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对案(對案)
犹对狱。受审。 元 无名氏 《硃砂担》第三折:“今日在森罗殿上对案。”红楼梦第二八回:“一个偷情,一个寻拿;拿住了,三曹对案我也无回话。”
分類:对案受审
《国语辞典》:三头对案(三头对案)  拼音:sān tóu duì àn
当事两方及中间人互相质对。如:「这件事情我们三头对案,一次弄清,从此毫无瓜葛。」
《国语辞典》:三曹对案(三曹对案)  拼音:sān cáo duì àn
审案时,原告、被告与證人三方同时到场,进行对质。《西游记》第一一回:「在森罗殿上,见泾河鬼龙告陛下许救反诛之故,第一殿秦广大王即差鬼使催请陛下,要三曹对案。」《红楼梦》第二八回:「想昨宵幽期私订在荼蘼架,一个偷情,一个寻拿,拿住了三曹对案,我也无回话。」
《分类字锦》:对案不食(对案不食)
汉书石奋传子孙有过失不诮让为便坐对案不食然后诸子相责因长老肉袒固谢罪改之乃许
分类:
《國語辭典》:定案  拼音:dìng àn
1.对案件、方案等做最后的确定。如:「这件事最好及早定案,以免夜长梦多。」
2.对案件、方案等所做的最后决定。如:「这件事既然成了定案,就毋须再做争辩了!」
《國語辭典》:复审(複審)  拼音:fù shěn
再一次审查。如:「徵文比赛进入决赛后,还要经过评审委员的复审。」
《國語辭典》:證人  拼音:zhèng rén
1.为人作證的人。也称为「保见人」。
2.法律上指当事人以外,对审判或检察机关陈述自己的经验或其所亲见、亲闻事实的第三人。
《國語辭典》:终审(終審)  拼音:zhōng shěn
系指对诉讼案件的最后一级审判。依法院组织之相关规定,普通法院是采三级三审制为原则,行政法院现采行二级二审制,公务员惩戒委员会采行一级一审制。
《漢語大詞典》:谳论(讞論)
对案件加以评议和判决。 明 唐顺之 《礼部郎中李君墓志铭》:“虽职专平刑,而泽之及人,不独鞫讯讞论间而已。”
《国语辞典》:非常审判(非常审判)  拼音:fēi cháng shěn pàn
军事审判程序中,对案件判决确定后,发见判决违法的一种救济途径,性质相当于刑事诉讼法中的非常上诉。
《漢語大詞典》:第一审
法院对案件的最初一级审判。在我国,普通的第一审案件由基层人民法院管辖,但是性质较严重、问题较复杂、影响较重大的第一审案件,按其不同程度,分别由中级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管辖。最高人民法院的第一审就是终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