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309,分88页显示  上一页  73  74  75  76  77  79  80  81  82 下一页
佛类词典(续上)
梵王宫
梵宫
悉地宫
逝宫
欲界诸宫殿
善见宫城
善见宫殿
都史宫
疑城胎宫
贤瓶宫
莲宫
摩竭宫
龙宫
佛法隐没龙宫
龙树入龙宫赍华严经
梵王宫
【佛学大辞典】
(杂名)大梵天王之宫殿也。观无量寿经曰:「有五百亿妙华宫殿,如梵王宫。」
【佛学常见辞汇】
大梵天王所住的宫殿。
梵宫
【佛学大辞典】
(杂名)梵天之宫殿也。今以为佛寺之称。法华经化城喻品曰:「其国界诸天宫殿,(中略)梵宫,六种震动。」又曰:「梵天宫殿光明照曜。」梁高僧传十三曰:「亿耳细声于宵夜,提婆飏响于梵宫。」朱庆馀诗曰:「流水离经阁,閒云入梵宫。」
悉地宫
【佛学大辞典】
(术语)成就真言妙果,即悉地之国土宫殿也。有三品。大日经疏三曰:「此中言悉地宫有上中下,上谓密严佛国,出过三界非二乘所见闻。中谓十方净严。下谓诸天修罗宫等。」
逝宫
【佛学大辞典】
(杂名)谓梵王宫及人宫也。逝者迁流无常之义。俱舍光记十八曰:「逝宫谓梵王宫。以彼梵王计彼为常。佛为对治彼常计故。故名梵宫。逝是无常义。又解。逝宫所谓人宫。人宫速归磨灭。故言逝宫。」【又】日月星辰之宫殿也。逝者逝行之义。住心论曰:「二明日月星宫。是亦名游虚空天。古名逝宫。」
欲界诸宫殿
【佛学大辞典】
(杂语)欲界有六重之天,称曰六欲天。即六欲天之宫殿也,(参见:六欲天)
六欲天
【佛学大辞典】
(界名)欲界有六重之天,谓之六欲天:一、四王天,有持国,广目,增长,多闻之四王,故名四王天。二、忉利天,译言三十三天,帝释天为中央,四方各有八天,故从天数而名三十三天。三、夜摩天,译言时分,彼天中时时唱快哉,故名。四、兜率天,译言喜足,于五欲之乐生喜足之心,故名。五、乐变化天,于五欲之境自乐变化,故名。六、他化自在天,于五欲之境使他自在变化,故名。此中四王天在须弥山之半腹,忉利天在须弥山之顶上,故谓之地居天,兜率天已上住在空中,故谓之空居天。见智度论九,俱舍论八。
【佛学常见辞汇】
欲界有六种的天,故名六欲天,即四天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乐变化天、他化自在天。此中四天王天在须弥山之半腰,忉利天在须弥山之顶,因依山而住,故名地居天,夜摩天以上,因依云而住,故名空居天。
【佛学次第统编】
六欲天者,福德与诸天为一趣。而饮食、男女、睡眠三事,与色、声、香、味、触五欲,与馀五道为一界。故论六趣则为天趣,论三界则属欲界也。
一、四王天 四王即护世四大天王也。并其眷属,总名四王天。此皆上品十善所感,或是不杀戒增上功德所感,或是一日一夜斋戒之力所感。身长五十七丈(约周尺算),以人间五十年,为一昼夜,寿五百岁,计人间数,即是九百万年。然亦有中夭者,死时五衰相现,甚大苦恼,阴阳如人世。
一、东方持国天王 主乾闼婆众。
二、南方增长天王 主鸠槃茶众。
三、西方广目天王 主龙众。
四、北方多闻天王 主夜叉众。
