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定居  拼音:dìng jū
在固定的地方居住下来。《诗经。小雅。采薇》:「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唐。罗隐 早发诗:「北去南来无定居,此生生计竟何如。」
《漢語大詞典》:定居点(定居點)
牧民、渔民等定居的地点。
《漢語大詞典》:奠居
安居;定居。 宋 李纲 《靖康传信录》卷一:“於是 金 人始惧,游骑不敢旁出,而自京师城以南,民始获奠居矣。”明史·杨瑄传:“修捍海塘,筑 海盐 堤岸二千三百丈,民得奠居。” 剪伯赞 《内蒙访古·游牧民族的摇篮》:“从这些建筑艺术和雕塑艺术看来,奠居在 锦州 和 大同 一带的契丹人也是一个具有相当高度文化艺术的民族。”
分類:安居定居
《漢語大詞典》:止居
安居;定居。《诗·小雅·祈父》:“胡转予于恤,靡所止居。”周礼·地官·廪人“凡邦有会同师役之事,则治其粮与其食” 汉 郑玄 注:“行道曰粮,谓糒也;止居曰食,谓米也。”
分類:安居定居
《漢語大詞典》:底居
定居;定址。魏书·高聪传:“将底居 成周 ,永恢皇宇。” 唐 李邕 《郑州大云寺碑》:“观其肇允枚卜,爰适底居,所感弥多。”
分類:定居
《國語辭典》:处处(處處)  拼音:chù chù
各处、到处。《晋书。卷四九。王尼传》:「常叹曰:『沧海横流,处处不安也。』」唐。孟浩然 春晓诗:「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分類:处处各处
《國語辭典》:卜筑(卜築)  拼音:bǔ zhú
择地建屋。唐。孟浩然〈冬至后过吴张二子檀溪别业〉诗:「卜筑因自然,檀溪不更穿。」
《国语辞典》:世居  拼音:shì jū
世代定居某地。如:「我们家族世居此地,至今已有数百年历史。」
《國語辭典》:土著  拼音:tǔ zhuó
1.人民与土地相依,不随便迁移。《汉书。卷六一。张骞传》:「其俗土著,与大夏同,而卑湿暑热。」唐。颜师古。注:「土著者,谓有城郭常居,不随畜牧移徙也。」
2.今指世居本地的人为「土著」。
《國語辭典》:西羌  拼音:xī qiāng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居住在今四川、甘肃等地方。
《漢語大詞典》:占籍
上报户口,入籍定居。 宋 梅尧臣 《送韩钦圣学士京西提刑》诗:“昔在 汉 家时,近亲多占籍。” 明 宋濂 《陶氏家乘序赞》:“ 台 之 黄巖 有大姓曰 陶氏 ,其先自 闽中 徙 永嘉 ,復自 永嘉 来徙,遂占籍为 黄巖 人。”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掌故·北方水利:“但募南人开垦,即以其地予之,又许占籍。”
《漢語大詞典》:相宅
(1).择地定居。《书·洛诰》:“公( 周公 )不敢不敬天之休,来相宅,其作 周 匹休。” 章炳麟 《排满平议》:“藉令 马 ( 马融 )、 高 ( 高诱 )旧训或有差譌,则 三苗 容是今之 苗 族,然其相宅神州,与 汉 族孰先孰后,史官亦无以质言矣。”
(2).旧时迷信,以观察地形地物判定住屋吉凶的一种方术。晋书·魏舒传:“﹝ 舒 ﹞少孤,为外家 宁氏 所养。 宁氏 起宅,相宅者云:‘当出贵甥。’” 宋 何薳 春渚纪闻·乌程三魁:“ 余拂 君厚 , 霅川 人也。其居在 汉 铜官庙 后,溪山环合。有相宅者言:‘此地当出大魁。’”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杨府水渠:“一僧善相宅,云:‘此龟形也,得水则吉,失水则凶。’”
《漢語大詞典》:生户
指未入州城定居的人户。 宋 欧阳修 《论水洛城事宜乞保全刘沪等札子》:“今忽见 沪 先得罪,带枷入狱,则新降生户岂不惊疑。”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十一:“其间自 涇原 章川堡 至 秦州 麻穰寨 ,一百三十里,并是生户所居。”宋史·兵志五:“西北边 羌 戎 种落不相统一,保塞者谓之熟户,餘谓之生户。”续资治通鉴·宋太宗淳化五年:“大约 党项 、 吐蕃 ,风俗相类,其帐族有生熟户,接连 汉 界,入州城者谓之熟户,居深山僻远者谓之生户。”
《漢語大詞典》:留处(留處)
留住,定居。管子·牧民:“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汉书·食货志下:“令饥民得流就食 江 淮 间,欲留,留处。” 颜师古 注:“至所在,有欲住者,亦留而处之。”
分類:留住定居
《國語辭典》:浮浪  拼音:fú làng
流荡不务正业。《宋史。卷一七七。食货志五》:「今既招雇,恐止得浮浪奸伪之人。」《水浒传》第二回:「有一个浮浪破落户子弟,姓高,排行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