无復求人之意。”
《漢語大詞典》:孙孟(孫孟)
荀况 与 孟轲 的并称。皆为 战国 时著名的学者和思想家。《晋书·李重传》:“委质受业者千里而应,有 孙 孟 之风, 严 郑 之操。”参见“ 孙卿子 ”。
《漢語大詞典》:孙卿子(孫卿子)
即 荀卿 , 荀况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荀卿 , 赵 人” 司马贞 索隐:“名 况 。卿者,时人相尊而号为卿也……后亦谓之 孙卿子 者,避 汉宣帝 讳改也。” 清 谢墉 《〈荀子〉序》:“考 汉宣 名 询 , 汉 时尚不讳嫌名……盖‘荀’音同‘孙’,语遂移易。”
分類:荀卿荀况
《漢語大詞典》:小颜(小顔)
称 唐 颜师古 。 师古 叔父 游秦 撰有《汉书决疑》十二卷,为学者所称;后 师古 注汉书,多取其义,因称 师古 为“小颜”。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生贵甚” 唐 司马贞 索隐:“ 小颜 云:‘生贵谓自尊高示贵宠。’”
《漢語大詞典》:五蠹
战国 末 韩非 作《五蠧》篇,指斥学者(儒家)、言谈者(纵横家)、带剑者(游侠)、患御者(逃避公役的人)、商工之民为危害国家的五种蠧民。蠧,蛀虫。《晋书·庾峻传》:“ 秦 塞斯路,利出一官,虽有处士之名,而无爵列於朝者, 商君 谓之‘六蝎’, 韩非 谓之‘五蠹’。”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诸子:“至如 商 韩 六蝨,五蠹,弃孝废仁,轘药之祸,非虚至也。”
《國語辭典》:助学(助學)  拼音:zhù xué
帮助人求学。如:「助学贷款」、「要不是有这么多的助学方案,他恐怕无法完成学业。」
《漢語大詞典》:鹤山翁(鶴山翁)
称 宋 学者 魏了翁 。 宋 方岳 《上鹤山作图书所扁》诗:“独慙 鹤山翁 ,健笔照衡宇。”参见“ 鹤山 ”。
分類:学者
《漢語大詞典》:鹤山(鶴山)
(1).山名。即 四川省 浦江县 境之 白鹤山 。 宋 魏了翁 《水调歌头·妇生朝李倅同其女载酒为寿用韵谢之》词:“拟把 鹤山 月,换却 鑑湖 秋。” 宋 陆游 《西岩翠屏阁》诗:“把酒孤亭半日留, 西巖 独擅 鹤山 秋。”
(2). 宋 学者 魏了翁 的号。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三:“ 西山 、 鹤山 之抱负,诚未可厚诬也。”按, 西山 ,指 真德秀 。 宋 吴泳 《贺新凉·送游景仁赴夔漕》词:“君与 鹤山 皆人杰,倘功名,到手还须做。”
《漢語大詞典》:贾服(賈服)
东汉 著名学者 贾逵 和 服虔 的并称。 清 江藩 《〈汉学师承记〉序》:“ 王弼 宗 老 庄 而注周易, 杜预 废 贾服 而释春秋。”
《漢語大詞典》:三胡
(1).指我国古代北方 林胡 、 楼烦 、 东胡 三族。史记·赵世家:“变服骑射,以备 燕 、 三胡 、 秦 、 韩 之边。” 司马贞 索隐:“ 林胡 、 楼烦 、 东胡 ,是三胡也。”
(2). 清 代学者 胡匡衷 、 胡培翚 、 胡春乔 的合称。 梁启超 《清代学术概论》二:“ 戴震 之在乡里,衍其学者有 金榜 、 程瑶田 、 凌廷堪 、三 胡 -- 匡衷 、 培翚 、 春乔 --等。”
《漢語大詞典》:末师(末師)
肤浅的学者。 汉 刘歆 《移书让太常博士》:“往者缀学之士,不思废絶之闕,苟因陋就寡,分文析字……信口説而背传记,是末师而非往古。” 张舜徽 《清人文集别录·解舂集文钞十二卷补遗二卷》:“ 若璩 ( 阎若璩 )有《毛朱诗説》,右 朱子 《集传》而左 毛公 《序》,谓 朱 《传》出,一洗末师专己守残之陋。”
分類:肤浅学者
《漢語大詞典》:邴管
东汉 学者 邴原 和 管宁 的并称。 邴 管 少相友,游学异地,俱以操尚称,曾避黄巾起义越海羁旅 辽东 。二人皆清虚廉白,服膺六艺,名重当时。见三国志·魏志·邴管传。 清 阎尔梅 《村居》诗:“ 邴 管 曾浮海, 巢 繇 不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