二、忉利天 梵语忉利,此翻三十三,因此天有三十三天也。(中一四方各八)。亦是上品十善所感,或是不杀不盗两戒增上功德所感,或是一日一夜斋力所感。天身长百五十丈,唯帝释身长三百丈。以人间百年为一日夜,寿一千岁,合人间三千六百万年。中夭并五衰相,与前天同。后诸天中,亦皆准知,此天以相抱为阴阳。
一、善法堂天 帝释天王所居,在各天中央。
二、南八天 山峰天、山顶天、善见城天、钵私他天、俱吒天、杂殿天、欢喜园天、光明天。
三、西八天 波利耶多天、离险岸天、谷崖岸天、摩尼藏天、旋行天、金殿天、鬘形天、柔软天。
四、北八天 杂庄严天、如意天、微细行天、歌音喜乐天、威德轮天、日行天、阎摩那娑罗天、速行天。
五、东八天 影照天、智慧行天、众分天、曼陀罗天、上行天、威德颜天、威德燄轮光天、清净天。
三、夜摩天 梵语夜摩,此翻时分,但以莲花开合,分昼夜故。此是上品十善,兼学坐禅所感,或是不杀、不盗、不邪淫、三戒增上功德所感,或亦八戒、十戒等功德所感。身长二百二十五丈,以人间二百年为一昼夜,寿二千岁,以身相近为阴阳。
四、兜率天 梵云兜率,此翻知足,谓于五欲境知止足故。上品十善兼得细住所感,或是身三、口四、七支戒品增上功德所感,或亦八戒、十戒等力所感。身长三百丈,人间四百年为一日夜,寿四千岁,以执手为阴阳。
内院 兜率天中,别有一生补处菩萨所居,名为内院。故大佛顶经云:「乃至劫坏,三灾不及也。」菩萨修行十善,乐习禅观,发心亲近补处大士,乃得上生。
五、化乐天 谓此天自化五尘而娱乐故。上品十善,兼成欲界中定所感。身长三百七十五丈,人间八百年为一日夜,寿八千岁,以相熟视为阴阳。
六、他化自在天 谓此天假他所化乐事,以成己乐,即欲界天主。上品十善兼成未到地定所感。身长四百五十丈,人间一千六百年为一日夜,寿一万六千岁,以暂瞬目为阴阳。
魔罗天 第六天上,别有魔罗所居天,他化天摄。大佛顶经云:「纵有禅定多智现前,若不断淫,必落魔道。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彼等诸魔,亦有徒众,各各自谓成无上道。」又云:「善男子!穷诸行空,己灭生灭,而于寂灭,精妙未圆。观命互通,却留尘劳,恐其销尽。是人则堕真无真执,发邪思因,立炽尘果,违远圆通,背涅槃城,生天魔种。」大约或行福德,或修禅定,或学智慧,但由不能专持梵行,深堕爱网,遂成魔侣也。既恋尘劳,必与出世净法,为怨为障。
【三藏法数】
(出楞严经)
欲即色欲。四天王以形交为欲,忉利以风为欲,夜摩以抱持为欲,兜率以执手为欲,化乐以视笑为欲,他化但以视为欲也。谓之天者,天然自然,乐胜身胜,亦名最胜,亦名光明,以其所欲不同,故名六欲天。
〔一、四天王天〕,东方持国天王,谓能护持国土,故居须弥山黄金埵。南方增长天王,谓能令他善根增长,故居须弥山琉璃埵。西方广目天王,谓能以净天眼,常观拥护此阎浮提,故居须弥山白银埵。北方多闻天王,谓福德之名闻四方,故居须弥山水晶埵。(梵语须弥,华言妙高。梵语阎浮提,华言胜金洲。)
