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分形同气(分形同氣)  拼音:fēn xíng tóng qì
形体分别而气息相同。三国魏。曹植 求自试表:「而臣敢陈闻于陛下者,诚与国分形同气,忧患共之者也。」《宋书。卷五五。列传。傅隆》:「父子至亲,分形同气。」
《國語辭典》:骨肉相连(骨肉相連)  拼音:gǔ ròu xiāng lián
骨头和肉相连在一起。比喻关系亲密,无法分割。如:「在这片土地上,我们骨肉相连,生死与共。」
分類:密切
《漢語大詞典》:河同水密
比喻彼此关系密切。警世通言·况太守断死孩儿:“ 邵氏 故意欲责 秀姑 ,却教 秀姑 引进 得贵 以塞其口。彼此河同水密,各不相瞒。”
分類:彼此密切
《國語辭典》:不解之缘(不解之緣)  拼音:bù jiě zhī yuán
难以分开的密切关系。如:「这位古董名家自二十岁就与古董结下不解之缘。」
分類:解除密切
《漢語大詞典》:表里相依(表裏相依)
谓关系密切,互相依存。资治通鉴·秦始皇二十六年:“三 晋 者, 齐 楚 之藩蔽; 齐 楚 者,三 晋 之根柢;形势相资,表里相依。”
《国语辞典》:嫡嫡亲亲(嫡嫡亲亲)  拼音:dí di qīn qīn
形容亲属的关系密切。《通俗常言疏證。家族。嫡嫡亲亲》引《双官诰剧》:「该叫他是嫡嫡亲亲的亲娘才是。」
分类:亲属密切
《漢語大詞典》:秤锤不离秤杆(秤錘不離秤杆)
比喻关系密切不可分离。 骆宾基 《罪证》三:“ 金三 天天和 雅亭 混,秤锤不离秤杆,人家谁不笑话。”
《國語辭典》:打得火热(打得火熱)  拼音:dǎ de huǒ rè
形容关系极度密切。《水浒传》第六五回:「原来这安道全却和建康府一个烟花娼妓,唤做李巧奴,如常往来,正是打得火热。」《老残游记》第一九回:「吴二浪子现同按察司街南胡同里张家土娼,叫小银子的,打得火热。」
分類:密切男女
《國語辭典》:唇齿相依(脣齒相依)  拼音:chún chǐ xiāng yī
嘴唇与牙齿相互紧靠著。比喻彼此关系密切,互相依赖。《三国志。卷一二。魏书。鲍勋传》:「王师屡征而未有所克者,盖以吴蜀唇齿相依,凭阻山水,有难拔之势故也。」《晋书。卷四○。杨骏传》:「今宗室疏,因外戚之亲以得安,外戚危,倚宗室之重以为援,所谓唇齿相依,计之善者。」
《国语辞典》:唇齿之邦(唇齿之邦)  拼音:chún chǐ zhī bāng
彼此关系密切,相互依存的邦国。《三国演义》第六二回:「吾与孙权唇齿之邦,不容不相让。」
《國語辭典》:唇亡齿寒(脣亡齒寒)  拼音:chún wáng chǐ hán
嘴唇没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关系密切,休戚相关。《左传。僖公五年》:「辅车相依,唇亡齿寒。」《三国演义》第一九回:「明上今不相救,恐唇亡齿寒,亦非明上之福也。」
《漢語大詞典》:前襟后裾(前襟後裾)
形容年幼时兄弟间关系密切。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兄弟》:“方其幼也,父母左提右挈,前襟后裾。食则同案,衣则传服,学则连业,游则共方。” 王利器 集解引 吴讷 《小学集解》五曰:“前襟后裾,谓兄前挽父母之襟,弟后牵父母之裾也。”
《國語辭典》:亲密无间(親密無間)  拼音:qīn mì wú jiàn
关系非常密切而毫无隔阂。如:「团结就是力量,指的就是彼此相互信任,亲密无间,才能凝聚力量,发挥作用。」
《國語辭典》:难分难解(難分難解)  拼音:nán fēn nán jiě
1.彼此纠缠或争吵激烈,不易分离排解。《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九:「贱的可以立贵;贫的可以立富。难分难解的冤仇,可以立消。」也作「难解难分」。
2.关系亲密,情意极浓,难以分离。如:「他们两个爱得难分难解,怎舍得片刻分离?」也作「难解难分」。
《國語辭典》:难解难分(難解難分)  拼音:nán jiě nán fēn
1.双方争斗激烈,相持不下,难以分开。《西游记》第二八回:「他三个在半空中往往来来,战经数十回合,不分胜负。各因性命要紧,其实难解难分。」也作「难分难解」。
2.形容情意极浓,难以分离。《红楼梦》第五回:「至次日便柔情缱绻,软语温存,与可卿难解难分。」也作「难分难解」、「难分难舍」、「难舍难分」。
《國語辭典》:难分难舍(難分難捨)  拼音:nán fēn nán shě
情深意浓,舍不得分开。《红楼梦》第二一回:「一时事毕,两个又海誓山盟,难分难舍。」也作「难解难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