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教义(教義)  拼音:jiào yì
宗教的义理与宗旨。如:「任何宗教的教义,总是劝人向善。」
《國語辭典》:圣像(聖像)  拼音:shèng xiàng
神明、天主的雕像或画像。如:「教堂内四周墙壁上挂著几幅耶稣基督的圣像。」
《國語辭典》:明教  拼音:míng jiào
1.由摩尼教发展而成的秘密宗教组织。混合有道教、佛教等思想。尊张角为教祖,敬摩尼为光明之神,并崇拜日月。在五代、宋、元时,常被利用作为组织作乱的工具。最著名的有方腊之乱、王念经之乱。
2.高明的指教。《战国策。魏策一》:「寡人不肖,未尝得闻明教。今主君以赵王之诏,诏之敬以国从。」
《漢語大詞典》:圣体(聖體)
(1).旧称皇帝身体。亦借指皇帝。汉书·王嘉传:“今圣体久不平,此臣 嘉 所内惧也。” 三国 魏 曹植 《冬至献袜颂》:“南闚北户,西巡王城,翱翔万域,圣体浮轻。” 唐 元稹 《贺圣体平复御紫宸殿受朝贺表》:“昨者圣体不安,纔经累日,穆卜罔害,勿药有瘳,此所以表北极之长尊,配 南山 而永固者也。”《宣和遗事》后集:“ 汪佰彦 、 黄潜善 从容言於上曰:‘上皇之子三十人,今所在者惟圣体耳。’”
(2).宗教用语。源于拉丁文eucharist。意为“感谢祭”。天主教、东正教圣事之一。传说 耶稣 受难前夕与门徒聚餐时,曾以面饼和葡萄酒象征自己的身体和血分给门徒们领食。至今教徒们以在弥撒时领食面饼和葡萄酒为圣事之一。宗教改革运动后,新教各派改称圣餐。
(3).宗教用语。源于拉丁文host。意为“牺牲”。天主教称弥撒时经神父祝圣后由教徒领食的面饼。
《國語辭典》:道教  拼音:dào jiào
崇奉元始天尊及太上老君为教祖的宗教。相传创于东汉张陵,陵著有道书二十篇,自号天师,故也称为「天师道」。以符咒为人治病,讲炼丹长生之术,入教者须缴纳五斗米,时人称为「五斗米道」。始盛行于蜀郡,后经弟子广布,信徒渐增,遂正式成为道教,流传于全国。
《漢語大詞典》:真道
犹真理。旧时常指道教或其他宗教的教义。 南朝 梁 陶弘景 《冥通记》卷二:“所以真道不交乎世,神仙罕游人间,正为此耳。” 唐 康骈 剧谈录·严使君遇终南山隐者:“ 大中 末, 建州 刺史 严士则 本 穆宗 朝为尚衣奉御,颇好真道。”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英杰归真叙》:“抑或有心怀疑义者欲寻其绪而识其端,不遇解释之人而疑终莫袪,无怪乎真道日在天下而真理终不明於人心也。”
《國語辭典》:教门(教門)  拼音:jiào mén
1.宗派。唐。李华〈荆州南泉大云寺故兰若和尚碑〉:「或问:『南北教门,岂无差别?』对曰:『家家门外,有长安道。』」
2.教徒、信徒。《儒林外史》第四二回:「大爷道:『我是教门,不用大荤。』」
3.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代称。
《漢語大詞典》:二教
两种宗教。指佛教、道教。南齐书·顾欢传:“夫辨是与非,宜据圣典。寻二教之源,故两标经句。” 唐 李涉 《酬举生许遇山居》诗:“不似本宗疏二教,许过云壑访潜夫。” 明 李昌祺 《剪灯馀话·何思明游酆都录》:“二教之大,鬼神之著,甚至矣乎!曩吾僻见,过毁 老 释 ,今致削官减禄。”
《國語辭典》:法器  拼音:fǎ qì
1.具有修證佛法的根性,能行佛道的人。
2.僧道斋醮所需用具与乐器。如法剑、法盆、法铃、法鼓与铙、钹、鱼、罄等。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四折》:「今日二月十五日开启,众僧动法器者,请夫人小拈香。」
《漢語大詞典》:焚身
焚烧身体。旧时宗教信徒以之作为一种祈祷、赎罪行为。法苑珠林卷三四:“若所传无谬者,当使焚身之后舌不焦烂。” 宋 郭彖 睽车志卷一:“自言所积恶业至重,须焚身以懺。” 鲁迅 《而已集·略谈香港》:“一个和尚去告状追债,而债户商同通事,将他的状子改成自愿焚身了。”
犹丧生。焚,通“ 僨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象有齿以焚其身,贿也。” 孔颖达 疏引 服虔 曰:“焚,读曰僨;僨,僵也。为生齿牙,僵仆其身。”后用以比喻因贪利或积财而得祸。 唐 沈仲 《象环赋》:“取其焚身之齿,奋其截肪之色。”
《國語辭典》:教主  拼音:jiào zhǔ
1.宗教的创始者。如佛教的释迦牟尼,回教的穆罕默德。
2.某一教派的领导者。多用于武侠小说中。
《國語辭典》:末法  拼音:mò fǎ
佛教用语。指佛法流传的最后时段。对这时期佛教现象描述,时间的计算、长短,不同经典有各种不同的说法。如在唯识宗的描述,这时期佛教只剩教法,既无人修行,也无人證悟。时限约在佛灭两千岁后的一万年之间。《隋书。卷三五。经籍志四》:「然佛所说,我灭度后,正法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三千年,其义如此。」
《漢語大詞典》:圣则(聖則)
(1).圣人所定的法则。 汉 扬雄 《少府箴》:“共僚率旧,圣则聿遵。” 隋 薛道衡 《隋高祖颂》:“尚想叡图,永惟圣则。”
(2).指各种宗教所订的规则和戒律。 南朝 梁 沈约 《齐禅林寺尼净秀行状》:“於是思别立住处,可得外严圣则,内穷宴默者。”
《国语辞典》:作佛事  拼音:zuò fó shi
称僧众诵经、拜忏、礼佛的宗教活动。
《漢語大詞典》:阐教(闡教)
(1).见“ 阐校 ”。
(2).小说《封神演义》中的宗教名。兼包佛道二教。以助 周 灭 殷 为己任。《封神演义》第四七回:“道兄,你乃阐教 玉虚 门下之士;我乃截教门人。你师,我师,总是一师秘授,了道成仙,共为教主。”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十八篇:“此后多説战争,神佛错出,助 周 者为阐教即道释,助 殷 者为截教。”
《漢語大詞典》:阐校(闡校)
阐扬教化。 南朝 宋 谢灵运 《宋武帝诔》:“制规作训,阐校修经。”一本作“ 阐教 ”。
分類:阐扬教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