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48,分10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7 8 9 10 下一页
安镇法
有相安乐行
身安乐
身安乐行
非安立
非安立谛
非安立真如
前安居
毗输安呾啰
食堂安文殊像
后安居
夏安居
马大师不安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安居事
佛类词典(续上)
安稳安镇法
有相安乐行
身安乐
身安乐行
非安立
非安立谛
非安立真如
前安居
毗输安呾啰
食堂安文殊像
后安居
夏安居
马大师不安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安居事
安稳
【佛学大辞典】
(术语)身安心稳也。法华经譬喻品曰:「身意泰然,快得安稳。」文句十四曰:「不为五浊八苦所危,故名安。日倒暴风所不能动,故名稳。」稳通作隐。
(术语)身安心稳也。法华经譬喻品曰:「身意泰然,快得安稳。」文句十四曰:「不为五浊八苦所危,故名安。日倒暴风所不能动,故名稳。」稳通作隐。
安镇法
【佛学大辞典】
(修法)又曰镇宅法,安镇国家法。造新宅时,祈其家宅安稳,或为镇护国家而修之秘法也。劝请四臂之不动明王,十二天诸眷属,道场观观种子吽字,三昧耶形镇轮(三股轮),诵镇宅咒等,当日再画十二天曼荼罗(中央四臂不动),悬之坛场,结愿后,卷其画像,封之竹筒中,镌寝殿中心梁之横侧,置于其中而坚闭之,或书不动镇宅之咒并十二天之种子等,安置之于梁上,又有以五寸之金铜不动授与施主家者。见圣无动尊安镇家国法等。
(修法)又曰镇宅法,安镇国家法。造新宅时,祈其家宅安稳,或为镇护国家而修之秘法也。劝请四臂之不动明王,十二天诸眷属,道场观观种子吽字,三昧耶形镇轮(三股轮),诵镇宅咒等,当日再画十二天曼荼罗(中央四臂不动),悬之坛场,结愿后,卷其画像,封之竹筒中,镌寝殿中心梁之横侧,置于其中而坚闭之,或书不动镇宅之咒并十二天之种子等,安置之于梁上,又有以五寸之金铜不动授与施主家者。见圣无动尊安镇家国法等。
有相安乐行
【佛学大辞典】
(术语)法华经安乐行品分别末世之道俗安乐修行法华之法为身,口,意,誓愿之四种而明之。南岳大师就此安乐行而立有相无相之二门,入定观念为无相安乐行。散心念诵为有相安乐行。万善同归集二曰:「南岳法华忏云:六根性清净菩萨,学法华具足二种行,一有相行,二无相行。无相安乐行,甚深妙禅定,观察六情根。有相安乐行,此依劝发品,散心诵法华。不入禅三昧,坐立行一心。念法华文字,行若成就者,即见普贤身。」(劝发品具名普贤菩萨劝发品,在法华经最末,劝散心念诵者。南岳之法华忏今不传,故引万善同归集)。
(术语)法华经安乐行品分别末世之道俗安乐修行法华之法为身,口,意,誓愿之四种而明之。南岳大师就此安乐行而立有相无相之二门,入定观念为无相安乐行。散心念诵为有相安乐行。万善同归集二曰:「南岳法华忏云:六根性清净菩萨,学法华具足二种行,一有相行,二无相行。无相安乐行,甚深妙禅定,观察六情根。有相安乐行,此依劝发品,散心诵法华。不入禅三昧,坐立行一心。念法华文字,行若成就者,即见普贤身。」(劝发品具名普贤菩萨劝发品,在法华经最末,劝散心念诵者。南岳之法华忏今不传,故引万善同归集)。
身安乐
【佛学大辞典】
(术语)身安乐行之略。
(术语)身安乐行之略。
身安乐行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四安乐行之第一,身离十过而安乐行法华之法也。(参见:四安乐行)
【佛学常见辞汇】
四安乐行之第一,即身离十过而安乐的修行法华之法。
【三藏法数】
谓身应当远离十种之事:一、远离豪势,二、远离邪人邪法,三、远离凶险嬉戏,四、远离旃陀罗,五、远离二乘众,妨修大乘之行故,六、远离欲想,七、远离不男之人,八、远离危害之处,九、远离讥嫌之事,十、远离畜养。既远离已,常好坐禅,修摄其心,是名身安乐行。(梵语旃陀罗,华言屠者。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
(术语)四安乐行之第一,身离十过而安乐行法华之法也。(参见:四安乐行)
【佛学常见辞汇】
四安乐行之第一,即身离十过而安乐的修行法华之法。
【三藏法数】
谓身应当远离十种之事:一、远离豪势,二、远离邪人邪法,三、远离凶险嬉戏,四、远离旃陀罗,五、远离二乘众,妨修大乘之行故,六、远离欲想,七、远离不男之人,八、远离危害之处,九、远离讥嫌之事,十、远离畜养。既远离已,常好坐禅,修摄其心,是名身安乐行。(梵语旃陀罗,华言屠者。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
非安立
【佛学大辞典】
(术语)对于安立之称。谛理有差别与名义之施设曰安立。无差别无名言曰非安立。真如之谛理。立此二门。唯识述记九末曰:「有差别名言者名安立,无差别离名言者非安立也,安立者施设义也。」
(术语)对于安立之称。谛理有差别与名义之施设曰安立。无差别无名言曰非安立。真如之谛理。立此二门。唯识述记九末曰:「有差别名言者名安立,无差别离名言者非安立也,安立者施设义也。」
非安立谛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一曰非安立真如。谛者,真如之理诚实也。
(术语)一曰非安立真如。谛者,真如之理诚实也。
非安立真如
【佛学大辞典】
