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463,分298页显示  上一页  291  292  293  294  295  297  298 下一页
其它辞典(续上)
文斌(郁周 伯英 )
载湉(庙号 德宗 同天崇运大中至正经文纬武仁孝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同天崇运大中至正经文纬武仁孝睿智端俭宽勤景帝、清同天崇运大中至正经文纬武仁孝睿智端俭宽勤景帝、景皇帝 爱新觉罗 别称 爱新觉罗载湉 亲政 )
彭绍宗(印根、栎隐 )
孟宗舆
王宗基(稷堂、吉堂 )
释宗兴(世昌 富蓄 )
华宗智(禹勤、雨岑 )
李墌(君邦 正轩 昌德宫李王 庙号 纯宗 )
诸宗元(贞壮、贞长 迦持、大至 )
胡宗瀛(宇宣、玉轩 蓬飒 )
陈宗蕃(莼衷 )
刘三( 季平、江南 离垢、黄叶老人 别称 青年学社 )
刘宗向(寅先 盅园 )
吴宗浚(逸民 )
魏宗铨(月辉 )

人物简介

维基
文斌,爱新觉罗氏,字郁周,号伯英,满洲正蓝旗人。清朝宗室、官员。宗室文斌是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戊戌科进士。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光绪二十九年四月,散馆,授翰林院编修,后来官至翰林院侍讲。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71—1908 【介绍】: 即爱新觉罗·载湉。清朝皇帝。醇亲王奕譞子,母为慈禧太后妹。同治十三年十二月,穆宗死,由慈禧太后决策,继文宗为子,嗣帝位。次年,改元光绪,由太后“垂帘听政”。光绪十三年,号为亲政,仍由太后操纵一切。在位时国势日非,边疆危机日益严重。二十年,甲午战争爆发,败于日本,深受刺激,决心自强。二十四年,用康有为等实行新政,下诏“明定国是”,史称“戊戌变法”。同年,被慈禧太后幽禁,变法失败。庚子之役,随太后逃往西安。回京后,健康情形逐渐恶化。三十四年,在慈禧太后病死前一日去世。谥景皇帝。
晚晴簃诗汇·卷三
德宗景皇帝,醇贤亲王长子,入嗣文宗显皇帝。建元光绪,在位三十四年。葬崇陵。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八二
彭绍宗,字印根,一字栎隐,湘阴人。光绪癸卯进士,官度支部主事。
维基
彭绍宗(?年—?年),字印根,一字栎隐,湖南湘阴县人。清末官员、诗人。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癸卯,朝廷补行辛丑壬寅恩正并科殿试,彭绍宗中式二甲,同年闰五月,以主事分部学习。官度支部主事。彭绍宗工诗,《晚晴簃诗汇》收其诗作二首。
孟宗舆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孟宗舆,陕西省西安府长安县人,同进士出身。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参加光绪癸卯科殿试,登进士三甲第127名。同年闰五月,著交吏部掣签分发各省,以知县即用。

人物简介

维基
王宗基,浙江省嘉兴府海盐县人,字稷堂,又作吉堂。进士出身。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参加光绪癸卯科殿试,登进士二甲第67名。同年闰五月,授户部郎中。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十一
释宗兴,字世昌。姓张氏,崇庆人也。父万锜,有隐德。母郑氏,梦抚松枝而生。兴赋有殊性,髫年秀发。幼礼上光严寺心维薙度,初习课诵,即问其师曰:“出家如此,还有事否?”心维大异之。年二十四,始受具于宝光慈心。上光严寺者,亦称上古寺,禅林虽启,毗尼无闻。及兴得戒归,一方观感,始重律仪,更励苦行,不惮勤瘁,经营缔造,寺貌聿新。旧有《龙藏》,岁久蠹蚀,颇多残缺,兴为之写补,凡数十百卷,累时经岁,几易寒暑乃告完备。及登主席,百废具举,规制弘大,无异丛林,达士名流,咸与亲近。已而发志南游,参访名宿,光绪癸卯冬归。所證益深,宝光本立驰函相促,即付以法,畀之重任。先是,宝光古刹建自唐时,垂数千年,号为富蓄,人多觊觎。清之季世,新学流行,夺寺设校,所在告控,本立处此,难于应付,知兴精敏彊干,善解方便,必能操纵裕如,兼品德清高,众所推敬。故继席之后,外侮不侵,寺中资积,赖以无损。
华宗智 朝代:清末民国初

