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40—1204 【介绍】: 宋建宁建安人,流寓湖州,字起严,号东塘居士。孝宗隆兴元年进士。授溧阳主簿。历知池州、衢州、平江府,入为吏部尚书兼侍读。宁宗嘉泰三年,同知枢密院,进参知政事。罢以资政殿学士知镇江府。奉祠致仕。学问淹博,其疏奏多切时弊,诗文格调清新。任四川安抚使时,尝命属官辑蜀中诗文为《成都文类》。有《东塘集》。
全宋诗
袁说友(一一四○~一二○四),字起岩,号东塘居士,建安(今福建建瓯)人。侨居湖州。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进士,调溧阳簿。历主管刑工部架阁文字、国子正、太常寺主簿、枢密院编修官、秘书丞。淳熙间,知池州(《宋会要辑稿》瑞异二之二五)。改知衢州。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由提点浙西刑狱改提举浙西常平茶盐(《金石补正》卷一一六)。二年,知平江府(《宋会要辑稿》食货七○之八三)。三年,知临安府(同上书刑法四之九○)。宁宗庆元元年(一一九五),迁户部侍郎(《宋史》卷一七五),权户部尚书。三年,为四川制置使兼知成都府(《宋会要辑稿》职官七四之一)。召为吏部尚书兼侍读,出知绍兴府兼浙东路安抚使。嘉泰二年(一二○二),同知枢密院事。三年,迁参知政事(《宋史》卷三八、二一三)。寻加大学士致仕。四年卒,年六十五。有《东塘集》,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二十卷。事见本集附录《家传》。 袁说友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其中诗七卷)为底本。酌校《永乐大典》残本。馆臣漏辑诗十二首,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六一九四
袁说友(一一四○——一二○四),字起岩,号东塘居士,建安(今福建建瓯)人,寓居湖州。登隆兴元年进士第。淳熙四年为秘书丞,历知池州。绍熙中入为侍左郎中,知临安府。宁宗即位,为户部侍郎兼侍讲。庆元二年出为四川制置使兼知成都府。复入为吏部尚书,历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嘉泰二年除同知枢密院事。三年,拜参知政事。罢知镇江府,以资政殿大学士致仕。嘉泰四年卒,年六十五。著有《择善易解》,《东塘集》。尝命僚属纂辑蜀中诗文为《成都文类》五十卷(存)。见《东塘集》附《家传》,《宋史翼》卷一四本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40—1207 【介绍】: 宋济南历城人,原字坦夫,后字幼安,号稼轩。高宗绍兴末,聚众二千隶耿京部,为掌书记。奉京命奏事建康,闻张安国杀京降金,归擒之,献俘行在。孝宗乾道时,累知滁州,宽征赋、招流散,教民兵、议屯田。淳熙中,知潭州兼湖南安抚使,创建飞虎军,雄镇一方。历浙西提点刑狱、知福州兼福建安抚使。为谏官诬劾落职,居铅山。起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历知镇江、隆兴府。进枢密都承旨,未受命而卒。后追谥忠敏。一生力主抗金。擅为长短句,风格悲壮激烈,与苏轼并称“苏辛”。有《稼轩长短句》等。
全宋诗
辛弃疾(一一四○~一二○七),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齐州历城(今山东济南)人。钦宗靖康末中原沦陷,弃疾于青年时即率众抗金。高宗绍兴三十一年(一一六一),投忠义军耿京部,为掌书记。三十二年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授天平军节度掌书记,并以节度使印告召京。时京部将张安国杀京降金,弃疾还海州,约忠义军人径趋金营,缚张安国以归,改差签判江阴军。孝宗乾道四年(一一六八)通判建康府。历知滁州,提点江西刑狱,京西转运判官,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知潭州兼湖南安抚。后于再知隆兴府任上因擅拨粮舟救荒,为言者论罢。光宗绍熙二年(一一九一),起提点福建刑狱,迁知福州兼福建安抚,未几又为言者论罢。宁宗嘉泰三年(一二○三),起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四年迁知镇江府,旋坐谬举落职。开禧三年召赴行在奏事,未受命卒。辛弃疾以词著称,是豪放派词风的代表,与苏轼并称苏辛,有《稼轩词》传世。诗集《稼轩集》已佚。清嘉庆间辛启泰辑有《稼轩集抄存》,近人邓广铭增辑为《辛稼轩诗文抄存》。《宋史》卷四○一有传,近人陈思有《辛稼轩年谱》。 辛稼轩诗,以《辛稼轩诗文抄存》为底本,酌校原材料出处。新辑集外诗编为第二卷。