〔二、忉利天〕,梵语忉利,华言三十三。大智度论云:昔有婆罗门,姓憍尸迦,与知友三十二人,共修福德,命终皆生须弥山顶,憍尸迦为天主,名帝释天,三十二人为辅臣,周围列居,而帝释独处其中。又净名疏云:昔迦叶佛灭后,有一女人,发心修塔,报为天主;有三十二人助修,报为辅臣。君臣合之,为三十三也。(梵语婆罗门,华言净行。梵语憍尸迦,又云释提桓因,华言能天主。言帝释者,华梵双举也。三十二人名字,经论不载。据正法念处经所载,三十三天各有住处,谓善法堂天、山峰天、山顶天、善见城天、钵私他天、俱吒天、杂殿天、欢喜园天、光明天、波利耶多天、离险岸天、谷崖岸天、摩尼藏天、旋行天、金殿天、鬘影天、柔软天、杂庄严天、如意天、微细行天、歌音喜乐天、威德轮天、月行天、阎摩那娑罗天、速行天、影照天、智慧行天、众分天、曼陀罗天、上行天、威德颜天、威德燄轮光天、清净天也。)
〔三、夜摩天〕,梵语夜摩,华言善时,亦名时分。谓其时时唱快乐故。以莲华开合,分其昼夜,此天依空而居。
〔四、兜率天〕,梵语兜率,华言知足。谓其于五欲境知止足故。此王依空而居。(五欲者,色欲、声欲、香欲、味欲、触欲也。)
〔五、化乐天〕,化乐天者,谓自化五尘之欲而娱乐故。此天依空而居。(五尘者,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也。)
〔六、他化自在天〕,他化自在天者,谓假他所化以成己乐故。此天依空而居,即魔王天也。
善见宫城
【佛学大辞典】
(界名)(参见:善见城)
善见宫殿
【佛学大辞典】
(界名)(参见:善见城)
都史宫
【佛学大辞典】
(界名)都史多天之宫殿也,弥勒菩萨所居。(参见:兜率)
【佛学常见辞汇】
都史多天(兜率天)的宫殿,亦即弥勒菩萨所住的地方。
兜率
【佛学大辞典】
(界名)天名。旧作兜率、兜率陀、兜率哆、兜术等、新作都史多、睹史多、斗瑟哆、珊睹史多等。译曰上足、妙足、知足、喜足等。欲界之天处,在夜摩天与乐变化天之中间,下当第四重,分天处内处之二,其内院为弥勒菩萨之净土,外院则天众之欲乐处也。四阿含暮抄下曰:「兜率陀,此云上足天。」西域记三曰:「睹史多天,旧曰兜率佗,又曰兜术他,讹也。」玄应音义十八曰:「兜率哆,或作兜驶多,或言兜率陀,皆讹也。正言睹史多,此云知足天,亦云妙足也。」可洪音义一曰:「兜率陀,上所奸反。大般若作珊睹史多。胜天王经作兜术率陀。应和尚音义作兜,并先安反。此云正喜。人云正知足也。」佛地论五曰:「睹史多天。后身菩萨,于中教化,多修喜足,故名喜足。」俱舍宝疏八曰:「睹史多,此云喜足。于五欲乐生喜足心故。旧云知足。」瑜伽略纂二曰:「都史多,名知足,受乐知足故。」法华经劝发品曰:「若有人受持读诵,解其义趣。是人命终。(中略)即往兜率天上,弥勒菩萨所。」梵Tus!ita。
【佛学常见辞汇】
华译上足、妙足、知足、喜足等,谓于五欲境,知止满足,为欲界六天中之第四天名,分内外二院,内院为弥勒菩萨的净土,外院为天人享乐的地方。
疑城胎宫
【佛学大辞典】
(术语)阿弥陀佛国土之边地有一宫殿,以七宝庄严,若于疑心中念阿弥陀佛者,胎生于此宫殿中,五百岁间,不得闻三宝之名。为疑惑人所住,故曰疑城。为胎生之宫殿,故曰胎宫。但笼居宫殿中,不得见佛闻法之益,故曰胎生。以其似四生中之胎生,故云。无量寿经下曰:「若有众生,以疑惑心,修诸功德,愿生彼国。不了佛智,不思议智,不可称智,大乘广智,无等无伦最上胜智,于此诸智,疑惑不信。然信罪福,修习善本,愿生其国者。此诸众生,生彼宫殿,寿五百岁,常不见佛,不闻经法,不见菩萨声闻圣众,是故于彼国土,谓之胎生。」教行信證六曰:「亦如大无量寿经说,即疑城胎宫是也。」