人物简介

维基
华宗智(1874年—1921年),号禹勤(一作雨岑),四川省长寿县渡舟乡华家牌坊人(现小桥村)人。清朝官员。进士出身。
李墌 朝代:清末民国初

人物简介

简介
李墌(1874年-1926年),即朝鲜纯宗。朝鲜王朝第27任君主、大韩帝国第2任皇帝(1907年—1910年在位),同时也是朝鲜半岛历史上最后一位君主。字君邦,号正轩,是朝鲜高宗李熙和明成皇后闵氏夫妇仅存的儿子。1875年册封王世子,1895年晋升王太子,1897年大韩帝国成立后封皇太子。1907年高宗退位,李墌即位,改元“隆熙”。1910年8月22日,日本强迫韩国签订《日韩合并条约》,大韩帝国灭亡。8月29日,李墌下诏退位,降封为昌德宫李王。1926年病逝,时年五十三岁,庙号纯宗,谥号文温武宁敦仁诚敬孝皇帝,葬于裕陵。死后引发六·十万岁运动。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诸宗元(1875-1932),字贞壮,一字贞长,别署迦持,晚号大至。浙江绍兴人。光绪二十九年(1903)举人,官直隶知州、湖北黄州知府等。
大至阁诗·序(梁鸿志)
余识贞长逾二十年。癸丑、甲寅间,贞长官京师,见辄谈艺,又时时相聚饮博。越十年癸亥,余居上海,贞长参浙江军幕,其主将每招余至杭州,暇则与贞长游湖上,饮酒楼,各出诗相视,以为笑乐。又二年乙丑,余在枢府,邀贞长北来治官书,晨夕相见,顾簿书填委,而文酒之乐邈不可得。居数月,余谢病去,贞长仓黄南归,以贫故,复为人掌书记,体力渐渐衰退矣。越六年辛未,以《病起楼诗》寄余大连,尽一册,皆绝句,读其诗,私心慨叹,忧其不久于世。是年余来上海,复与相见,辄和余妙高台二诗。未几又病,余走视诸寝,因怀参饵贻之,贞长目余曰:「环堵萧然。」语次长喟,余亟乱以他语。壬申三月,游华山归,贞长已前死三日。夫以贞长文学粹美,交友遍天下,佣书老死而不获一日之逸,士之忧生失职至于此极,然则诗人多穷之说,其信然耶?贞长治诗垂四十年,不名一家,而所诣与范肯堂为近,陈伯严、郑太夷、俞恪士、黄晦闻、夏剑丞、李拔可交口称之。余最喜其静安寺追怀恕斋一诗,以为浏亮沈痛,而家国、身世、朋友之感胥寄于是,盖贞长尝居湖广总督幕府,恕斋则总督瑞澄字也。贞长才气横溢,赋诗喜和韵,和《落叶》诗叠韵至四五十不肯休,朋辈无抗手者。顾其过人处,则在独谣孤咏,情与景融,悠然意远,而不系于更唱迭和之所为也。贞长既死,其友朱钵文为之董理遗稿,凡七巨册,余钞得三百二十篇,刊布于世,稿本则归诸钵文,度必有好事过余而举授之梓者。然即此以概其全,亦足以尽吾贞长矣。甲戌秋日,长乐梁鸿志。(录入:顾青翎)
大至阁诗·序(叶恭绰)
