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除湿机(除湿机)  拼音:chú shī jī
一种可降低室内湿度的电器。
《国语辞典》:听骨(听骨)  拼音:tīng gǔ
中耳鼓室内的三块小骨,即锤骨、砧骨和镫骨的总称。三骨以滑膜关节相连成链,由韧带连于鼓室壁。听骨链的外侧端附著于鼓膜,内侧端附著于内耳的前庭窗,可将声波所引起的鼓膜震动传入内耳。也称为「耳小骨」。
《国语辞典》:巨蛋  拼音:jù dàn
1.体积庞大的蛋。如:「这是史前恐龙的巨蛋化石,十分珍奇。」
2.球型的室内运动场。如:「日本的巨蛋球场规模十分壮观。」
《国语辞典》:鲍凯利尼(鲍凯利尼)  拼音:bào kǎi lì ní
Luigi Boccherini
人名。(西元1743~1805)义大利室内音乐作家。从他给海顿的信中可看出他对室内乐所作的种种努力及热忱。他利用各种乐器的组合,开创八重奏、六重奏、五重奏、三重奏等方法,为后世留下许多弦乐四重奏曲。
《国语辞典》:楼中楼(楼中楼)  拼音:lóu zhōng lóu
一种可以增加室内使用坪数的建筑物。它的设计特色是将室内楼板到天花板的距离挑高至三点六公尺以上,通常为四点二公尺,因此可在室内另行规划一处作为阁楼,故称为「楼中楼」。如:「这栋楼中楼别墅因为客厅挑高,所以看起来特别富丽堂皇。」
《国语辞典》:排气机(排气机)  拼音:pái qì jī
1.利用唧筒原理制成,将密闭容器内的气体抽出以形成真空的机械。
2.将室内空气抽到室外的排气装置,有风扇等形式。
《国语辞典》:暖气机(暖气机)  拼音:nuǎn qì jī
一种能将室内温度提高的空气调节机。利用和冷气机相反的原理,将气态冷媒凝结而放出热量,再经由风扇吹出热风,使室内空气变得温暖。
《国语辞典》:内府本(内府本)  拼音:nèi fǔ běn
版本学上指由皇室内府刊行或抄写的书籍。不仅印刷精美,而且字句的校勘也都相当精良,如明《司礼监刻本》、清《武英殿刻本》、清《四库馆抄本》等即是。
《国语辞典》:救火栓  拼音:jiù huǒ shuān
一种消防设备。可设于室外或室内。室外救火栓通常设在消防车易于到达之处,如街道交叉口或途中之路旁,可置于地上或地下;至于室内救火栓则多安装在公众使用的建筑物或高楼大厦内,以备火灾发生时,供内部人员用以救火。也称为「消防栓」。
《国语辞典》:消防栓  拼音:xiāo fáng shuān
一种消防设备。可设于室外或室内。室外消防栓通常设在消防车易于到达的地方,如街道交叉口或途中的路旁,可置于地上或地下;至于室内消防栓则多安装在公众使用的建筑物或高楼大厦内,以备火灾发生时,供内部人员用以救火。也称为「救火栓」。
《国语辞典》:摄影室(摄影室)  拼音:shè yǐng shì
备有器材、设备,供人室内摄影的地方。
《国语辞典》:水粉漆  拼音:shuǐ fěn qī
粉刷室内墙壁的涂料。分为胶质和油质两类,前者无光泽,较不耐久;后者耐久性较强。
《漢語大詞典》:覆橑
传统建筑中室内顶棚上的装饰性凹面,呈方、圆、多边等形,有绘画、雕刻等装饰。 宋 沈括 梦溪笔谈·器用:“屋上覆橑,古人谓之‘綺井’,亦曰‘藻井’,又谓之‘覆海’,今令文中谓之‘鬭八’, 吴 人谓之‘罳顶’。唯宫室祠观为之。”
《漢語大詞典》:风雨操场(風雨操場)
指室内运动场。 叶圣陶 《登雁塔》:“有个体育运动场,面积七百多亩,有田径赛场,各种球场,风雨操场,滑冰场。”
《漢語大詞典》:护墙板(護墻板)
室内墙面外加的起保护和装饰作用的木板。 冰心 《我站在毛主席纪念堂前》:“他如果知道,他预先留下的万方楠木,已用来做了纪念堂安放 毛主席 遗体大厅的护墙板时, 中国 人民从祖国的每一阵山风,每一阵海涛里,都会听到 周总理 的朗朗笑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