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狗尾续貂(狗尾續貂)  拼音:gǒu wěi xù diāo
比喻任官太滥,或事物以坏续好,前后不相称。参见「貂不足,狗尾续」条。《幼学琼林。卷四。鸟兽类》:「美恶不称,谓之狗尾续貂。」
《漢語大詞典》:关肃霜
(1928-1992)京剧演员。女。湖北江陵人。满族。十四岁学艺,演武旦。1959年拜梅兰芳为师。戏路宽,武功扎实,能反串小生。擅演《打焦赞》《铁弓缘》等剧。曾任云南省京剧院院长、中国剧协副主席。
《國語辭典》:登堂入室  拼音:dēng táng rù shì
1.比喻学问或技艺循序渐进,达到高深的境界。参见「升堂入室」条。宋。吴坰《五总志》:「如徐师川、余荀龙、洪玉父昆弟、欧阳元老,皆黄门登堂入室者,实自足以名家。」
2.未经许可自行进入他人内室。如:「他竟然擅自登堂入室,简直目中无人。」
《國語辭典》:升堂入室  拼音:shēng táng rù shì
语本《论语。先进》:「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比喻学问或技艺循序渐进,达到高深的境界。《三国志。卷一一。魏书。管宁传》:「娱心黄老,游志六艺,升堂入室,究其阃奥。」也作「登堂入室」、「入室升堂」。
《漢語大詞典》:创作冲动(創作衝動)
即艺术冲动。指文学艺术家在生活实践中由于某种事物或某件事情的启发和激励而产生的强烈的创作欲望。 鲁迅 《华盖集·并非闲话三》:“我何尝有什么白刃在前,烈火在后,还是钉住书桌,非写不可的‘创作冲动’。”
《漢語大詞典》:创作方法(創作方法)
指文学艺术家在文学艺术创作过程中所遵循和运用的反映生活、表现生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漢語大詞典》:倾向性(傾向性)
(1).文学艺术名词。指文学家、艺术家在作品中流露出来的社会思想和对现实生活的爱憎情绪。
(2).泛指对某方面的爱憎倾向。如:他的讲话倾向性是十分明显的,还能听不出来?
《漢語大詞典》:南国社(南國社)
文学艺术团体。成立于1927年。 田汉 创办。社内分文学、绘画、音乐、戏剧、电影五部,但以戏剧活动为主。1930年因参加左翼戏剧活动被国民党查封。
《漢語大詞典》:迫力
指文学艺术作品的强烈的感染力。 郭沫若 《创造十年续篇》八:“两人( 唐 杨惠之 、 吴道子 )的作品都有力的律吕之横溢,尽管受着宗教的题材束缚,而现实感却以无限的迫力向人逼来,使人不能不感受着一种崇高的美。” 聂绀弩 《父亲》:“以文章而论, 梅耀宗 先生的宣言,缺少像 老藏原 的文章那样感人的迫力也未可知。”
《漢語大詞典》:神秘主义
(1).宗教唯心主义的一种世界观。主张人和神或超自然界直接交往,并从这种交往关系中去领悟宇宙的秘密。
(2).指文学艺术上的神秘主义,即强调表现个人难以捉摸的感受、幻象等。
(3).指办事神秘化。 毛泽东 《镇压反革命必须实行党的群众路线》:“注意各个时期的斗争策略,广泛地进行宣传教育工作,打破关门主义和神秘主义,坚决地反对草率从事的偏向。”
《漢語大詞典》:设境(設境)
在文学艺术作品中表现出的境界。 清 周亮工 读画录·陈章侯:“ 方与三 曰:‘ 北宋 阎次平 , 南宋 张敦礼 、 徐改之 ,专借 荆 关 而入,自脱北傖躁气,然设境未能如 老莲 之高旷。’”《〈王统照短篇小说选集〉序言》:“如第一辑的五篇,论思想不免稚弱、单纯,尤可见出自己的生活圈子的窄狭,故多从空想中设境或安排人物,因此就不得不重在‘写意’。”
《國語辭典》:浪漫主义(浪漫主義)  拼音:làng màn zhǔ yì
十八世纪中叶至十九世纪初期,发生于欧洲的一股反对权威、传统、古典的文艺思潮。著重主观性、自我情感及想像。反对刻板、不注重文艺内涵的格律形式。偏重自由发展,展现个人风采。因此创造出的作品充满了热情、富于变化的风格。
《國語辭典》:浪漫  拼音:làng màn
1.放肆、怠慢、不积极。宋。苏轼 与孟震同游常州僧舍诗三首之一:「年来转觉此生浮,又作三吴浪漫游。」
2.富有诗意,充满感性气氛的。如:「浪漫的诗人」、「浪漫的夜晚」。也作「罗曼蒂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