余年十二,随先君至赣,先君为妙选师友,故一时贤俊,多得从之游。厥后聚散不常,遭遇复各异,曩者晨夕谈艺之乐,一逝不可复得。日月易迈,往昔盛年各随尘浪以俱去,三十年中,哭桂伯华、刘玉珩、沈筱宜矣,继又哭陈师曾、梅斐漪,最近复哭诸贞长与刘未林、文公达。余幸稍识生死无常之理,不至以此伤性,然情怀则可知也。又念诸君以特异之姿,阅世数十寒暑,所得者惟忧苦疾患,此固人类所同,然第求稍获世间名利恭敬,以窃自慰其非虚生浪死,其事亦至复不易。呜呼!人生之多艰,文人之无命,殆不信耶?殆不信耶?贞长长于余数岁,少好为诗,屡相唱和,惊其骨格腾健,望之莫及。中岁偶读所作,则益转为苍浑,骎骎与散原、吷庵诸公并驰。没后,觅所为诗,固裒然成集,梁子众异因独任剞劂之役,刊成此帙焉。贞长平生知友甚黟,今独得此于众异,于死友可云不负。抑贞长异时屡助节使幕府,嶷然将有以自见,固非欲以诗人终者。顷岁胥疏无俚,买地西湖红桕山庄,葺屋数椽,期将隐居以老,复遇焚如,燬藏书,万数千卷都尽,意气乃顿衰。谋食来海上,所为诗始率易。及病以死,几无赀为殓。综其身世,颇类子美、樊川与玉溪、剑南,然敛华就实,能用于世,复似过之。至于诗之与古人絜长较短,则未易以一二言尽也。余往者曾属友人吴眉孙刊师曾遗诗;伯华以学佛弃其文字;玉珩早死,无遗稿;筱宜、斐漪所作散佚;余比搜辑公达之作,尚未成编;未林遗稿则贫不能刊。呜呼!当今之世,贞长之犹得流传此帙,得不谓之厚幸欤?抑文字与世谛牵缠至固,贞长曾从伯华学佛,今兹摆脱落尘鞅,将舍其所执而企其所未至,区区一诗集之刊布,其未必为贞长之意乎?第朋辈之所得而助于贞长者,则固止如是也。噫!民国二十二年十二月,番禺叶恭绰。
大至阁诗·序(夏敬观)
诸君贞长既殁年馀,其故旧取手书诗若干篇,复辑录朋游传写投赠之什,汇为若干卷,长乐梁众异遂择其尤醇者,推次年月,编而刊行,使余序之。盖君所为诗黟矣,然不自爱惜,投积败箧中,草或不完,己巳前存杭州宅者,不戒于火,君尝谓我当忆存之,今求其家不果有也。君少才力横肆,好魏源、龚自珍之学,颜所居曰「默定书堂」,中岁始更名「大至阁」。所赋诗多随兴所至,振笔书之,未尝刻意锻鍊,求胜于人,诗成辄自喜。方一笺置前,未必尽惬吾意,及汇百十篇诵之,则才逸言雅,固不在近顷诸能诗者后。余交君逾三十年,览省其间,酬唱之作,若历梦境,悲忧患难,尝与共之,有徘徊肝膈而不能去者,况与君生同岁,顾后死以序君之诗耶?君善记书,久客疆吏幕,辛亥武昌兵变,君遂去,后过恕斋,有诗最为朋曹所传诵。生平志事,亦略具于是。又尝记相者言「当获身后名」,纪之以诗。翳古以来,以诗名而命蹇似君者,代有其人,亦惟使吾辈执卷吟讽叹赏而已夫,身后名果于君何济哉?新建夏敬观序。
病起楼诗·序
《病起楼诗》一卷,总七言绝句七十二首,为居士今岁病两月馀时所制。中间人事之乖迕,病状之嬗易,皆著于篇什。今幸而不死,自视辄为哑然,但以诗而论,则钱牧斋所谓许秀才体矣。儿子章世、祥世既为写录,将以寄海内故人,吾友朱翁炎午、陆君丹林乃举以付印,海内之知居士者,见此短册,当信居士犹在天壤间也。中华民国十九年四月二十五日,大至居士记。居士病之得生,朱翁与张十一弟森玉皆有厚于居士用,并记之。

