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观时(觀時)
察看时机。 晋 陆机 《汉高祖功臣颂》:“ 彭越 观时,弢迹匿光。” 唐 李浚 松窗杂录:“上( 玄宗 )自 临淄郡王 为 潞州 别驾,乞假归京师,观时晦跡,尤用卑损。” 宋 岳飞 《谢讲和赦表》:“观时制变,仰圣哲之宏规;善胜不争,实帝王之妙算。”
分類:察看时机
《漢語大詞典》:检照(檢照)
察看对照。宋史·职官志五:“文思院上下界诸作工料条格,该説不尽,功限例各宽剩,乞委官检照前后料例功限,编为定式。” 清 钱大昕 廿二史考异·元史十二·刘亨安传:“上文已书国王 孛鲁 矣,此却书 木华黎 ,何其前后不检照也!” 清 叶廷琯 《吹网录·广阳王深名误从唐讳》:“目録仍作 广阳王 渊 ,又从本名,与《通鑑》正文歧异。当时亦失於检照也。”
分類:察看对照
《漢語大詞典》:视履(視履)
(1).观察其行为。《易·履》:“上九:视履考祥,其旋元吉。” 孔颖达 疏:“视履考祥者,祥谓徵祥,上九处履之极,履道已成,故视其所履之行善恶得失,考其祸福之徵祥。” 前蜀 韦庄 《和郑拾遗秋日感事》:“设危终在德,视履岂无祥。” 宋 苏轼 《坤成节集英殿宴教坊词》:“臣闻视履考祥,既占衷月之梦;对时育物,必有继天之功。”
(2).察看巡行。 清 刘大櫆 《颍州府通判吕君墓表》:“ 潁州 多盗,黑夜劫人,横行巷陌,莫敢攖当,君徧视履……次第就擒,穷其党徒,民得安处。”
《漢語大詞典》:周视(周視)
(1).巡视。礼记·月令:“﹝季春之月﹞循行国邑,周视原野,修利隄防。”
(2).谓仔细察看。 唐 薛用弱 集异记·蔡少霞:“於是 少霞 方更周视,遂为鹿幘人促之,怱遽而返,醒然遂寤。” 邹鲁 《中国同盟会·略地规则》:“防火害。命巡查周视,以防火警。”
《漢語大詞典》:相攸
(1).《诗·大雅·韩奕》:“为 韩姞 相攸,莫如 韩 乐。” 朱熹 集传:“相攸,择可嫁之所也。”后因以称择婿。 唐 张说 《唐故广州都督甄公碑》:“有鰥在下,淘復河滨,元女作合,相攸於 陈 。” 清 王韬 《淞滨琐话·卢双月》:“儂欲择壻久矣,俾延嗣续,顾相攸不易,迟误至今。” 王闿运 《曾孝子妻严氏灵表》:“贤父远览,为 严 相攸。”
(2).察看、选择善地。 宋 苏轼 《正辅既见和复次前韵》:“餘龄会有适,独往岂相攸。” 王文诰 辑注引 赵次公 曰:“今先生则言以兴有所适而独往矣,岂更相视其处所也。”八琼室金石补正·宋西山张成子方孚若题记:“ 张成子 、 方孚若 相攸西峰。”
《國語辭典》:辨色  拼音:biàn sè
1.天刚亮,能辨别物色的时候。《礼记。玉藻》:「朝,辨色始入。君日出而视之,退适路寝,听政。」唐。权德舆〈奉和李相公早朝于中书候传点偶书所怀奉呈门下相公中书相公〉诗:「辨色趋中禁,分班列上台。」唐。元稹《莺莺传》:「张生辨色而兴,自疑曰:『岂其梦邪?』」
2.分辨颜色。如:「辨色测验」。《荀子。修身》:「不是师法,而好自用,譬之是犹以盲辨色,以聋辨声也,舍乱妄,无为也。」
3.辨别脸色。如:「鉴貌辨色」。《西游记》第一四回:「我老孙,颇有降龙伏虎的手段,翻江搅海的神通,见貌辨色,聆音察理。」
《漢語大詞典》:覆视(覆視)
查核,察看。左传·定公四年:“其载书云:‘王若曰: 晋 重 、 鲁 申 、 卫 武 、 蔡 甲午 、 郑 捷 、 齐 潘 、 宋 王臣 、 莒 期 。’藏在 周 府,可覆视也。” 唐 刘禹锡 《谢上连州刺史表》:“权臣奏用,盖闻虚名,实非曲求,可以覆视。” 唐 白居易 《祭微之文》:“覆视前篇,词意若此,得非魂兆先知之乎?”
