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065,分271页显示  上一页  56  57  58  59  60  62  63  64  65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少安勿躁
上下相安
人不自安
攘外安内
妨害治安
公共安全
覆盂之安
高山安仰
跼蹐不安
局促不安
局蹐不安
局促不安
居无求安
栗栗不安
立业安邦
《国语辞典》:少安勿躁  拼音:shǎo ān wù zào
耐心等待一会儿,不要急躁。《孽海花》第二九回:「愿少安勿躁!且待千秋军火到此。」也作「少安毋躁」、「少安无躁」。
《国语辞典》:上下相安  拼音:shàng xià xiāng ān
上下相处和谐,平安无事。《晋书。卷五一。束皙传》:「主无骄肆之志,臣无氂缨之请,上下相安,率礼从道。」《文明小史》第一回:「过了半载,倒也上下相安,除睡觉吃饭之外,其馀一无事事。」
《国语辞典》:人不自安  拼音:rén bù zì ān
人心惶惶,动荡不定。《魏书。卷九五。徒何慕容廆传》:「于是上下震局,人不自安,虽忠诚亲戚,亦佥怀离贰。」《周书。卷七。宣帝纪》:「后妃嫔御,虽被宠嬖,亦多被杖背。于是内外恐惧,人不自安,皆求苟免,莫有固志,重足累息,以逮于终。」
分类:动荡不定
《国语辞典》:攘外安内(攘外安内)  拼音:ráng wài ān nèi
排除外来侵略,安定国家内部。如:「攘外安内是每个国家元首的责任。」
《国语辞典》:妨害治安  拼音:fáng hài zhì ān
有碍国家社会安宁秩序的行为。
《国语辞典》:公共安全  拼音:gōng gòng ān quán
1.泛指社会大众的安全。其范围极为广泛,举凡与大众在生活空间中所发生的有关事物,都可以包括在内。一般指的是社会生活环境和品质的保障,及国民生命与财产安全的保护。
2.特指在公共场所活动的安全。如公共消费场所的安全、交通安全、旅游安全、建物与消防安全体系等均属之。
《国语辞典》:覆盂之安  拼音:fù yú zhī ān
似覆置的盂那样安稳。比喻稳固、不可动摇。唐。张说〈开元正历握乾符颂〉:「四海有覆盂之安,百代无委裘之隙,是之谓圣人握符之大宝也。」也作「覆盂之固」。
《国语辞典》:高山安仰  拼音:gāo shān ān yǎng
德行高的人死后,不能再有仰望机会。一般用做敬悼师长之辞。
《国语辞典》:跼蹐不安  拼音:jú jí bù ān
跼,弯腰。蹐,后脚接前脚地小步走。跼蹐不安形容紧张恐惧,不知所措的样子。《京本通俗小说。溤玉梅团圆》:「徐信闻言,甚跼蹐不安。将自己虞城失妻,到睢阳村店遇见此妇始末,细细述了。」《文明小史》第二三回:「华甫弄得跼蹐不安,只得拉了定辉去咬耳朵。」也作「局蹐不安」、「局促不安」、「局促不安」。
《国语辞典》:局促不安  拼音:jú cù bù ān
形容紧张恐惧,不知所措的样子。《文明小史》第三三回:「一张方方的脸皮,一阵阵的红上来,登时觉得局促不安。」也作「跼蹐不安」。
《国语辞典》:局蹐不安  拼音:jú jí bù ān
局,弯腰。蹐,后脚接前脚地小步走。局蹐不安形容紧张恐惧,不知所措的样子。《东周列国志》第一二回:「昭公虽不治罪,心中怏怏,恩礼稍减于昔日。祭足亦觉局蹐不安,每每称疾不朝。」《三侠五义》第三五回:「反觉得局蹐不安,自惭形秽。」也作「跼蹐不安」。
《国语辞典》:局促不安(局促不安)  拼音:jú cù bù ān
形容紧张恐惧,不知所措的样子。如:「即将来临的大考,使他显得局促不安。」也作「跼蹐不安」。
《国语辞典》:居无求安(居无求安)  拼音:jū wú qiú ān
居住不求安适。《论语。学而》:「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分类:居住安适
《国语辞典》:栗栗不安  拼音:lì lì bù ān
栗,通「慄」。内心恐惧,无法安定的样子。如:「他知道自己闯了祸,内心栗栗不安。」
《国语辞典》:立业安邦(立业安邦)  拼音:lì yè ān bāng
建立功业,安定天下。元。郑光祖《伊尹耕莘》第一折:「想五帝之世,求贤用士,立业安邦,你是不知也。」也作「立国安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