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对比(對比)  拼音:duì bǐ
1.以两种相异之观念或事物,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如黑与白、大与小,互相比较对照,使其特徵更加明显,称为「对比」。如:「对比色」、「对比他前后的表现,确实是进步多了。」
2.比例。如:「班上男女生的人数对比是二比三。」
《漢語大詞典》:对比度
指荧光屏上图像各部分之间的明暗对比程度。
《高级汉语词典》:对比联想  拼音:duì bǐ lián xiǎng
通过一种所熟悉的事物,想到另一种在性质、特点上与它相反的事物
《國語辭典》:对比色(對比色)  拼音:duì bǐ sè
色相的性质相反,光度明暗悬殊的两种颜色。如红与绿、黄与紫、橙与青等,在视觉效果上具有互补作用,可使各自的特徵更加明显,或以适当的比例混合两色,而能产生黑、灰等无彩色的感觉时,则称此二色为「对比色」。也称为「补色」。
《高级汉语词典》:对比温度  拼音:duì bǐ wēn dù
指物质的温度对其临界温度的比值
《漢語大詞典》:对比效应
也称“感觉对比”。同一刺激因背景不同而产生的感觉差异的现象。如同一种颜色把它放在较暗的背景上看起来明亮些,放在较亮的背景上看起来暗些。
《國語辭典》:对照(對照)  拼音:duì zhào
1.用相反对比的方法,以加强或衬托两者的特性。如:「这颗橘子在蓝色背景的对照下,颜色更为鲜明。」
2.互相比对参照。如:「中英对照」、「图文对照」。
《漢語大詞典》:相况(相況)
对比。 唐 韩愈 《岳阳楼别窦司直》诗:“泓澄湛凝緑,物影巧相况。”
分類:对比
《漢語大詞典》:经济效益(經濟效益)
指经济活动中劳动耗费和劳动成果之间的对比。反映社会再生产各个环节对人力、物力、财力的利用效果。
《國語辭典》:无比(無比)  拼音:wú bǐ
没有别的可以比得上。《三国演义》第四一回:「那青釭剑砍铁如泥,锋利无比。」《初刻拍案惊奇》卷六:「美名一时无比。却又资性贞淑,言笑不苟,极是一个有正经的妇人。」
《國語辭典》:持平  拼音:chí píng
1.公平不偏,主张公道。如:「持平之论」。《南齐书。卷三二。王延之传》:「宋德既衰,太祖辅政,朝野之情,人怀彼此。延之与尚书令王僧虔中立无所去就,时人为语曰:『二王持平,不送不迎。』」
2.指某一时期数额与另一时期相同,没有变动。如:「黄金价格持平。」
3.大陆地区指双方势均力敌,保持平手局面。如:「这次奥运赛,中美两国所获金牌总数持平。」
《國語辭典》:合璧  拼音:hé bì
1.双璧。南朝梁。江淹〈丽色赋〉:「赏以双珠,赐以合璧。」
2.璧是圆形的,所以「合璧」用以比喻日月。如:「日月合璧」、「合璧连珠」。《汉书。卷二一。律历志上》:「日月如合璧,五星如连珠。」
3.形容两类事物搭配合意。如:「李叔同、丰子恺合著《护生画集》堪称诗画合璧。」
4.指结合两种文化的特质或精华。如:「中西合璧」。
5.对照两种或两种以上语文的词汇、文句。如:「《御制满蒙合璧文鉴》有乾隆八年的武英殿木刻本。」
《漢語大詞典》:司计(司計)
官署名。 唐 对比部的改称。掌财物出纳稽核。见新唐书·百官志一宋史·食货志下一:“帝因谓左右曰:‘此盖虑司计之臣不能节约,异时用度有闕,復赋率於民,朕不以此自供嗜好也。’”
《国语辞典》:老兄弟  拼音:lǎo xiōng di
称谓:(1)称年纪最小的弟弟。(2)对比自己年纪小的朋友的昵称。
《漢語大詞典》:比分
比赛进行中或结束时双方对比的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