分類:查核察看
《漢語大詞典》:相地
(1).观察土地肥瘠或地形地物。国语·齐语:“相地而衰征,则民不移。”史记·周本纪:“﹝ 后稷 ﹞及为成人,遂好耕农,相地之宜,宜穀者稼穡焉,民皆法则之。”新唐书·姜师度传:“ 孝忠 知仰天, 师度 知相地。” 郭希仁 《从戎纪略》:“敌人所到之处,即相地布置,我军不及也。”
(2).旧时迷信,察看住宅、墓地风水以定吉凶。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工部·邵上葵工部:“ 邵 今居忧,闻至墓次相地,白昼为人所刺,幸漏刃而逸,未知信否。” 清 潘耒 《戴南枝传》:“山人素不为人相地,人亦无以是烦山人者。”
《國語辭典》:鉴察(鑒察)  拼音:jiàn chá
明察。通常用于公文中对上级机关或首长的期望及目的语。《三国演义》第六回:「今无故捐宗庙,弃皇陵,恐百姓惊动。天下动之至易,安之至难,望丞相鉴察。」也作「鉴察」。
《國語辭典》:谛视(諦視)  拼音:dì shì
仔细察看。唐。韩愈〈落齿〉诗:「人言齿之豁,左右惊谛视。」唐。李朝威《柳毅传》:「谛视之,则人间珍宝,毕尽于此。」
分類:仔细察看
《漢語大詞典》:窥觇(窺覘)
(1).暗中察看;探察。韩非子·备内:“人臣之於其君,非有骨肉之亲也,缚於势而不得不事也。故为人臣者,窥覘其君心也无须臾之休,而人主怠慠处其上,此世所以有刼君弑主也。” 宋 洪迈 《夷坚乙志·庐州老兵》:“方五鼓,直宿老兵起,望厅上已有灯烛,即屏间窥覘,乃 安老 据案治事。” 明 唐顺之 《答曾石圹总制书》:“彼於地利既熟,知其何路为险;而於我兵,且窥覘其何路为虚。”
(2).觊觎。 宋 柳师尹 《王幼玉记》:“我髮委地,宝之若金玉,他人无敢窥覘,於子无所惜。”明史·邹缉传:“漠北降人,赐居室,盛供帐,意欲招其同类也。不知来者皆怀窥覘,非真远慕王化,甘去乡土。”
《漢語大詞典》:察见(察見)
察看分辨。后汉书·延笃传:“则耳有听受之用,目有察见之明。”鬼谷子·本经阴符“损兑者,几危之决也” 南朝 梁 陶弘景 注:“几危之理,兆动之微,非心眼莫能察见。”
《國語辭典》:试验(試驗)  拼音:shì yàn
1.旧时指出题考试。
2.实际察看某种事物,进而明瞭它的功用。金。刘迎〈徐梦弼以诗求芦菔辄次来韵〉:「中云莱菔根,试验颇为大。」《老残游记》第二○回:「这水灵不灵?倘若药不倒他,我们就毁了呀。你试验过没有?」
《漢語大詞典》:胥宇
(1).察看可筑房屋的地基和方向。犹相宅。《诗·大雅·緜》:“爰及 姜 女,聿来胥宇。” 毛 传:“胥,相;宇,居也。” 孔颖达 疏:“自来相土地之可居者。” 晋 潘尼 《东武馆赋》:“慕 古公 之胥宇,羡 孟母 之审邻。”北史·隋纪下·炀帝:“但 成周 墟塉,弗堪胥宇,今可於 伊 雒 营建 东京 。”
(2).指看守房屋。 宋 姜夔 《喜迁莺慢·功父新第落成》词:“窗户新成,青红犹润,双燕为君胥宇。”
《漢語大詞典》:看验(看驗)
察看检验。《水浒传》第二二回:“﹝ 阎婆惜 ﹞身边放着行兇刀子一把,当日再三看验得,係是生前项上被刀勒死。”《初刻拍案惊奇》卷二:“﹝ 宋高宗 建炎 ﹞四年,忽有一女子诣闕自陈,称是 柔福公主 ,自虏中逃归……颁詔令旧时宫人看验,个个説道:‘是真的,一些不差。’”《说岳全传》第九回:“这里弟兄五人,坐下饮酒。 岳大爷 只把 宗留守 看验演武之事:説了一遍。”
分類:察看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