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胜隔绀纱尘幔
 
红袖纱笼
 
绣罗衫与拂红尘
 
罗衫拂尘

相关人物
寇准


《青箱杂记》卷六~60~
世传魏野尝从莱公游陕府僧舍,各有留题。后复同游,见莱公之诗已用碧纱笼护,而野诗独否,尘昏满壁。时有从行官妓颇慧黠,即以袂就拂之。野徐曰:「若得常将红袖拂,也应胜似碧纱笼。」莱公大笑。
典故
柘枝犹在

相关人物
寇准


《梦溪笔谈》卷五〈校證·乐律一〉~228~
柘枝旧曲遍数极多,如羯鼓录所谓「浑脱解」之类,今无复此遍。寇莱公好柘枝舞至,会客必舞柘枝,每舞必尽日,时谓之「柘枝颠」。今凤翔有一老尼,犹是莱公时柘枝妓,云:「当时柘枝尚有数十遍,今日所舞柘枝,比当时十不得二三。」老尼尚能歌其曲,好事者往往传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62—1023 【介绍】: 宋华州下邽人,字平仲。太宗太平兴国五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巴东县。历通判郓州,累擢枢密院直学士、判吏部铨。颇敢直谏,太宗以比魏徵。淳化初,除枢密副使,坐事罢知青州。五年,召拜参知政事,加给事中,又坐事出知邓州。真宗立,入权知开封府,为三司使。景德元年拜相,时辽兵大入,中外震骇,乃力排众议,请帝亲征,真宗遂至澶州,和议而还。为王钦若所谮,罢相出知陕州。天禧三年再相,真宗病,准密奏请以太子监国,事泄,罢相,封莱国公。丁谓乘机倾陷,连贬雷州司户参军,卒于贬所。仁宗朝追谥忠悯。有《寇莱公集》。
全宋诗
寇准(九六二~一○二三),字平仲,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太宗太平兴国五年(九八○)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县,移大名府成安县。累迁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淳化二年(九九一),拜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改同知枢密院事。四年,罢知青州。五年,拜参知政事。至道二年(九九六),罢知邓州。真宗即位,迁工部侍郎,权知开封府。咸平六年(一○○三),迁兵部侍郎,为三司使。景德元年(一○○四),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同年冬,契丹攻宋,准力谏真宗亲征,至澶州(今河南濮阳),迫成和议,是为“澶渊之盟”。三年罢相,为刑部尚书,知陕州。后迁兵部尚书,入判都省。大中祥符七年(一○一四),复拜同平章事、枢密使。八年罢。天禧三年(一○一九),又授同平章事,充景灵宫使。四年六月,坐与周怀政谋请太子监国、禁皇后预政、奉真宗为太上皇事,罢相,封莱国公,寻贬道州司马。乾兴元年(一○二二),再贬雷州司户参军。仁宗天圣元年,以疾卒于雷州,年六十二。后十一年,诏复太子太傅,赠中书令、莱国公,又赐谥忠悯。有《忠悯公诗集》三卷,集前附有孙汴所撰神道碑。《宋史》卷二八一有传。 寇准诗,以《四部丛刊》三编影印明嘉靖间蒋鏊刻《忠悯公诗集》三卷本为底本。校以清康熙间吴调元辨义堂刊《寇忠悯公诗集》三卷本(简称吴本),清初《两宋名贤小集》钞本所收《寇莱公集》七卷本(简称集本)。采录清鲍廷博校记(简称鲍校)、劳权校记(简称劳校)、近人傅增湘校记(简称傅校)、张元济校记(简称张校)。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彭元瑞知圣道斋钞本、李文田跋钞本,俱系出自蒋本、吴本,然四库本补了各本残缺的文字,少数异文有参考价值,故亦出校记注明。另辑得集外诗十五首,编为卷四。《宋诗纪事》所收《春恨》一首,系唐人来鹄所作,今归诸附录。
词学图录
寇准(961-1023) 字平仲。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晚年封莱国公,谥忠悯。《宋史》有传。有《寇莱公集》,存词五首,见《花庵词选》及《湘山野录》。
全宋文·卷一八二
