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寒蝉(寒蟬)  拼音:hán chán
1.动物名。一种蝉。体长寸许,胸与背皆有黑绿斑纹,翅膀透明,脉呈淡桦色,常鸣于秋季日暮时分,其声幽抑。
2.蝉至天寒则不鸣。故用来比喻遇事而不敢直言的人。《后汉书。卷六七。党锢传。杜密传》:「知善不荐,闻恶无言,隐情惜己,自同寒蝉。」
《漢語大詞典》:仗马寒蝉(仗馬寒蟬)
皇帝仪仗中用的马和寒风中的蝉。比喻噤口不言者。《冷眼观》第三十回:“可惜政府里有眼无珠,听其置散投闲,不加録用;一般仗马寒蝉,反倒各居显要,尸位素餐。”参见“ 仗马 ”。
《漢語大詞典》:仗马(仗馬)
(1).皇帝仪仗队所用的马。装饰华丽,通常用于朝会、祀典、出巡等。 宋 沈括 梦溪笔谈·故事一:“今谓之殿门天武官,极天下长人之选,八人。上御前殿,则执鉞立于 紫宸门 下,行幸则为禁围门,行于仗马之前。” 宋 庞元英 文昌杂录三卷:“西面白虎旗一、五星旗五、五凤旗十。仗马每面三疋,每疋御龙官四人。”
(2).比喻坐享俸禄而不敢言事之官。语出新唐书·奸臣传·李林甫:“ 林甫 居相位凡十九年,固宠市权,蔽欺天子耳目,諫官皆持禄养资,无敢正言者。补闕 杜璡 再上书言政事,斥为 下邽 令。因以语动其餘曰:‘明主在上,羣臣将顺不暇,亦何所论?君等独不见立仗马乎?终日无声,而飫三品芻豆;一鸣,则黜之矣。后虽欲不鸣,得乎?’由是諫争路絶。” 清 王九龄 《窃禄》诗:“无声惭仗马,有泪对刑书。”
《國語辭典》:自同寒蝉(自同寒蟬)  拼音:zì tóng hán chán
自比寒天的蝉而不作声。比喻沉默不语。《后汉书。卷六七。党锢传。杜密传》:「刘胜位为大夫,见礼上宾,而知善不荐,闻恶无言,隐情惜己,自同寒蝉,此罪人也。」
《漢語大詞典》:寒蝉僵鸟(寒蟬僵鳥)
寒天的蝉和冻僵的鸟。比喻默不作声的人。 清 李渔 《慎鸾交·心归》:“诗朋同游胜景,怎做得寒蝉僵鸟,反舌无声!”
《分类字锦》:寒蝉夕号(寒蝉夕号)
江逌 诗 寒蝉向夕号,惊飙激中夜。
分类:
《國語辭典》:寒蝉仗马(寒蟬仗馬)  拼音:hán chán zhàng mǎ
寒蝉,指寒天的蝉。仗马,指皇宫仪仗中的立马。寒蝉仗马形容闷不吭声、不敢说话。〈官场现形记。序〉:「明达之士岂故为寒蝉仗马哉?摄之于心,故慎之于口耳。」也作「仗马寒蝉」。
《國語辭典》:噤若寒蝉(噤若寒蟬)  拼音:jìn ruò hán chán
蝉嘶于夏秋,不久即死。古人不察,以为蝉到寒天,不能发声,乃以噤若寒蝉形容不敢作声。语本《后汉书。卷六七。党锢传。杜密传》:「刘胜位为大夫,见礼上宾,而知善不荐,闻恶无言,隐情惜己,自同寒蝉,此罪人也。」如:「自从被上司数落之后,他便噤若寒蝉,再也不敢发表意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