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一桔两衰翁
 
对局玉袜输
 
柑中千岁
 
桔中仙
 
桔中四老
 
桔丸日大
 
桔外棋局
 
橘中商山乐
 
橘中四老
  
橘叟棋
 
橘里人
 
玉尘千斛
 
万斛玉尘
 
赌玉尘
 
隐桔观棋


《太平广记》卷四十〈神仙四十·巴邛人〉~250~
有巴邛人,不知姓。家有橘园,因霜后,诸橘尽收,馀有二大橘,如三四斗盎。巴人异之,即令攀摘,轻重亦如常橘。剖开,每橘有二老叟,须眉皤然,肌体红润,皆相对象戏,身仅尺馀,谈笑自若。剖开后,亦不惊怖,但与决赌。赌讫,叟曰:「君输我海龙神第七女发十两,智琼额黄十二枚,紫绢帔一副,绛台山霞实散二庾,瀛洲玉尘九斛,阿母疗髓凝酒四钟,阿母女态盈娘子跻虚龙缟袜八緉,后日于王先生青城草堂还我耳。」又有一叟曰:「王先生许来,竟待不得,橘中之乐,不减商山,但不得深根固蒂,为摘下耳。」又一叟曰:「仆饥矣!须龙根脯食之。」即于袖中抽出一草根,方圆径寸,形状宛转如龙,毫釐罔不周悉。因削食之,随削随满。食讫,以水噀之,化为一龙。四叟共乘之,足下泄泄云起,须臾风雨晦冥,不知所在。巴人相传云:百五十年已来如此,似在隋唐之间,但不知指的年号耳。
《國語辭典》:对局(對局)  拼音:duì jú
下棋。也指球类比赛。《北史。卷五六。魏收传》:「及一临边事,凡经五年,未曾对局。」也作「对奕」。
《分类字锦》:对局探钩(对局探钩)
杜审言 守岁侍宴应制诗 弹丝奏管梅风入,对局探钩柏酒传。
分类:岁除
《國語辭典》:当局(當局)  拼音:dāng jú
1.身当其事的人。汉。桓宽《盐铁论。刺复》:「从旁议者,与当局者异忧。」
2.负责其事的机构。如:「治安当局」、「有关当局」。
《漢語大詞典》:对家(對家)
(1).犹对手。三国志·魏志·文帝纪评“才蓺兼该”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曹丕 《典论·自叙》:“后从 陈国 袁敏 学,以单攻复,每为若神,对家不知所出,先日若逢 敏 於狭路,直决耳!”
(2).犹对局。《淮南子·泰族训》“故行棊者或食两而路穷,或予踦而取胜” 汉 高诱 注:“予踦,予,对家;奇,一棊也。”
(3).今指下棋、牌戏中坐在对面的人。 茅盾 《小圈圈里的人物》:“对家有些什么, 贝师母 自以为是瞒不过她这双眼睛的。”
《國語辭典》:对子(對子)  拼音:duì zi
1.对联。如:「写对子」。
2.对偶的词句。《红楼梦》第四八回:「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虚的,实的对实的。」
3.对手。《红楼梦》第一九回:「你一般也遇见对子了。可知一还一报,不爽不错的。」
4.成对的人或物。《红楼梦》第五六回:「你放心闹吧!先是『单线不成线,独树不成林』;如今有了个对子,闹急了,再打狠了,你逃走到南京找那一个去。」
《漢語大詞典》:让先(讓先)
(1).围棋术语,在双方棋力参差,不能分先对局时,上手一方经常执白,让下手一方经常执黑子先弈,谓之“让先”。
(2).象棋术语。高低手对弈,为使双方棋艺水平相对平衡,常由高手让低手先走一步、两步或三步,称为“一先”、“二先”或“三先”。
《國語辭典》:方阵(方陣)  拼音:fāng zhèn
1.士兵排列成方形队形,能向四方发枪。
2.正方形图形内,画出横直相同的小方格,填入不同的自然数,使其横、直及对角线的和都相同。
《漢語大詞典》:饶先(饒先)
棋类术语。也称让先。棋艺水平有差距者对局时,由高手让低手先走一步、两步或三步。 宋 陆游 《幽事》诗之一:“才尽赋诗愁压倒,气衰对弈怯饶先。”
《漢語大詞典》:迟局(遲局)
谓对局比赛时应付缓慢。比喻回答得慢。《醒世姻缘传》第九六回:“你又不合他出来,我要打箇迟局,他跳上来,我还待活哩么?”
《國語辭典》:盲棋  拼音:máng qí
下棋的人眼睛不看棋盘,而用话说出每一步棋的下法。
《漢語大詞典》:橘中乐(橘中樂)
谓弈棋之乐趣。参见“ 橘中戏 ”。
分類:弈棋乐趣
《漢語大詞典》:橘中戏(橘中戲)
传说古时有一 巴邛 人家橘园,霜后两橘大如三斗盎。剖开,有二老叟相对象戏,谈笑自若。一叟曰:“橘中之乐不减 商山 。”事见 唐 牛僧孺 《玄怪录·巴邛人》。后遂称象棋游戏为“橘中戏”。 宋 刘克庄 《象弈一首呈叶潜仲》诗:“小艺无难精,上智有未解。君看橘中戏,妙不出局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