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口密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密之一。又名语密。即谓诵真言之口业妙用速疾隐秘也。即身成佛义曰:「法佛三密,甚深微细,等觉十地,亦不能见闻,故曰密。」又据异本即身义,谓「六大中,风空二大,配于语密,真言行者,以三业为明,即身具三密万行,即身具三密菩提,行者自知,馀人不知,故名密。」是也。但其中,前者约于佛边而说密。后者约于众生边而述其义。又凡论三密,有有相无相之别。有相之口密,谓念诵一定之诸尊真言。即凡夫之口密也。无相之口密。为三世常住净妙法身之语密,非凡夫之所窥知。大日经开题曰:「开口发闻,真言灭罪。」五轮九字秘释曰:「音韵声响皆语密,粗细言语悉真言。」即其意也。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语密,即持诵真言时的口业,因它不但含有妙用而且隐秘,所以叫做口密。
密教五大
【佛学大辞典】
(术语)密教有胎金两界,其胎藏界以色等五大为大日如来之理法身。密教以摄持为理之义,以事物总称为理。此五者圆满一切之功德,故名为五轮。其种子为阿尾罗吽欠,或阿缚罗诃祛。即五方五佛之种子也。以此五大配于五方之五佛。善无畏于尊胜轨以地水火风空顺其次第,配于东西南北中。不空于宿曜经以为空风火水地,逆其次第,配于东西南北中。是善无畏由于始觉上转之修生金刚界中因之义,不空取世间五行木火土金水,配于东南中西北,青赤黄白黑(即事而真之意),且依本觉下转之本有胎藏界十因之义也。(参见:五转)。不空取中因之义,故以地大为中央大日,是为发心之位。此以本有之菩提心,坚固不动,为诸法本源之体性,犹如大地之坚固不动,且为万物之中心,并为其体性本源故也。法界体性智之为诸法本源亦然。大日如来之法界体性亦然。黄色为不变色,故是亦与菩提心之不变相应。其次以空大为东方阿閦,是为发心之位。此以本有之菩提心,发归本之菩提心,修万行,行行圆具,而无缺灭,犹如彼虚空之含容一切万物故也。其大圆镜智之含容万象亦然。其为东方者,以东方为万物之始,故与万行之起首相应。其为青色者,以青色含容五色(故谓之一切色),故与含容万行相应。次以风火为西方阿弥陀,是为涅槃之位。此以阿弥陀一译无量寿,无量寿为涅槃之德也,而其无量寿为风大之德,犹如世人之寿赖于风息也。其妙观察智说法断疑生信之功用,与风大之能杀能成二德相应。其在西方者,涅槃为万物之终归,故对于东方之万物起首而以之为西位也。其白色与无量光及慈水之白净相应。次以火大为南方宝生,此为成菩提之位。以其万行成熟,开菩提之花,犹如火热之于草木也。故宝生佛在胎藏界称为开敷华王如来,又其平等性智亡说法之差别,犹如火之能烧尽物。其配于南方为赤色。不言可知。次以水大为北方不空成就(释迦),是为方便究竟之位。此以利他之方便,成就利他之妙业,其能应众生之机能除迷妄,犹如水之方圆随于器,且能洗尘垢也。又其成所作智成妙业之义亦然。其在北方者。印度之俗以北方为胜方,故究竟位与胜位相应。黑色是染色之至极,故与究竟位之至极相应。善无畏依东因之义,以地大为东方阿閦,为发心之位。此以修生之菩提心为因,生大悲之万行,犹如地为生万物之根本也。且其菩提心之坚固不动亦如地。故阿閦之记不动也。又其大圆镜智之任持一切诸法与地之能任持万物相应。其为东方者。以此为修生之起首也。其黄与菩提心之不变相应。次以水大为西方弥陀,为成菩提之位。此以菩提心之自性清净及无量光之究竟圆明,犹如水之圆明也。又其妙观察智说法断疑之德,如水之能洗尘垢。其西方与行證之终极相应。白色与无量光相应。