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恬漠
宁静淡泊。墨子·非儒下:“隐知豫力,恬漠待问而后对。” 汉 贾谊 《鵩鸟赋》:“众人惑惑兮,好恶积亿;真人恬漠兮,独与道息。” 唐 卢仝 《叹昨日》诗:“天下薄夫苦耽酒, 玉川先生 也耽酒。薄夫有钱资张乐,先生无钱养恬漠。” 宋 司马光 《晚食菊羹》诗:“浩然养恬漠,庶足延頽年。”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上:“道则以濡弱谦下,附於 尧 之克让,清静恬漠,合於 舜 之无为。”
分類:宁静淡泊
《漢語大詞典》:静气(静氣)
(1).宁静的气氛。 唐 唐扶 《和兵部郑侍郎省中四松诗》:“寒声连晓竹,静气结阴苔。”
(2).气息细缓。儿女英雄传第四回:“无奈自己説话向来是低声静气慢条斯理的惯了,从不会直着脖子喊人。”《花月痕》第六回:“教坊子弟吹着笛,弹着三弦,听 秋痕 歛容静气的唱。”
(3).意气平和。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十三》:“静气迎人,人不得而聒之。”
《國語辭典》:养静(養靜)  拼音:yǎng jìng
远避尘嚣,在宁静的环境中修养身心。宋。赵师秀 柳下书斋诗:「养静抛书册,销闲倚杖藜。」《红楼梦》第四回:「原来这梨香院,乃当日荣公暮年养静之所。」
《漢語大詞典》:冲静(沖静)
亦作“冲静”。 淡泊宁静。 三国 魏 曹丕 《善哉行》:“冲静得自然,荣华何足为。”《晋书·华峤传》:“冲静和气,嗇养精神;颐身於清简之宇,留心於虚旷之域。” 宋 曾巩 《福州举知泉州陈枢久不磨勘特与转官表》:“方当朝庭崇尚廉素,诫抑浮竞之时, 枢 独安於冲静,所守如此。”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一:“计其生平,必无胶胶扰扰分外之营求,宜其恬然冲静,颐养天和,得以保此长龄矣。”
分類:淡泊宁静
《國語辭典》:撄宁(攖寧)  拼音:yīng níng
心境平和,不为外境所动。《庄子。大宗师》:「其为物,无不将也,无不迎也,无不毁也,无不成也,其名为撄宁。」
《漢語大詞典》:躁静
(1).急躁与宁静。 晋 潘岳 《秋兴赋》:“苟趣舍之殊涂兮,庸距识其躁静。”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出处有冰炭之殊,躁静有飞沉之异。”
(2).谓兴动劳役与清静无为。 唐 白居易 《人之困穷由君之奢欲策》:“夫如是,则君之躁静,为人劳逸之本;君之奢俭,为人富贫之源。”
《漢語大詞典》:渊停(淵停)
深沉宁静。太平广记卷一六九引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郭泰:“ 郭泰 秀立高峙,澹然渊停,九州之士,悉懔懔宗仰。”
分類:深沉宁静
《漢語大詞典》:静存
谓宁静地思虑、省察。 明 黄绾 《明道编》卷五:“ 紫阳 分戒慎、恐惧为静存;分隐微、慎独为动察。”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中庸第三三章五:“要其学之所得,则当其静存。”
《漢語大詞典》:幽性
谓宁静的心性。 唐 钱起 《杪秋南山西峰题准上人兰若》诗:“向山看霽色,步步豁幽性。”
分類:宁静心性
《漢語大詞典》:淡静
淡泊宁静。后汉书·张衡传:“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分類:淡泊宁静
《漢語大詞典》:喧动(諠動)
(1).喧哗骚动,不宁静。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雅量:“既风转急,浪猛,诸人皆諠动不坐。”
(2).聒噪鼓动。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省事:“ 齐 之季世,多以财货託附外家,諠动女謁。”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中:“其弟 四六 者,輒衣赭服,传宣諠动。”
《漢語大詞典》:阒静(闃静)
亦作“閴静”。 寂静;宁静。 宋 洪迈 《夷坚丁志·路当可》:“吾以鬼见困,从其家求閴静处,将具奏于天。” 明张景《飞丸记·赏春话别》:“相庆幸,世界风烟閴静。看过隙居诸,几多情境。”
分類:寂静宁静
《國語辭典》:静悄悄(靜悄悄)  拼音:jìng qiǎo qiǎo
寂静无声。《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二:「唐卿船里静悄悄,鬼也没个走将来。」《老残游记》第一三回:「此时大家默无一言,静悄悄的。」
《漢語大詞典》:静凝
宁静稳重。 晋 陆机 《演连珠》之三九:“牵乎动则静凝,係乎静则动贞。” 郭沫若 《瓶》诗之四:“湖水是那么澄净,梅影是那么静凝。”
分類:宁静稳重
《漢語大詞典》:静肃(静肅)
宁静肃穆。《素问·诊要经终论》“刺鍼必肃” 唐 王冰 注:“肃谓静肃。” 鲁迅 《朝花夕拾·五猖会》:“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 萧红 《生死场》十三:“在 赵三 家里,他们像在举行什么盛大的典礼,庄严与静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