【佛学常见辞汇】
阿弥陀佛的净土的边埵,有一座以七宝所庄严的宫殿,凡是怀著怀疑的心去念佛的人,将来就胎生到这宫殿中,可是在五百年间,不得听闻三宝之名。因为是疑惑的人所居住的地方,所以叫做疑城,又因为是胎生的宫殿,所以叫做胎宫。
贤瓶宫
【佛学大辞典】
(天名)Kumbha,又曰Bhadra-kumbha,宝瓶。十二宿之一。胎藏界外金刚部院之一众。以宝瓶为三昧耶形。
莲宫
【佛学大辞典】
(术语)莲华藏世界也。指报身佛之净土而言。又胸中八叶之心莲华也。表制集曰:「和上远自莲宫。」
摩竭宫
【佛学大辞典】
(天名)十二宫之一。在胎藏界曼荼罗外金刚院南方。摩竭鱼之形也。
龙宫
【佛学大辞典】
(杂名)龙王之宫殿,在大海之底。为龙王之神力所化作。海龙王经请佛品说海龙王诣灵鹫山,闻佛说法,信心欢喜,欲请佛至大海龙宫供养。佛许之。龙王即入大海化作大殿。无量珠宝,种种庄严,且自海边通海底造三道宝阶,恰如佛往昔化宝阶自忉利天降阎浮提时。佛与诸比丘菩萨共涉宝阶入龙宫。受诸龙供养,为说大法。
【佛学常见辞汇】
龙王的宫殿,在大海底下。
【俗语佛源】
「龙宫「在大海中,源于佛经。《法华经·提婆达多品》说:「尔时文殊师利坐千叶莲花,大如车轮,俱来菩萨亦坐宝莲花,从于大海,娑竭罗龙宫自然涌出。」《海龙王经·请佛品》载,佛接受海龙王的邀请,入龙宫宣说大法。又《龙树传》载,龙树比丘曾随大龙菩萨入海,在龙宫中发七宝华函,获得《华严经》。民间有关于「龙宫」的传说。如《西游记》中有孙悟空到东海龙宫向龙王借宝的故事;《封神演义》中有那吒与小龙王搏斗,抽出龙筋,作为腰带的故事。再如唐·杜甫《赠秘书监江夏李公邕》诗:「龙宫塔庙涌,浩动浮云卫。」宋·赵彦卫《云麓漫抄》指出:「古祭水神曰河伯。自释氏书入,中土有龙王之说,而河伯无闻矣。」(李明权)
佛法隐没龙宫
【佛学大辞典】
(传说)摩诃摩耶经曰:「千五百岁,(中略)恶魔波旬及外道众踊跃欢喜,竞破塔寺杀害比丘。一切经藏皆悉流移至鸠尸那竭国,阿耨达龙王悉持入海,于是佛法而灭尽也。」莲华面经下曰:「佛言阿难:此阎浮提及馀十方所有佛钵及佛舍利,皆在婆伽罗龙王宫中。」
龙树入龙宫赍华严经
【佛学大辞典】
(传说)龙树传云:龙树已出家,入灵山,山中有塔,塔中有一老比丘,以大乘经典授之。诵持爱乐,虽通实义,然未得通利。周游诸国,更求馀经,不得。自念言:佛经虽妙,犹有所未尽。我欲推未尽而演之,以悟后学。于此欲更造衣服,立教戒,附于佛法而小异。独在静处水精房中,思惟此事。大龙菩萨见而怜之。即接之入海。于宫殿中发七宝华函,以诸方等深奥之经典,无量之妙法授之。龙树受读九十日中通解甚多。龙问曰:看经遍否。答言:汝诸函中经典无量,我所读已十倍阎浮提。龙送出南天竺。大弘佛法,摧伏外道(付法藏传五亦同)。贤首华严传一曰:「如真谛三藏云:西域传记说,龙树菩萨往龙宫见此华严大不思议解脱经,有三本。(中略)下本见流阎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