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舞台艺术(舞臺藝術)  拼音:wǔ tái yì shù
广义指舞台上的一切布置、道具、灯光、服装及演员化装表演等关于戏剧的一切艺术。狭义则专指演员表演。
《漢語大詞典》:需役
实行,实践。庄子·大宗师:“聂许闻之需役,需役闻之於謳,於謳闻之玄冥,玄冥闻之参寥,参寥闻之疑始。” 成玄英 疏:“需,须;役,行。勤行勿怠。” 陈鼓应 今注引 金谷治 曰:“需役,即实践。”
分類:实行实践
《国语辞典》:纳粹主义(纳粹主义)  拼音:nà cuì zhǔ yì
又名德国国家社会主义,是二十世纪初希特勒所主导的德国纳粹党与其他极右翼组织的实践意识形态,是法西斯主义、科学种族主义与反犹太主义的整合。纳粹主义兴起于一次大战后德国国家主义运动与反共产主义的脉络,主张德国的亚利安人为社会演化的最高等种族,为保持种族纯化,将「不纯的」犹太人与「低下的」同性恋和障碍人士加以驱除,剥夺其私人财产,并以人体实验、集中营与毒气室等极度非人道的方式监禁,最终导致大屠杀(Holocaust)。
《国语辞典》:民族文化  拼音:mín zú wén huà
一个民族基于长期共同生活实践,产生和创造以体现该民族特性的一切文化之总合。
《国语辞典》:批判哲学(批判哲学)  拼音:pī pàn zhé xué
德国哲学家康德所创的学说。其内容在批判我们的纯粹理论理性、实践理性及判断力之有效应用范围和作用。康德指出「批判」的意义在于检验知识的构造和能力,而不是提出一个新的知识系统。
《国语辞典》:履仁蹈义(履仁蹈义)  拼音:lǚ rén dào yì
实践仁义之道。三国魏。应璩〈荐和虑则笺〉:「切见同郡和模,字虑则,质性纯粹,体度贞正,履仁蹈义,动循轨礼。」
《国语辞典》:贯彻始终(贯彻始终)  拼音:guàn chè shǐ zhōng
自始至终,澈底实践。如:「贯彻始终,努力不懈,是成功的重要法则。」
《国语辞典》:躬行节俭(躬行节俭)  拼音:gōng xíng jié jiǎn
亲自实践节省俭约。《明史。卷一八一。刘健传》:「望陛下绝无益之费,躬行节俭,为中外倡。」
《国语辞典》:力学笃行(力学笃行)  拼音:lì xué dǔ xíng
勤勉学习且确切实践所学。宋。陆游〈陆伯政山堂稿序〉:「伯政家世为儒,力学笃行,至老不少衰。」
《国语辞典》:价值判断(价值判断)  拼音:jià zhí pàn duàn
关于善恶是非的实践,依据个人的主观予以判别抉择。
《国语辞典》:第一手资料(第一手资料)  拼音:dì yī shǒu zī liào
最原始的资料。亲自调查、实践或群众直接反应得来的材料。
《国语辞典》:知之非艰,行之惟艰(知之非艰,行之惟艰)  拼音:zhī zhī fēi jiān,xíng zhī wéi jiān
表示要知道道理并不困难,但是要去实践却很困难。参见「知难行易」条。
《国语辞典》:口惠而实不至(口惠而实不至)  拼音:kǒu huì ér shí bù zhì
在口头上许人以好处,却没有付诸实践。《礼记。表记》:「口惠而实不至,怨菑及其身。」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三。滦阳消夏录三》:「每遇机缘,辄无成就。干祈于人,率口惠而实不至。」
《国语辞典》:言不践行(言不践行)  拼音:yán bù jiàn xíng
所说的话不能实践。《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回:「此刻害我做了个言不践行的人,我气的就是这一点。」
分类:实践
《国语辞典》:行以求知  拼音:xíng yǐ qiú zhī
真正的知识是来自生活中的实践及学习,为美国教育哲学家杜威的一句教育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