次以火大为南方宝生,为修行之位。以其修成万行。犹如火热之能成熟物也。又其平等性智灭一切之妄差别而使为平等一如亦然。此义与上不空之义同。惟约果转因相违。次以风大为北方不空成就,为入涅槃之位。此以涅槃之寂灭万物,如风火之能破坏万物也(三灾中风灾尤强。破第三禅)。又成所作智之所作已辨,入于涅槃亦然。其北方与涅槃之高位相应。黑色与涅槃之幽然深妙相应。又佛日隐于涅槃之山。与十方闇黑相应。次以空大为中央大日,为方便究竟之位。以其圆成四德,含容自利利他一切之功德,犹如虚空之含容一切万象也。又其法界体性智之周遍法界,广大无边亦然。其中位与周遍法界相应。青色与含容一切相应。
五大虚空藏菩萨速疾大神验秘密式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唐金刚智译。说五大虚空藏修法之仪轨。
密教之五分法身
【佛学大辞典】
(术语)戒者,生佛不二六无碍之三昧耶戒也。定者,安住于生佛不二心之大决定心也。慧者,自觉明了六大无碍之理之智慧也。解脱者,自悟明此理,而隔执之缚忽然解脱之位也。解脱知见者,自明无隔执之缚之知见也。见辨惑指南三标注。
五秘密
【佛学大辞典】
(名数)金刚界所立之秘法。金刚萨埵(中)、欲(东)、触(南)、爱(西)、慢(北),之五金刚菩萨也。一、金刚萨埵,谓一切众生本有自性之六大。六大之体性坚固不变,故云金刚。萨埵译言有情,安之于中央者,以六大为诸法之根本体性故也。二、欲金刚,凡夫始遇阿阇梨,开示六大平等生佛不二之理,而发菩提心之位也。欲者,金刚顶莲华部心仪轨说为菩提大欲,理趣经说为大欲最爱成就,菩提心为自取大菩提度尽法界大众生之大贪欲心,故名欲。三、触金刚,已发菩提心,入于三界,触于一切众生,而修大悲万行之位也。能化为缘,所化为因,因缘和合而成济度。是触之义也。四、爱金刚,自成就佛果而专怜爱众生之位也。五、慢金刚,住于涅槃而大我自在之位也。此欲触爱慢之四字,虽悉为烦恼之名,然以表佛德故,悉付秘密之名字,故此五尊名为五秘密。理趣经开题曰:「欲触爱慢之体,还表果德。」
五秘密曼荼罗
【佛学大辞典】
(图像)又名十七尊曼荼罗。于金刚萨埵欲触爱慢之五秘密,加八供四摄而成,故有此称。金刚界九会中之理趣会,即与此曼荼罗相当。普通流布之像,中央画金刚萨埵,右边安欲触二尊,左边安爱慢二尊。而宗睿所传之曼荼罗,欲金刚画于萨埵之左后,触金刚安于右后,爱金刚安于左侧,慢金刚安于右侧。又有以欲触爱慢四菩萨顺次安于前右后左者。若依深秘之义,则欲菩萨为金刚界大圆智镜,故为大慧,触菩萨为宝部平等性智,故为大定,爱菩萨为莲华部妙观察智,故为大悲,慢菩萨为羯磨部成所作智,故为大精进,乃摄定于慧,摄进于悲,合此四菩萨为悲智二德,合悲智二德为一金刚萨埵,是即为爱染明王也。
五秘密仪轨
【佛学大辞典】
(经名)金刚顶瑜伽金刚萨埵五秘密修行念诵仪轨之略名。
不动使者秘密法
【佛学大辞典】
(修法)不动使者陀罗尼秘密法之略名。
不动使者陀罗尼秘密法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唐金刚菩提译。本经述使者即毗卢遮那之化身,而能满种种之愿。
密教六大
【佛学大辞典】