寇准(九六一——一○二三),字平仲,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北)人。太平兴国五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巴东县。太宗朝累官同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景德初,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时辽兵大入,中外震骇,准力排众议,拥帝亲征,遂有澶渊之盟。为王钦若所陷,罢知陕州。天禧三年再相,以请太子监国,为丁谓所陷,罢相,封莱国公,累贬道州司马、雷州司户参军。天圣元年卒于贬所,年六十三。仁宗朝追谥忠悯。著《巴东集》三卷、《忠悯公诗集》三卷(存)、《寇莱公集》七卷(存)。《宋史》卷二八一有传。
《国语辞典》:寇准(寇准)  拼音:kòu zhǔn
人名。(西元961~1023)字平仲,宋华州下邽(今陕西华县)人。真宗时为相,契丹南侵,力主御驾亲征,成澶渊之盟,封莱国公。后被谗,贬雷州而卒。仁宗时,谥曰忠悯。
《漢語大詞典》:莱公(萊公)
指 宋 代 寇準 。因 寇準 封 莱国公 ,故称。 宋 王闢之 渑水燕谈录·事志:“ 莱公 初及第,知 归州 巴东县 。”
分類:寇准国公
《漢語大詞典》:莱国(萊國)
指 宋 代 寇準 。 清 魏源 《秦淮灯船引》:“ 莱国 惟须纵博壶, 蘄王 那用提金鼓。”参见“ 莱公 ”。
分類:寇准
《漢語大詞典》:莱公(萊公)
指 宋 代 寇準 。因 寇準 封 莱国公 ,故称。 宋 王闢之 渑水燕谈录·事志:“ 莱公 初及第,知 归州 巴东县 。”
分類:寇准国公
《漢語大詞典》:寇莱(寇萊)
即 寇莱公 。 宋真宗 时 契丹 南侵, 寇準 力主御驾过河督战。后来主张南迁的 王钦若 却向 真宗 进谗曰:渡河督战,陛下乃是“ 寇準 之孤注也”。 陈毅 《秋过濮阳月下与人谈毛主席飞渝事》诗:“能掷孤注 寇莱 好,退避三舍 晋文 强。”参见“ 寇莱公 ”。
《國語辭典》:寇莱公(寇萊公)  拼音:kòu lái gōng
宋朝政治家莱国公寇准。参见「寇准」条。
《國語辭典》:寇莱公(寇萊公)  拼音:kòu lái gōng
宋朝政治家莱国公寇准。参见「寇准」条。
《漢語大詞典》:白云亭(白雲亭)
(1).亭名。在 江西省 馀干县 之南。 唐 刘长卿 《登馀干古县城》:“孤城上与 白云 齐,万古荒凉 楚 水西。”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江西三·饶州府》:“又县( 餘干县 )西南八十步有 白云亭 ,亦 德裕 ( 李德裕 )所建,跨古城之危,瞰 长江 之深,与 干越亭 对峙。”
(2).亭名。在 湖北省 巴东县 之西。 宋 寇準 建。 宋 陆游 入蜀记卷六:“ 白云亭 则天下幽奇絶境……予自 吴 入 楚 ,行五千餘里,过十五州,亭榭之胜,无如 白云 者。”
《漢語大詞典》:柘枝颠(柘枝顛)
谓酷爱柘枝舞者。指 宋 寇准 。 宋 沈括 梦溪笔谈·乐律一:“ 寇莱公 好柘枝舞,会客必舞柘枝,每舞必尽日,时谓之‘柘枝颠’。”
《国语辞典》:莱公竹(莱公竹)  拼音:lái gōng zhú
宋朝宰相寇准卒后,归葬西京,路过公安县,县人设祭道旁,折竹植地以挂纸钱,逾月枯竹尽生笋。因寇准曾封为莱国公,故称其竹为「莱公竹」。见《宋史。卷二八一。寇准传》。
《國語辭典》:上马杯(上馬杯)  拼音:shàng mǎ bēi
饯别酒。《醒世姻缘传》第五五回:「童七又递了几盏上马杯,拱手而散。」
《漢語大詞典》:无地起楼台相公(無地起樓臺相公)
宋 寇準 出入为相三十年,不营私第, 魏野 赠诗曰:“有官居鼎鼐,无地起楼臺。”北人因称“无地起楼臺相公”。 宋 王君玉 《国老谈苑》卷二:“洎 準 南迁时,北使至,内宴,宰执预焉。使者歷视诸相,语译导者曰:‘孰是 无地起楼臺相公 ?’毕坐无答者。”或谓此为有意讥刺的反语。 清 张尔岐 《蒿庵闲话》卷一:“ 宋 寇莱公 準 ,颇豪侈,以功业甚盛,人不之非。 魏野 诗云:‘有官居鼎鼐,无地起楼臺。’反语示讥耳。北使至,赐宴。歷观座中,问译者云:‘谁是 无地起楼臺相公 ?’盖误以此语为真也。”
《漢語大詞典》:相公竹
宋 时为悼念 寇準 而命名的竹。 宋 王闢之 渑水燕谈录·事志:“ 莱公 贬死 雷州 ,丧还,过 荆南 。 公安县 民怀公德,以竹插地,挂物为祭,焚之,后生笋成林,以为神,因为公立祠,目其竹为‘相公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