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答 → 荅答”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國語辭典》:对唱(對唱)  拼音:duì chàng
一种两人或两组歌唱者轮流交替、互相应答的唱法。
《漢語大詞典》:酬复(酬復)
应答,对答。 明 冯梦龙 《智囊补·上智·选押伴使》:“始 鉉 词锋如云,旁观骇愕,其人不能答,徒唯唯, 鉉 不测,强聒而与之言。居数日,既无酬復, 鉉 亦倦且默矣。”
分類:应答对答
《漢語大詞典》:举对(舉對)
援引其事以对答。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华阳博议下:“ 显 於十事尚不能全得,而 载 独举对无餘者,以汉书当时艺习者众,或 载 所专精。”
分類:援引对答
《漢語大詞典》:条答(條答)
逐条对答。三国志·蜀志·韦祎传“ 禕 辞顺义篤,据理以答” 裴松之 注引《祎别传》:“ 禕 輒辞以醉,退而撰次所问,事事条答,无所遗失。”新唐书·郑肃传:“博士有疑议往咨,必据经条答。”明史·刘基传:“帝尝手书问天象, 基 条答甚悉而焚其草。”
《漢語大詞典》:了辩(了辯)
形容对答清楚敏捷。新唐书·文艺传中·李邕:“﹝ 李邕 ﹞既冠,见特进 李嶠 ,自言‘读书未徧,愿一见秘书’。 嶠 曰:‘秘阁万卷,岂时日能习邪?’ 邕 固请,乃假直秘书。未几辞去, 嶠 惊,试问奥篇隐帙,了辩如响。”
《漢語大詞典》:训对(訓對)
对训示的对答、争执。 唐 颜真卿 《与郭仆射书》:“昨 裴僕射 误欲令左右丞勾当尚书,当时輒有训对。僕射恃贵张目,见尤介众之中,不欲显过。”
《漢語大詞典》:册对(册對)
对答皇帝书于诏册的政事、经义等设问。 宋 范仲淹 《举张伯玉应制科状》:“﹝ 伯玉 ﹞尝应科举,未亲册对。如令仰被清问,罄陈大略,必能竭前人之正论,副大君之虚怀。”
《漢語大詞典》:雠应(讎應)
对答,作出反应。 宋 苏舜钦 《朝奉大夫尚书度支郎王公行状》:“虽被讥嘲,絶不讎应。”
分類:对答反应
《國語辭典》:应答如响(應答如響)  拼音:yìng dá rú xiǎng
应答问题迅捷流利,如同声音的回响。比喻才识丰富,思想敏捷。《梁书。卷三○。徐摛传》:「因问五经大义,次问历代史及百家杂说,末论释教。摛商较纵横,应答如响。」宋。洪迈《夷坚丙志。卷一四。贾县丞》:「唐具述英华之故,李应答如响。」也作「应接如响」。
《國語辭典》:应答如流(應答如流)  拼音:yìng dá rú liú
形容才思敏捷,答话如流水般顺畅。《旧五代史。卷九一。晋书。郑琮传》:「戎伍之事,一睹不忘,凡所诘问,应答如流,故所在知名。」《隋唐演义》第八三回:「子仪应答如流,李白愈加敬爱。」也作「对答如流」、「应对如流」。
《國語辭典》:占拜  拼音:zhān bài
仰视而拜,指拜礼的威仪。《后汉书。卷三三。虞延传》:「延进止从容,占拜可观,其陵树株蘖,皆谙其数,俎豆牺牲,颇晓其礼。」
分類:对答行礼
《国语辞典》:无言以对(无言以对)  拼音:wú yán yǐ duì
没有话可以对答。如:「他讲得义正词严,让对手无言以对。」
分类:对答
《国语辞典》:当面对质(当面对质)  拼音:dāng miàn duì zhí
面对面的互相质问对答。如:「既然两方所言不一致,只好请他们当面对质了。」
《漢語大詞典》:闇对(闇對)
谓对答纯熟。北齐书·冯子琮传:“ 肃宗 曾閲簿领,试令口陈, 子琮 闇对,无有遗失。”
分類:对答纯熟
《漢語大詞典》:酬辨
对答辨析。资治通鉴·晋安帝义熙七年:“相府多事,狱繫殷积, 晦 随问酬辨,曾无违谬。”
分類:对答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