(术语)唯识论所说,二真如之一。真如有真如如常等种种义理差别之施设,谓为安立真如或安立谛,真如之体性,固离名字之相,离心缘之相,寂灭无为,谓为非安立真如或非安立谛。盖安立真如为真如之相状,非安立真如为真如之体性也。起信论称之为依言真如,离言真如。
【三藏法数】
谓真如之法,从本已来,性自清净,离一切相,寂灭无为,故名非安立真如。
(术语)唯识论所说,二真如之一。真如有真如如常等种种义理差别之施设,谓为安立真如或安立谛,真如之体性,固离名字之相,离心缘之相,寂灭无为,谓为非安立真如或非安立谛。盖安立真如为真如之相状,非安立真如为真如之体性也。起信论称之为依言真如,离言真如。
【三藏法数】
谓真如之法,从本已来,性自清净,离一切相,寂灭无为,故名非安立真如。
前安居
【佛学大辞典】
(行事)安居有前中后之三种。(参见:安居)
(行事)安居有前中后之三种。(参见:安居)
安居
【佛学大辞典】
(行事)Vars!a,印度僧徒,两期三月间禁外出而致力坐禅修学,是名两安居。异名为坐夏,坐腊等。始此谓之结夏,解此谓之解夏。业疏四曰:「形心摄静曰安,要期在住曰居。」其安居之因由,(参见:布萨)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坐夏,或坐腊,即在夏季的三个月中,僧徒们不得随便外出,以便致力于坐禅和修习佛法。
(行事)Vars!a,印度僧徒,两期三月间禁外出而致力坐禅修学,是名两安居。异名为坐夏,坐腊等。始此谓之结夏,解此谓之解夏。业疏四曰:「形心摄静曰安,要期在住曰居。」其安居之因由,(参见:布萨)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坐夏,或坐腊,即在夏季的三个月中,僧徒们不得随便外出,以便致力于坐禅和修习佛法。
毗输安呾啰
【佛学大辞典】
(人名)Vis/va%ntara,太子名。旧云苏达拿太子是也。寄归传四曰:「东印度月官大士作毗输安呾啰太子歌,词人皆舞咏遍五天矣,旧云苏达拿太子者是也。」
(人名)Vis/va%ntara,太子名。旧云苏达拿太子是也。寄归传四曰:「东印度月官大士作毗输安呾啰太子歌,词人皆舞咏遍五天矣,旧云苏达拿太子者是也。」
食堂安文殊像
【佛学大辞典】
(仪式)印度之法,食堂安频头卢尊者像为上座,于此供膳。不空三藏奏请于朝,使天下食堂中置文殊菩萨为上座。
(仪式)印度之法,食堂安频头卢尊者像为上座,于此供膳。不空三藏奏请于朝,使天下食堂中置文殊菩萨为上座。
后安居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南山旧律谓五月十六日已后之三月,义净新律谓六月十六日已后之三月。(参见:安居)
(术语)南山旧律谓五月十六日已后之三月,义净新律谓六月十六日已后之三月。(参见:安居)
安居
【佛学大辞典】
(行事)Vars!a,印度僧徒,两期三月间禁外出而致力坐禅修学,是名两安居。异名为坐夏,坐腊等。始此谓之结夏,解此谓之解夏。业疏四曰:「形心摄静曰安,要期在住曰居。」其安居之因由,(参见:布萨)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坐夏,或坐腊,即在夏季的三个月中,僧徒们不得随便外出,以便致力于坐禅和修习佛法。
(行事)Vars!a,印度僧徒,两期三月间禁外出而致力坐禅修学,是名两安居。异名为坐夏,坐腊等。始此谓之结夏,解此谓之解夏。业疏四曰:「形心摄静曰安,要期在住曰居。」其安居之因由,(参见:布萨)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坐夏,或坐腊,即在夏季的三个月中,僧徒们不得随便外出,以便致力于坐禅和修习佛法。
夏安居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一夏九旬之安居也。行事钞上之四曰:「由夏中坏行义多招讥复重故。文云:自今已去听三月夏安居。」(参见:安居)
【佛学常见辞汇】
一夏九旬之安居。
(术语)一夏九旬之安居也。行事钞上之四曰:「由夏中坏行义多招讥复重故。文云:自今已去听三月夏安居。」(参见:安居)
【佛学常见辞汇】
一夏九旬之安居。
安居
【佛学大辞典】
(行事)Vars!a,印度僧徒,两期三月间禁外出而致力坐禅修学,是名两安居。异名为坐夏,坐腊等。始此谓之结夏,解此谓之解夏。业疏四曰:「形心摄静曰安,要期在住曰居。」其安居之因由,(参见:布萨)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坐夏,或坐腊,即在夏季的三个月中,僧徒们不得随便外出,以便致力于坐禅和修习佛法。
(行事)Vars!a,印度僧徒,两期三月间禁外出而致力坐禅修学,是名两安居。异名为坐夏,坐腊等。始此谓之结夏,解此谓之解夏。业疏四曰:「形心摄静曰安,要期在住曰居。」其安居之因由,(参见:布萨)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坐夏,或坐腊,即在夏季的三个月中,僧徒们不得随便外出,以便致力于坐禅和修习佛法。
马大师不安
【佛学大辞典】
(公案)「马大师有病,院主问曰:近日尊候如何?大师云:日面佛月面佛。」见碧岩第三则,从容录。
(公案)「马大师有病,院主问曰:近日尊候如何?大师云:日面佛月面佛。」见碧岩第三则,从容录。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安居事
【佛学大辞典】
(书名)一卷,唐义净译。明安居之事。
(书名)一卷,唐义净译。明安居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