词学图录
辛弃疾(1140-1207) 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人。有《稼轩长短句》。
黄鹤楼志·人物篇
辛弃疾(1140—1207) 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齐州历城(今山东济南市)人。系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与苏轼并称“苏辛”。有《稼轩长短句》等。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宁宗时知镇江府,未久落职。孝宗淳熙六年(1179)暮春,辛弃疾由湖北转运副使调任湖南转运副使。临行之际,同僚在武昌南楼设宴为其饯行,他即席赋词《水调歌头•折尽武昌柳》,抒发豪放悲壮的抑郁情怀。
全宋文·卷六二一四
辛弃疾(一一四○——一二○七),字幼安,号稼轩居士,齐州历城(今山东济南)人。绍兴末,金主亮死后,耿京聚兵山东,弃疾为掌书记,奉表归宋。乾道元年,奏《美芹十论》。四年,通判建康府。六年,孝宗召对延和殿,又上疏论恢复大计甚备。八年,出知滁州。淳熙二年,提点江西刑狱。历知江陵、隆兴府,知潭州兼湖南安抚使,再知隆兴。八年,为言者所劾落职,隐居上饶带湖十年。绍熙二年,起提点福建刑狱,知福州,罢,徙居铅山。嘉泰三年,起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加宝谟阁待制,知镇江。开禧三年卒,年六十八。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屡起屡罢,忧愤而死。工于词,所作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41—1214 【介绍】: 宋江阴人,字长卿。孝宗乾道五年进士。官湖南运幕。时陈傅良为转运使。讲学岳麓书院,汉英标毋自欺之旨,大为傅良所重。以荐知繁昌,通判滁州,有政绩。累迁大理丞。宁宗嘉定元年除大宗正丞,权兵部郎。为史弥远所忌,罢官奉祠归。有《归休集》。
全宋诗
吴汉英(一一四一~一二一四),字长卿,江阴(今属江苏)人。孝宗乾道五年(一一六九)进士。为庐江簿。历主管湖南运司帐司,知繁昌县,通判滁州。宁宗开禧二年(一二○六),为国子监主簿,寻迁大理寺丞。嘉定元年(一二○八),除大宗正丞,权兵部郎中,为史弥远忌,主管台州明道观。七年,卒,年七十四。有《归去集》二十卷,已佚。事见《漫塘集》卷二八《故兵部吴郎中墓志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41—1209 【介绍】: 宋吉州龙泉人,字达甫。孝宗乾道八年进士。宰广昌,擢大理正,历知郴州、苏州、袁州,处事立断,有惠政。
全宋诗
罗克开(一一四一~一二○九),字达父,吉州龙泉(今江西遂川)人。孝宗乾道八年(一一七二)进士。历知广昌县,监进奏院,国子监簿,军器监丞,大理正。宁宗庆元六年(一二○○)知郴州(明万历《郴州志》卷二),开禧元年(一二○五)知袁州(明正德《袁州府志》卷六)。嘉定二年卒,年六十九。事见《水心集》卷二三《知袁州罗公墓志铭》。
全宋文·卷六八八二
罗克开(一一四一——一二○九),字达夫,吉州龙泉(今江西遂川)人,乾道八年进士。为广昌令,有惠爱,民称曰「不爱钱,不苦百姓」。历监进奏院,国子监簿,军器监丞。庆元初为大理寺正,不媚韩侂胄,六年出知郴州,移守苏州。开禧间知袁州。嘉定二年卒,年六十九。见《水心集》卷二三《知袁州罗公墓志铭》,《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三之二一,雍正《江西通志》卷五、五○、七六。
高子润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41—1217 【介绍】: 宋亳州蒙城人,字毕老。高士林曾孙。初官乌程簿,疏河道三十二支通于太湖,复六朝时旧迹。历真州判官,以疾致仕。宁宗开禧初起为大理司直,官至大宗丞兼度支郎官。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42—1206 【介绍】: 宋临江军清江人,字子寿,号止堂。尝从朱熹、张栻游。孝宗乾道五年进士。授宜春尉。累除秘书郎兼嘉王府直讲。宁宗时拜吏部侍郎兼侍读,议论忠直,操行坚正。指斥韩侂胄,庆元二年被追官、勒停。嘉泰三年起知赣州,以疾辞,除集英殿修撰、提举冲佑观。开禧二年,守宝谟阁待制致仕。卒谥忠肃。有《止堂集》。
