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客家  拼音:kè jiā
1.为主人做事的工人。《谈徵。名部下。客家》:「焦光饥则出为人客作,饱食而已,今人谓客家者本此。」
2.在外行走做生意的人。《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张协状元。第八出》:「纵饶挑贩客家,独自个担来做己有。」
3.客家人的简称。参见「客家人」条。
《国语辞典》:客家八音  拼音:kè jiā bā yīn
古人将乐器依制成特质,分金、石、竹、丝、匏、土、革、木八类,如钟、磐、筝、管、笙、埙、鼓、敔等,称为「八音」。客家人将八音列入乐团演奏,称为「客家八音」。又加入唢呐、胡琴、秦琴、三弦等乐器,成为拉、弹、吹、打,四结合的乐队演奏基础。
分类:将乐特质
《国语辞典》:客家山歌戏(客家山歌戏)  拼音:kè jiā shān gē xì
流行于广东兴宁、梅县一带客家人居住地区的山歌。后吸取广东汉剧音乐和梅县民间音乐,再配合剧情,可以在舞台上表演。
《国语辞典》:行政院客家委员会(行政院客家委员会)  拼音:xíng zhèng yuàn kè jiā wěi yuán huì
中央政府行政院所属的机关。成立于民国九十年六月十四日。职掌为统筹处理有关客家事务,并对中央处理或地方政府执行相关主管事务,有协调及监督之责。
《国语辞典》:客家人  拼音:kè jiā rén
东晋五胡乱华之际,原居山西、陕西、河南、安徽一带的居民,因女真人、蒙古人的入侵,集体向南迁移,在开垦江南的过程中,常和土著发生冲突,于是地方政府将原先居住的畬、徭等土著称为「主籍」,从北方迁来的汉人通称为「客籍」,这种主、客的区别,就是现在客家名称的由来。客家人多分布于福建、江西、湖南、广东交界的地区,以及广西、四川若干县,今台湾屏东、高雄、新竹、苗栗等县居民由广东迁来的,也称为「客家人」。客家人在聚居地区保持自己的习俗传统,勤劳积极,山歌别具风格,语言中保留大量汉语音韵。
《國語辭典》:客家话(客家話)  拼音:kè jiā huà
为客家人所使用的语言,是汉语中的一支。分布于江西南部、广东东部、福建南部及湖南、广西、四川、台湾。台湾地区大部分为四县或海陆,少数为饶平、诏安、永定等。客家话保留较多古汉语音韵。主要特徵为古浊塞音和塞擦音声母字,不论平仄,大都变为送气清声母;古晓、匣母的合口字声母,多变读为f;古鼻音韵尾-m、-n、-ng和塞音韵尾-p、-t、-k在客家方言中不同程度保留下来,其中以广东、广西及台湾等地保留得较为完整。客家方言的声调大都为六个,调类的分合与声母的清浊有关,古平声清声母字今读阴平、浊声母今读阳平、入声也按声母的清浊分为阴阳两类,部分上声次浊念阴平,如「马」、「野」、「冷」…字。而如「么介」(什么)、「今晡日」(今天)等,皆为具有客语特色的词汇。简称为「客话」。
《國語辭典》:客家  拼音:kè jiā
1.为主人做事的工人。《谈徵。名部下。客家》:「焦光饥则出为人客作,饱食而已,今人谓客家者本此。」
2.在外行走做生意的人。《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张协状元。第八出》:「纵饶挑贩客家,独自个担来做己有。」
3.客家人的简称。参见「客家人」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