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与璠(與璠)
即璵璠。 鲁 宝玉名。
分類:宝玉
《漢語大詞典》:薛卞
指古代善于鉴定刀剑的 薛烛 和能够发现宝玉的 卞和 。后比喻善于鉴识和发现人才者。 唐 李白 《与韩荆州书》:“庶青萍、结緑,长价於 薛 卞 之门。”
《漢語大詞典》:绿碧
宝玉名。一种青绿色的宝石。文选·张衡〈南都赋〉:“其寳利珍怪,则金彩、玉璞,隋珠夜光,铜、锡、鈆、鍇,赭堊、流黄,緑碧、紫英,青雘、丹粟。” 吕向 注:“緑碧、紫英,玉类。”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金石一·宝石﹝集解﹞引 张勃 《吴录》:“ 越雋 、 云南 河中出碧珠,须祭而取之,有縹碧、緑碧。”
《漢語大詞典》:和肆
出售宝玉的店铺。《意林》卷六引 三国 魏 锺会 《刍荛论》:“珪玉弃於粪土,铅锡列於和肆。” 晋 潘尼 《释奠颂》:“如彼和肆,莫匪琼瑶。”宋书·隐逸传·周续之:“恢燿和肆,必在兼城之寳。”参见“ 和氏璧 ”。
《國語辭典》:和氏璧  拼音:hé shì bì
春秋时楚人卞和自楚国山中得一玉璞,献给楚厉王,经玉工鉴定其为普通的石头,厉王以卞和撒谎欺骗,乃刖其左脚。后武王即位,卞和再献,仍视为石头,卞和又被刖去右足。至文王即位,卞和抱玉石至荆山下大哭三天三夜,文王得知,命玉工加以琢磨,终得一块宝玉,命名为「和氏璧」。见《韩非子。和氏》。也称为「和璧」。
《漢語大詞典》:荆文璧
即和氏璧。宝玉名。《文选·卢谌〈答魏子悌〉诗》:“恨无 随侯 珠,以酬 荆文 璧。” 李善 注:“ 楚 人 卞和 得璞玉於 荆山 之中, 文王 即位,乃使理其璞,得宝焉。”
《國語辭典》:当不起(當不起)  拼音:dāng bù qǐ
担当不了、不敢承受。如:「我可当不起这种大礼。」
《漢語大詞典》:黎绿(黎緑)
宝玉的一种。 晋 葛洪 抱朴子·知止:“珧华黎緑,连城之宝也;委之泥泞,则瓦砾积其上焉。”
分類:宝玉
《國語辭典》:韬光韫玉(韜光韞玉)  拼音:tāo guāng yùn yù
韫,藏。韬光韫玉比喻掩藏才能。宋。洪适《隶释。卷一一。小黄门谯敏碑》:「君商时度世,引己倍权,守静微冗,韬光韫玉,以远悔咎。」
《国语辞典》:如珠似玉  拼音:rú zhū sì yù
好像珍珠宝玉般。比喻非常珍贵。《初刻拍案惊奇》卷二:「滴珠生来在父母身边,如珠似玉,何曾听得这般声气?」
《国语辞典》:玉不掩光,珠不掩辉(玉不掩光,珠不掩辉)  拼音:yù bù yǎn guāng,zhū bù yǎn huī
珍珠宝玉光辉难掩。比喻有真实的内在,必有名声。
《国语辞典》:牺牲玉帛(牺牲玉帛)  拼音:xī shēng yù bó
祭祀用的牲畜、宝玉和布帛。《左传。庄公十年》:「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漢語大詞典》:龟玉毁椟(龜玉毁櫝)
龟甲和宝玉在匣中被毁坏。比喻辅佐之臣失职而使国运毁败。语出论语·季氏:“虎兕出於柙,龟玉毁於櫝中,是谁之过与?” 邢昺 疏:“言是典守者之过也,以喻主君有闕,是辅相者之过也。”旧五代史·唐书·武皇纪下:“且授任分忧,叨荣冒宠,龟玉毁櫝,谁之咎歟!俯閲指陈,不胜惭恧。”
《漢語大詞典》:红货(紅貨)
旧称珠宝玉器一类的贵重物品。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厂甸儿》:“红货在 火神庙 ,珠寳晶莹,鼎彝罗列,豪富之辈,日事搜求,冀得异寳。” 孙犁 《白洋淀纪事·村歌下篇》:“代表会把粮食、红货、衣裳,点清入库封存,成立了保管股, 李三 是负责人。”
《國語辭典》:被褐怀玉(被褐懷玉)  拼音:pī hé huái yù
1.身穿粗布衣,而内怀宝玉。比喻贤能之士,隐藏其才能,不为人知。《老子》第七○章:「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孔子家语。卷二。三恕》:「子路问于孔子曰:『有人于此,被褐而怀玉,何如?』子曰:『国无道,隐之可也;国有道,则衮冕而执玉。』」也作「被褐怀金」。
2.比喻有真才实学而身处寒微的人。汉。赵壹 刺世疾邪赋:「被褐怀金玉,兰蕙化为刍,贤者虽独悟,所困在群愚。」《三国志。卷一。魏书。武帝纪》:「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也作「被褐怀宝」、「被褐怀珠」、「被褐藏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