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没产(没産)
(1).籍没入官的家产。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板经书纪略:“至 崇禎 己卯夏, 体乾 没产,又不知落何人手也。”
(2).没收财产。 清 魏源 《道光洋艘征抚记》上:“水师总兵奏褫审讯,而仍以掣肘免罪,曷不以外洋没产正法之律惩之乎?”
《漢語大詞典》:光杆(光桿)
(1).无附着物的枝干。儿女英雄传第三四回:“头上戴一个黯淡无光的亮蓝顶儿,那枝俏摆春风的孔雀翎,已经虫蛀的剩了光桿儿了。”
(2).比喻失去家产或没有家眷的人。 赵树理 《李家庄的变迁》五:“只有破了产的光杆烟鬼,每次只买一分半分(鸦片烟土)。” 钱锺书 《围城》三:“ 斜川 有了好太太不够,还在诗里招摇,我们这些光杆看了真眼红。”
(3).比喻没有帮手的领导。 柳青 《铜墙铁壁》第二章:“你没听见刚才二乡乡长说,各村都剩下一个光杆行政主任了?”
《漢語大詞典》:财昏(財昏)
指在通婚过程中,看重家产,追求彩礼。昏,古“婚”字。 宋 陈造 《财昏》诗:“师昏古所辞,财昏今不耻……媒氏未到眼,聘资问有几?”
《漢語大詞典》:拥书百城(擁書百城)
北魏 李谧 ,博览群书,无意做官,将家产都花在收集书籍上。经他细加审订的书有四千卷之多。他有句名言:“丈夫拥书万卷,何假南面百城!”见魏书·逸士传·李谧。后以“拥书百城”喻藏书之富或嗜书之深。 沈砺 《年来所志百不遂而书籍藏日富》诗之二:“黄泥亭子白茆堂,拥书百城南面王。”亦作“ 拥书南面 ”。 清 归庄 《感怀》诗:“捉鼻 东山 关气运,拥书南面足经纶。”亦省作“ 拥书城 ”。 孙为霆 《解三酲·病起小饮忆曩日白门广陵之欢渺如隔世赋此自遣》套曲:“喜幽栖得近神仙境,镇日里拥书城。”
《漢語大詞典》:着帐(著帳)
辽 时因犯罪而被没收家产的户口。辽史·百官志一:“古者刑人不在君侧。叛逆家属没为著帐,执事禁卫,可为寒心。”
《漢語大詞典》:摊书傲百城(攤書傲百城)
北魏 李谧 博览群书,无意做官,将家产都花在收罗书籍上。经他细加审订的书有四千卷之多。他有句名言:“丈夫拥书万卷,何假南面百城!”意即只要有万卷书,又何必做管辖百城的官。事见魏书·李谧传。后以“摊书傲百城”喻藏书之富或嗜书之深。 清 尤侗 《初秋新晴限韵》之二:“未能採药寻三岛,聊尔摊书傲百城。”亦作“ 摊书拥百城 ”。 清 俞明震 《岁暮园居杂感》诗之三:“对局搜残劫,摊书拥百城。”
《国语辞典》:皮里走肉(皮里走肉)  拼音:pí lǐ zǒu ròu
1.消瘦。如:「她最近皮里走肉,瘦得跟皮包骨似的一样。」也作「皮里抽肉」。
2.比喻家产渐失,外强中乾。《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二:「如此过了几时,公子只见逐日费过几张纸,一毫不在心上,岂知皮里走了肉,田产俱已荡尽,公子还不知觉。」
分类:消瘦家产
《国语辞典》:倾家尽产(倾家尽产)  拼音:qīng jiā jìn chǎn
用尽全部的家产。《三国志。卷三。魏书。明帝纪》「虽不能听,常优容之」句下裴松之注引《魏略》:「故富者则倾家尽产,贫者举假贷贳,贵买生口以赎其妻。」也作「倾家荡产」。
分类:用尽家产
《国语辞典》:家业凋零(家业凋零)  拼音:jiā yè diāo líng
家产门望衰败没落。《金瓶梅》第五八回:「家业凋零,浩然之气先丧。」
《国语辞典》:败业倾家(败业倾家)  拼音:bài yè qīng jiā
败坏祖业,耗尽家产。如:「如果再沉溺苟安而不振作,将来非弄到败业倾家不可。」
《国语辞典》:吃尽当光(吃尽当光)  拼音:chī jìn dàng guāng
比喻家产用尽,一无所有。如:「你这样不事生产,好吃懒做,早晚会把家产吃尽当光的。」
《国语辞典》:麻衣债(麻衣债)  拼音:má yī zhài
麻衣,丧服。麻衣债指尚未继承财产,即将家产典当抵债。如:「那孩子真不成材,搞得一身的麻衣债。」
《國語辭典》:分另  拼音:fēn lìng
分家、分财产。元。杨文奎《儿女团圆。楔子》:「我要分另了这家私,我两个孩儿,不曾娶亲哩。」元。无名氏《合同文字。楔子》:「应有的庄田物件房廊屋舍,都在这文书上,不曾分另。」
《國語辭典》:毁家纾难(毀家紓難)  拼音:huǐ jiā shū nàn
倾出所有家产以解救国难。语本《左传。庄公三十年》:「斗谷于菟为令尹,自毁其家以纾楚国之难。」唐。钱珝 代史馆王相公谢令枢密使宣谕奸邪表:「惟当竭诚启沃,戮力弼谐,尽毁家纾难之谋,继图国忘身之策。」也作「毁家纾国」。
《漢語大詞典》:别籍异财(别籍異財)
另立门户,各蓄家产。《唐律·户婚》:“诸祖父母、父母在而子孙别籍异财者,徒三年。”宋史·太祖纪二:“詔 川 陕 诸州,察民有父母在而别籍异财者,论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