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鲜言(鮮言)
寡言。逸周书·谥法:“恭己鲜言曰静。” 孔晁 注:“少言而中。” 朱右曾 校释:“鲜言,静默也。”
分類:寡言
《漢語大詞典》:恭默
庄敬而沉静寡言。《书·说命上》:“恭默思道。” 夏僎 解:“恭敬渊默,沉思治道。”三国志·蜀志·刘巴传:“又自以归附非素,惧见猜嫌,恭默守静,退无私交,非公事不言。” 唐 白居易 《议释教策》:“若欲以禪定復人性,则先王有恭默无为之道在。” 清 唐甄 潜书·性才:“ 尧 舜 虽圣,岂能端居恭默,无所张施,使天下之匹夫匹妇一衣一食皆得各遂。”
《國語辭典》:内向(內向)  拼音:nèi xiàng
1.向内地逼近,多指向国内逼迫。《晋书。卷六。明帝纪》:「六月,敦将举兵内向,帝密知之。」
2.归附朝廷。《后汉书。卷四○。班彪传下》:「匈奴变诈之国,无内向之心。」《文选。阮籍。为郑冲劝晋王笺》:「羌戎东驰,回首内向。」
3.人格特质的一种分类。系由瑞士心理学家荣格( C. G.)以人类心理的特徵为基础,所提出的人格类型理论。特徵是缺乏与人接触交往的兴趣,对外物的感受较少显露出来。性格上则是偏爱沉静,容易羞怯。
《漢語大詞典》:谨默(謹默)
谨慎寡言。 明 敖英 《慎言集训·戒讥评之言》:“昔人有言,客次与茶酒肆中最宜谨默,可不信乎?”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史料二·嘉顺皇后贤节:“ 慈安皇太后 ,爱其端庄谨默,动必以礼,欲立之。”
分類:谨慎寡言
《漢語大詞典》:无口匏(無口匏)
没口葫芦。 宋 贤相 李沆 素寡言,时称之“无口匏”。 宋 文莹 《续湘山野录》:“ 李相 简穆公 沆 ,尝被同年 马亮 责之曰:‘外议以兄为无口匏。’公笑曰:‘吾居政府,然无长才,但中外所陈利害,一切报罢,聊以此补国尔。’”宋史·李沆传:“ 沆 为相,接宾客,常寡言。 马亮 与 沆 同年生,又与其弟 维 善,语 维 曰:‘外议以大兄为无口匏。’ 维 乘间达 亮 语, 沆 曰:‘吾非不知也。’”
《漢語大詞典》:淳默
敦厚寡言。后汉书·循吏传·仇览:“﹝ 览 ﹞少为书生淳默,乡里无知者。”
分類:敦厚寡言
《漢語大詞典》:宽嘿(寬嘿)
亦作“ 宽默 ”。 宽厚寡言。 南朝 宋 颜延之 《庭诰文》:“日省吾躬,月料吾志,宽嘿以居,洁静以期,神道必在,何恤人言。” 明 方孝孺 《题〈积善堂记〉后》:“公之为人,御下宽默有容,而持身甚谨,众咸服之。”
分類:宽厚寡言
《漢語大詞典》:湛默
沉静寡言。 清 曾国藩 《养晦堂记》:“吾友 刘 君 孟容 ,湛默而严恭,好道而寡欲。自其壮岁,则已泊然而外富贵矣。”
分類:沉静寡言
《漢語大詞典》:柔默
柔顺而寡言。 明 高明 《乌宝传》:“ 寳 轻薄柔默,外若方正,内实垢污。”
分類:柔顺寡言
《漢語大詞典》:悫讷(愨訥)
亦作“慤訥”。 谨慎寡言。 明 何景明 《封孺人李氏墓志铭》:“夫人见人,恒惴惴慤訥弗耀也。”
分類:谨慎寡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