全宋诗
彭龟年(一一四二~一二○六),字子寿,临江军清江(今江西樟树西南)人。孝宗乾道五年(一一六九)进士,授袁州宜春尉,调吉州安福丞。请祠养亲,与张栻、朱熹游,学益进。光宗即位,召除太学博士。绍熙二年(一一九一),迁国子监丞,为御史台主簿,四年,改司农寺丞,进秘书郎兼嘉王府直讲。除起居舍人。宁宗即位,迁中书舍人,除侍讲,迁吏部侍郎兼侍读。以上疏劾韩侂胄,出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使。庆元二年(一一九六),落职奉祠,五年,以赵汝愚党追三官勒停(《宋会要辑稿》职官七四之五)。嘉泰三年(一二○三)起知赣州,以疾辞。开禧二年卒,年六十五,谥忠肃。有《止堂集》四十七卷(《宋史·艺文志》),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等书辑为十八卷,其中诗三卷。事见《攻愧集》卷九六《忠肃彭公神道碑》,《宋史》卷三九三有传。 彭龟年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清武英殿聚珍版本(简称殿本)。新辑集外诗一首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六二九四
彭龟年(一一四二——一二○六),字子寿,号止堂,临江军清江(今江西樟树西南)人。登乾道五年进士第,授袁州宜春尉、吉州安福丞。入为太学博士,兼魏王府教授,历国子监丞、司农寺丞、秘书郎兼嘉王府直讲,累迁起居舍人、中书舍人,宁宗朝官至吏部侍郎兼侍读。龟年从朱熹、张栻游,学识正大,立朝骨鲠,屡上章乞逐韩侂胄。言既不行,求去,以焕章阁待制知江宁府、湖北安抚使。庆元二年,为侂胄党所陷,落职,追官勒停。嘉泰三年,起知赣州,以疾力辞,除集英殿修撰、提举冲佑观。开禧二年卒,年六十五。嘉定中赐谥忠肃。著有《止堂训蒙》、《内治圣鉴》、《经解》、《祭仪》、《五致录》、《止堂集》。见楼钥《忠肃彭公神道碑》(《攻愧集》卷九六),《宋史》卷三九三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临安馀杭人,寓居台州黄岩,字仲房,号横溪真逸,又号宝莲山人。孝宗淳熙中为兵部郎官,终成都府路转运判官。诗词清婉,善篆隶书,尤能古文奇字。有《篆隶韵书》。
全宋诗
虞似良,字仲房,自号横溪真逸。馀杭(今浙江馀杭西南)人。寓黄岩。孝宗淳熙中为兵部郎官。终成都府路转运判官。《嘉定赤城志》卷三四有传。今录诗四首。
全宋文·卷四八六四
虞似良,字仲房,自称宝莲山人,又号横溪真逸,馀杭(今属浙江杭州)人。绍兴末为右宣教郎、知新昌县,历兵部郎官、提举官诰院、监左藏东库。似良有学问,工诗词,尤善篆隶,著有《篆隶韵书》。见《嘉定赤城志》卷三四、《咸淳临安志》卷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43—1226 【介绍】: 宋泉州晋江人,字景初,号竹隐。少从朱熹学。孝宗隆兴元年进士。宁宗庆元初知漳州,创惠民局以济民病。历官至左谏议大夫,抗疏十有三,皆军国大义。左迁权吏部侍郎,历知知建宁、镇江府,全活饥民甚众。嘉定八年除宝谟阁直学士致仕。理宗即位,升直学士,落致仕,寻加宝文阁学士、龙图阁学士。卒谥忠简。有《竹隐居士集》。
全宋诗
傅伯成(一一四三~一二二六),字景先,其先济源(今属河南)人,迁居晋江(今属福建)。早年从朱熹学。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进士。调连江尉。试中教官科,授明州教授。历知闽清县、连江县。宁宗庆元初,召为将作监丞,出知漳州。历提举湖北常平茶盐、成都路提点刑狱。入为工部侍郎,以沮开边出为湖广总领。嘉定元年(一二○八)拜左谏议大夫,以不附和史弥远出知建宁府,移知镇江府。八年致仕。宝庆二年卒,年八十四。谥忠简。有《竹隐集》,已佚。事见《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六七《龙学竹隐傅公行状》,《宋史》卷四一五有传。今录诗五首。
全宋文·卷六三五五