(名数)密教说六大之体性本有常住,即胎金两部理智之二法身也。盖密教不如显教别立无相之真如,故法界之诸法,不过五蕴,即色心之二法,今开色之一而为五大,合受等四蕴而为一识大。此中五大为本有常住,凡圣一如,故为本有胎藏界之理法身,识有情智迷悟之别,故为始成金刚界之智法身。但色心本自不二,色即心,故五大即五智。心即色,故五智即五大。理法身固非顽迷无智,智法身固为常性不变,其种子色形等如图。六大中识大之形色,密教谓心法有实之形色,其色白,其形圆。其證则引金刚顶经一:「我见自心形如月轮。」之说。谓凡夫所见,虽无隔历质碍,然佛眼所见,则有周遍法界无碍自在之色。若不然,则不惟与显教法身无相之说同,月轮之说亦无用矣。然日本台密以此月轮为伪相之譬喻,而心法不许有实之色形,与显教同也。智證之金刚界瑜伽记曰:「本国僧中或执心有其形,即月轮是也。若不言有月轮同显教法身言断心灭之说,所以可云心法定有形。若不然,密教月轮之说无用。(中略)今言,此执与当文禅要违,故可以月轮为伪相喻。」案本国之僧者,日本之空海也,智證大师在唐时请决于法全和尚,和尚举两处之违文而非此说。当文者,金刚界仪轨所谓:「无体亦无事,即亦非月,由具福智故,自心如满月」是也。禅要者,彼释所谓:「伪想一圆明犹如净月」是也。然天台二百题十一有心法形色之疑,而成立有形色。
文殊师利菩萨秘密心真言
【佛学大辞典】
(经名)金刚顶超胜三昧经说文殊师利菩萨秘密心真言之略名。
内心秘密莲华藏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中胎八叶也。大疏六曰:「凡图画法,当先建立内心秘密莲华藏竟。」
四秘密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与四意趣同。
四教三密
【佛学大辞典】
(术语)身口意之三业也。是真言密教之教之妙行。故四教三密,为显(天台)密(真言)二教之兼称。
密教四无量观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千手轨所说。一慈无量观,是东方普贤菩萨之三摩地,普贤菩萨即金刚萨埵,东方四菩萨之首也。而在五智为法界体性智大圆镜智二智所摄,九识摄于八识时,第九识摄于第八识,五智摄于四智时,法界智摄于大圆镜智也。行者先住于慈无量定,以勤净之心遍观六道四生之一切有情,皆具六大四曼之如来,具身口意之三金刚,此时行者起大慈曰:今以我修三密之功德,愿使一切有情等同普贤菩萨,作此观已,诵大慈三摩地之真言。唵,摩诃昧咀罗夜,娑颇罗(唵义如常,摩诃昧咀罗夜者大慈之义,娑颇罗者普贤之义)。二悲无量观,是南方虚空藏菩萨之三摩地,虚空藏者,南方四菩萨之最初宝菩萨也,在五智,为平等性智所摄。行者住于悲无量定,以悲悯之心,遍观六道四生之有情,沈没于生死之苦海,不悟自心,妄起分别,起种种之烦恼,是以不达真如平等虚空过恒沙之功德,故愿使一切有情等同虚空藏菩萨。如是观已,诵大悲三摩地之真言。唵。摩诃迦鲁拿夜。裟颇罗(摩诃迦鲁拿夜者大悲之义,馀同上)。三喜无量观,是西方观自在菩萨之三摩地,观自在者,西方四菩萨之最初法菩萨也,在五智,为妙观察智所摄,行者住于大喜无量定,以清净之心遍观六道四生之众生,本来清净,犹如莲华之不染客尘,自性清净,愿以我修三密之功德力,使一切众生等同观自在菩萨(此中所以以喜无量为清净心者,以若于众生,生嫉妒者,其心浊秽,若离嫉妒,则其心清净故也。故大乘义章曰:但为利生心清不浊名为喜),作此观已,诵大喜三摩地之真言:唵,秫驮,钵罗谟,娜,裟颇罗(秫驮者清净之义,钵罗谟者观之义,娜者喜之义,馀同上)。四舍无量观,是北方虚空库菩萨之三摩地,虚空库菩萨者北方四菩萨之最初业菩萨也,又在五智为成所作智所摄。行者住于舍无量定以平等心(是舍也)遍观六道四生之众生,皆离我我所于法平等,心本不生,愿以我所修三密之功德,使一切众生等同虚空库菩萨。作此观已,诵舍无量三摩地之真言:唵,摩护,闭乞洒,娑颇啰(摩护者无量之义,闭乞洒者舍之义)。见秘藏记本,同钞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