人物简介

维基
胡宗瀛(1877年—20世纪—?),字宇宣,一作玉轩,号蓬飒,安徽人,清朝及中华民国政治人物。1896年作为首批十三位中国留日学生留学日本,从东京高等师范学校毕业后,考入日本东京高等农学校,学习农学。回国后任京师大学堂东文教习。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他被清朝前驻日公使李盛铎送考,获游学毕业进士,任农工商部候补主事。1908年他曾任鸭绿江采木公司理事长。1908年,吉林省农事试验场成立,劝业道首科佥事胡宗瀛任首任监督。1912年12月18日,北京政府农林部派山林司司长胡宗瀛在吉林省筹设东三省林务局。1918年,在吉林林业局长任内,他因林业、矿产作抵押向日本借款一事而受到学生抨击。后来他曾在满洲国财政部任秘书科科长,著有《满洲国公文程式讲义》,后任满洲国的矿山公司理事。
陈宗蕃 朝代:清末至现当代

人物简介

维基
陈宗蕃(1877年—1953年),字莼衷,福建侯官人,清末及民国政治人物、进士出身,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光绪三十年,会试第43名;殿试登进士三甲26名,改庶吉士。后授法部主事。著有《燕都丛考》等。

人物简介

黄叶楼遗稿
1878-1938,原名宗,又作钟,字季平,又字江南,别署离垢,又署刘三,本清诗人龚自珍诗:“刘三真义士,愧杀读书人”意,也因行三。晚号黄叶老人,上海县华泾(今上海龙华乡)人。早年赴日本,入东京成城学校骑兵科。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春,参加东京留学生集会,声讨沙俄侵占我东北罪行,并参加拒俄义勇军(后改名军国民教育会),旋加入兴中会。次年春回国,与费公直等在华泾本宅创办丽泽学院,五月改称青年学社,延请黄炎培等讲学,文武兼修,培植反清力量。旋因参与谋刺两江总督端方事泄被捕,倾家产。经黄炎培多方营救,半年后获释。光绪三十一年春,邹容因《苏报》案瘐死狱中,刘三不畏株连,与堂兄东海等将邹容遗骸从四川会馆移葬华泾黄叶楼旁,筑墓树碣。辛亥革命后,刘三曾担任过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和东南大学等学校教授、国民政府监察院监察委员等职。南社社员。

人物简介

简介
刘宗向(1879.11.20-1951.8.27),字寅先,别号盅园,晚年又号补过生,长沙宁乡县人。1898年应试被黜;1904年在明德中学旁听,同年应岁试取第一,考入京师大学堂;1908年毕业,得官内阁中书,旋调学部,并任山西大学史地教授。1911年回湘,决心从事教育工作,不久被推为长郡中学校董,并在湖南高等学堂、中路师范等校教授西洋史,并兼任教育会主办的杂志《湖南教育》编辑;1913年,与黎锦熙、杨怀中、陈天倪等创办宏文书社,编印中学国文课本,此后兼任《通俗日报》主笔;同年冬,吴雁舟任湖南高等师范校长,聘先生主持教务,一年后接替校长之职;1920年,该校停办,入湖南大学中文系授课;1921年,与人创办私立含光女子中学,担任董事长兼教国文,继之又办附属小学;1936年,湖南成立文献委员会,准备编省志,由黎锦熙主持其事,聘先生为委员,负责人物志工作;1937年,辞去湖大课务,将含光女中迁往湘乡,1944年迁往安化;稍后,受聘兼任民国大学教授讲授元曲,与张天翼、张舜徽诸先生共事;抗战胜利后,将含光女中迁返长沙;解放后,又主持购买稻谷仓葵园旧宅为永久校舍,不久,因受聘为省文史馆馆员,辞去校务,出游京沪一带稍事休息。1951年,返湘不久,竟以中风不起。主修《宁乡县志》、《岳麓志•形胜篇》,著有《青云集》《文天祥》《刘木屏传》京剧本,以及《毛诗学讲义》《国学提要》《国学鏖金《国史述要》《历朝世系表》《五刑考》《艺文粗述》《志例丛话》《传经堂随笔》《补过轩文钞》等,惜多散失。能为蝇头小楷,尤工小篆。先娶宁乡郭氏,有贤称;后娶傅氏,长于文学,亦以教学为生,后先生十年而殁。子元吉,任教明德中学。
吴宗浚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吴宗浚(1884年—?年),字逸民,浙江省湖州府归安县人,东京高等工业学校机械科毕业,工科进士。
魏宗铨 朝代:晚清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81—1907 【介绍】: 清江西萍乡人,字月辉。早年入长沙明德学堂,结交革命党人黄兴等。后在江西与龚春台等组织洪江会。光绪三十二年在上海加入同盟会。旋回江西发动萍浏醴起义,为中华国民军南军革命先锋队右卫都统领,有众至二万。失败后被捕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