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居明州奉化县。出语无定,寝卧随处。常以杖荷布囊,中贮行李,就人乞啜,分少许入囊,人称布袋和尚。昭宗天复中卒。江浙间多画其像。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17 【介绍】: 五代时僧,名契此。住奉化岳林寺。形貌猥琐,额蹙腹皤,出语无状。常以杖荷一布袋尽实供身之具。言人祸福往往应验。后梁末帝贞明中卒。宋徽宗崇宁中赐号定应大师。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916 号长汀子,明州奉化(今浙江奉化)人。常背布袋入市廛,见物即乞,得即入口,留少许投袋中。随处寝卧,形若疯癫。世称布袋和尚。凡示人吉凶,多有应验。又喜作歌偈。后梁末帝贞明三年(916)卒于明州岳林寺。《宋高僧传》谓昭宗天复中化去。江浙间人谓其为弥勒显化,争相图画其像。后世佛寺中所供大肚弥勒,相传即为其造像。《景德传灯录》卷二七、《宋高僧传》卷二一有传。《景德传灯录》、《宗镜录》、《鸡肋编》、《庆应大师别传》、《明州岳林寺志》等书中存其诗偈24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三十 神化科(二)
未详氏族。天复初。见之明州奉化县。蹙頞皤腹。形裁腲鮾。语嘿出处。无常时。每荷一布袋。行市肆中。随所遇。辄乞得醯酱𦵔炙诸可食物。必分少许入袋。馀以投诸口。然过门则所货倍售。故市肆之人。争遮挽之。所至不能去。夜宿鹤林寺。晨起曳高齿木屐竖股。卧大桥上。则是日虽雨而晴。系草屦疾走。则是日虽晴而雨。或以此候察之。屡验。一日独立稠众中。或问和尚在此作么。答曰。我待个人子。曰我聻。师探怀中出一橘。其僧拟接。师缩手曰。你不是者个人。或于市井中。成一厕。师立于其前。唱曰。募缘造到。诸人不得于此大小二事。 有僧徐行其前。师从后。抚其背。僧回首云。作什么。师展手曰。乞我一文钱。僧曰。道得即与。师放下布袋叉手立。 白鹿和尚问。如何是布袋。师放下布袋。叉手立。问如何是布袋下事。师荷布袋便行。既灭。或遇于他州。因书偈托之以寄。其辞曰。弥勒真弥勒。化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都不识。由是知为慈氏降迹也。
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一 感通篇第六之四
释契此者。不详氏族。或云四明人也。形裁腲鮾蹙頞皤腹。言语无恒寝卧随处。常以杖荷布囊入廛肆。见物则乞至于醯酱鱼𦵔才接入口。分少许入囊。号为长汀子布袋师也。曾于雪中卧而身上无雪。人以此奇之。有偈云。弥勒真弥勒时人皆不识等句。人言。慈氏垂迹也。又于大桥上立。或问和尚在此何为。曰我在此觅人。常就人乞啜。其店则物售。袋囊中皆百一供身具也。示人吉凶必现相表兆。亢阳即曳高齿木屐。市桥上竖膝而眠。水潦则系湿草屦。人以此验知。以天复中终于奉川。乡邑共埋之。后有他州见此公。亦荷布袋行。江浙之间多图画其像焉。 唐邺都开元寺智𮗿传 释智𮗿。不知何许人也。少而英伟长勤梵学。凡诸经论一听入神。其所讲宣也音辩浏亮。每临台座自谓超绝。所患者听众无几。虞其以水传器。器器不空繄我独无。乃辜佛意。遂负箱帙遍历名山以询智者。末至衡岳寺憩息月馀。尝于寺闲斋。独自寻绎疏义。复自咎责曰。所解义理莫违圣意乎。况思兀然。偶举首见老僧振锡而入曰。师读何经论穷何义理。𮗿疑其名岳之内车辙原中罗汉混凡曾何可测。乃自述本缘。因加悔责。又曰。傥蒙贤达指南请受甘心。钤口结舌不复开演矣。老僧笑曰。师识至广岂不知此义。大圣犹不能度无缘之人。况其初心乎。师只是与众生无缘耳。𮗿曰。岂终世若此乎。老僧曰。吾试为尔结缘。遂问𮗿。今有几赀粮耶。𮗿曰。自北徂南。裂裳裹足。已经万里。所赍皆罄竭矣。见受持九条衣而已。老僧曰。只此可矣。必宜鬻之以所易之直皆作麋饼油食之调。𮗿如言作之。约数十人食遂相与至垌野之中散掇饼饵。焚香长跪。咒曰。今日食我施者。愿当来之世与我为法属。我当教之得至菩提。言讫乌鸟乱下啄拾地上。蝼蚁蝇蚃莫徵其数。老僧曰。尔后二十年方可归开法席。今且周游未宜讲说也。言讫而去𮗿由是精进道力不倦研摩。义味滋多。志在传授。至二十年。却归河比。盛化邺中。听众盈千数人。皆年二十已来。其老者无二三人焉。 系曰。中有末位变定难移。今世所修必招当果。今智𮗿依异僧之教。令二十年后待听徒。一如其言。如此则当生修当生果。故弗诬矣。诗曰。俟河之清人寿几何。将知永寿之人河清屡见矣。
