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府拾遗 寒韵》:咸安
见上。
《漢語大詞典》:长安日(長安日)
(1).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夙惠》:“ 晋明帝 数岁,坐 元帝 膝上。有人从 长安 来, 元帝 问 洛 下消息,澘然流涕。 明帝 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告之。因问 明帝 :‘汝意谓 长安 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 元帝 异之。明日,集羣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 元帝 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 长安 。’”后因以“长安日”指 长安 。 唐 李峤 《扈从还洛呈侍从群官》诗:“将交 洛城 雨,稍远 长安 日。”
(2).指代君王。 唐 张说 《幽州新岁作》诗:“遥遥西向 长安 日,愿上 南山 寿一杯。” 唐 杜甫 《建都十二韵》:“愿枉 长安 日,光辉照北原。”
(2).指代君王。 唐 张说 《幽州新岁作》诗:“遥遥西向 长安 日,愿上 南山 寿一杯。” 唐 杜甫 《建都十二韵》:“愿枉 长安 日,光辉照北原。”
《骈字类编》:安乡(安乡)
汉书地理志:钜鹿郡县安乡。魏志陈思王植傅:黄初二年,监国谒者灌均希旨奏植醉酒悖慢,劫胁使者。有司请治罪,帝以太后故,贬爵安乡侯。
又管子:民富则安乡重家。
又管子:民富则安乡重家。
《漢語大詞典》:安舒
(1).安详,舒缓。《汉书·匡衡传》:“勇猛刚强者戒於大暴,仁爱温良者戒於无断,湛静安舒者戒於后时,广心浩大者戒於遗忘。” 汉 刘向 《说苑·谈丛》:“百方之事,万变锋出,或欲持虚,或欲持实;或好浮游,或好诚必;或行安舒,或为飘疾。从此观之,天下不可一。” 清 毕沅 《〈晋书·地理志〉新补正》卷二:“《周礼》‘ 河 南曰 豫州 ’,豫者,舒也。言禀中 河 之气,性理安舒也。” 郑振铎 《离别》:“又一再嘱咐着我,能够早回,便早些回来。他这些话是安舒的慈爱的说着的。”
(2).安适舒坦。 宋 苏舜钦 《答范资政书》:“今得心安舒而身逸豫,坐探圣人之道,又无人讥察而责望之,何乐如是!”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十六:“我看那副对子十四字个个稳当,好象一个人坐在椅子上很安舒的样子。”
(3).谓使安适舒坦。 巴金 《灭亡》第十二章:“一切将来的梦想已不能安舒他底精神,他对于痛苦的现实之感觉是太锐敏了。”
(4).犹安泰。《儿女英雄传》第二七回:“鹅的别名叫作‘家雁’,又叫作‘舒雁’,怎么必定用这‘舒雁’?取其家室安舒之意。” 鲁迅 《坟·科学史教篇》:“国之安舒,生之乐易,未能获也。”
(2).安适舒坦。 宋 苏舜钦 《答范资政书》:“今得心安舒而身逸豫,坐探圣人之道,又无人讥察而责望之,何乐如是!”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十六:“我看那副对子十四字个个稳当,好象一个人坐在椅子上很安舒的样子。”
(3).谓使安适舒坦。 巴金 《灭亡》第十二章:“一切将来的梦想已不能安舒他底精神,他对于痛苦的现实之感觉是太锐敏了。”
(4).犹安泰。《儿女英雄传》第二七回:“鹅的别名叫作‘家雁’,又叫作‘舒雁’,怎么必定用这‘舒雁’?取其家室安舒之意。” 鲁迅 《坟·科学史教篇》:“国之安舒,生之乐易,未能获也。”
《國語辭典》:安下 拼音:ān xià
安歇。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楔子》:「因此俺就这西厢下一座宅子安下。」《清平山堂话本。风月瑞仙亭》:「昨听春儿说,有秀士司马长卿来望父亲,留他在瑞仙亭安下。」
分類:安歇
《國語辭典》:安家 拼音:ān jiā
1.治家使安宁和睦。《汉书。卷五一。贾邹枚路传。路温舒》:「父子夫妻,戮力安家。」
2.安排家事。《红楼梦》第六九回:「凤姐一面使人暗暗调唆张华,只叫他要原妻,这里还有许多陪送外,还给他银子安家过活。」
3.成立家庭。如:「邻居是一对新安家的小夫妇,洋溢著幸福成家的喜悦。」
2.安排家事。《红楼梦》第六九回:「凤姐一面使人暗暗调唆张华,只叫他要原妻,这里还有许多陪送外,还给他银子安家过活。」
3.成立家庭。如:「邻居是一对新安家的小夫妇,洋溢著幸福成家的喜悦。」
《國語辭典》:安家费(安家費) 拼音:ān jiā fèi
1.远行者留给家庭的生活费用。《老残游记》第一九回:「老残给了他二十两银子安家费,告诉他跟著做见證:『一切吃用都是我们供给,事完,还给你一百银子。』」《官场现形记》第四九回:「那医生见是芜湖关道所荐,一定要包他三百银子一天,盘川在外,医好了再议,另外还要安家费二千两。」
2.因服公役离家,政府给予家庭的生活费用。
2.因服公役离家,政府给予家庭的生活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