神僧传·卷第九
释契此者。不详氏族。或云四明人。形裁腲(乃罪切)鮾(乌罪切)蹙额皤腹。言语无恒寝卧随处。常以杖荷布囊入廛。市肆见物则乞。至于醯酱鱼𦵔才接入口。分少许入囊。号为长汀子布袋师也。曾于雪中卧而身上无雪。人以此奇之。又尝就人乞啜。其店则物售。袋囊中皆百一供身具也。示人吉凶必现相表兆。亢阳即曳高齿木屐市桥上竖膝而眠。水潦则系湿草屦。人以此验知。以天复中终于奉川乡。邑人共埋之。后有他州见此僧。亦荷布袋行。江浙之间多画其像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18—1176 【介绍】: 宋信州玉山人,初名洋,字圣锡,学者称玉山先生。高宗绍兴五年进士第一。除秘书省正字。因疏奏忤秦桧,出通判建州、袁州、静江府、广州,流落岭峤者十七年。桧死,始还朝。刚方正直,遇事敢谏。以敷文殿直学士充四川制置使、知成都府,甚有政声。入为吏部尚书,寻兼翰林学士并侍读,所撰制诰温雅典实。在朝多革弊事,得罪中贵,以端明殿学士出知平江府。复连贬官秩,遂辞官家居。卒谥文定。少受知于喻樗,又从吕本中、胡安国、张栻、吕祖谦游,学问博综,精通义理。有《文定集》。
全宋诗
汪应辰(一一一八~一一七六),字圣锡,初名洋,登第时高宗为改今名。信州玉山(今属江西)人。高宗绍兴五年(一一三五)进士。授镇东军签判,召为秘书省正字。九年,因反对议和,出通判建州(《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二八)。奉祠,寓居常山,起通判袁州、静江府、广州。桧死,召为吏部郎官(同上书卷一七一),未几,出知婺州。二十九年,召除秘书少监,迁权吏部尚书、权户部侍郎兼侍讲。三十二年,知福州(《宋会要辑稿》选举三四之一一)。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除四川安抚制置使兼知成都府(同上书选举三四之一四)。乾道四年(一一六八)召除吏部尚书,寻兼侍读,因言事多与中贵不合,力求去。六年,以端明殿学士出知平江府(《宋史》卷三四《孝宗本纪》)。淳熙三年卒,年五十九。谥文定(《宋会要辑稿》礼五八之九九)。有《文定集》五十卷,已佚。明程敏政由内阁藏本摘辑为《汪文定公集》十三卷,有明嘉靖夏浚刊本。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文定集》二十四卷,其中诗一卷。《宋史》卷三八七有传。 汪应辰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明嘉靖夏浚刊本(简称嘉靖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四七六一
汪应辰(一一一八——一一七六),初名洋,字圣锡,信州玉山(今江西玉山)人。绍兴五年中状元,时年仅十八,授镇东军佥判。召为秘书省正字,以论事忤秦桧,出为建州通判,后历判袁州、静江府、广州。桧死,召为吏部郎官,迁右司。以亲老乞外,出知婺州。入朝,除秘书少监,权吏部尚书。乞外,历知福州、成都府,为四川制置使。入觐,除吏部尚书,寻兼翰林学士,复以端明殿学士出知平江府。淳熙三年卒,年五十九,谥文定。应辰少从吕居仁、胡安国游,精于义理,张栻、吕祖谦皆深器之。立朝刚正,多革弊端,中贵人皆侧目。著有《玉山文集》、《石林燕语辨》等。《宋史》卷三八七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