傅伯成(一一四三——一二二六),字景初,号竹隐,泉州晋江(今福建泉州)人,傅察孙。少从朱熹学,登隆兴元年进士第,调连江尉,迁明州教授。历知闽清、连江县。宁宗庆元初,召为将作监,进太府寺丞,出知漳州,复入为工部侍郎。嘉定初,拜左谏议大夫,权吏部侍郎,出知建宁、镇江二府。嘉定八年,除宝谟阁直学士、通奉大夫致仕。宝庆二年卒,年八十四,端平中谥忠简。著有《竹隐居士集》三十卷、《奏议》十卷、《耋志》六卷。《宋史》卷四一五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43—1206 【介绍】: 宋建宁浦城人,字元善。詹慥子。少从朱熹学。孝宗隆兴元年进士。光宗朝,历提举浙西常平、太常少卿。密赞赵汝愚定策立宁宗。除太府卿,寻知福州,以论山陵事罢。后知静江府,减免赋税,赈粮救灾。官终司农卿。博极群书,疏荐皆当世名士。郡人真德秀早从其游。有《詹元善先生遗集》。
全宋诗
詹体仁(一一四三~一二○六),字元善,浦城(今属福建)人。幼出为伯舅张氏子,后复本姓。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进士,调饶州浮梁尉、泉州晋江丞。召为太学录,累迁摄金部郎官。光宗即位,提举浙西常平,除湖广总领。召为太常少卿。孝宗卒,因与宰相议葬事不合,退居霅川。宁宗嘉泰中起知静江府,移知鄂州,复总湖广饷事。开禧二年卒,年六十四。著作已佚,清朱秉鉴辑有《詹元善先生遗集》二卷。事见《西山文集》卷四七《詹公行状》、《清献集》卷一九《詹体仁传》,《宋史》卷三九三有传。今录诗十首。
全宋文·卷六三五三
詹体仁(一一四三——一二○六),字元善,建州浦城(今福建浦城)人。初出为伯舅张氏后,后复詹姓。隆兴元年进士,调饶州浮梁尉,历晋江丞,召为太学录。光宗即位,提举浙西常平,除户部郎官、湖广总领,累官太常少卿。宁宗即位,除太府卿,寻直龙图阁、知福州,历知静江府、鄂州,除司农卿,再为湖广总领。开禧二年卒,年六十四。著有《象数总义》一卷、《历学启蒙》二卷、《庄子解》五卷。见真德秀《司农卿湖广总领詹公行状》(《真文忠公集》卷四七),叶适《司农卿湖广总领詹公墓志铭》(《水心文集》卷一五),《宋史》卷三九三本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43—1189 【介绍】: 宋宗室,字静之,一字德广,号恕斋。孝宗乾道五年试礼部第一。知临川县,累迁大理丞、湖北常平茶盐提举,移潼川路提刑、转运判官。引年乞祠,归处一室,以图书自娱。著述甚丰,郭雍、朱熹尝获益其《易说》。
全宋文·卷六三五○
赵善誉(一一四三——一一八九),字静之,号恕斋,宗室不倚子。登乾道五年进士第,调昌国簿。知临川县,添差常州通判。累迁大理丞、湖北常平茶盐提举、潼川路提刑、转运判官。淳熙十六年卒,年四十七。有《易说》(存)、《东南进取舆地通鉴》。见楼钥撰《赵公墓志铭》(《攻愧集》卷一○二),《宋史》卷二四七《宗室传》四。
周嗣武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四八九六
周嗣武,字功甫,建州浦城(今福建浦城)人。祖因,父椿年。以祖荫补官,授衢州江山主簿,历吉州永新丞、临川令。乾道八年擢主管官告院,迁太府寺丞,提举江西常平事,迁湖北提刑,以功进直敷文阁,迁度支郎,除太府少卿,出为湖广总领。历四载,召为户部侍郎,以疾卒。见道光《福建通志》卷一八二《周因传》附。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44—1210 【介绍】: 宋临江军新淦人,字无逸。曾三复弟。孝宗乾道二年进士。累官秘书郎。光宗时,三上疏陈时事。宁宗立,兼考功郎,后知郢州。韩侂胄为相,指三聘为故相赵汝愚腹心,坐追两官。久之,复原官与祠。侂胄死,遭贬者相继召用,三聘禄不及,终不自言。卒谥忠节。
全宋诗
曾三聘(一一四四~一二一○),字无逸,临江军新淦(今江西新干)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进士。为军器监主簿。光宗绍熙四年(一一九三)迁秘书郎(《南宋馆阁续录》卷八)。宁宗即位,出知郢州。韩侂胄为相,指为赵汝愚腹心,坐追两官,奉祠(《宋会要辑稿》职官七四之五)。后起知郴州,改提点广西、湖北刑狱,皆辞不赴。嘉定三年卒,年六十七。谥忠节。事见宋游似《忠节曾公神道碑》(清嘉庆《广西通志》卷二二六),《宋史》卷四二二有传。
全宋文·卷六三六○
曾三聘(一一四四——一二一○),字无逸,临江新淦(今江西新干)人,敏行子。登乾道二年进士第,调赣州司户参军,累迁军器监主簿。宁宗立,兼考功郎,后知郢州。久之,差知郴州,改提点广西、湖北刑狱,皆辞不赴。以嘉定三年十月卒,年六十七。见游似《忠节曾公神道碑》(《粤西金石略》卷一二),《宋史》卷四二二有传。
陈希点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六三五八
陈希点(一一四四——一二○九),字子与,处州青田(今浙江青田)人。淳熙八年以南省第六人登甲科,授平江府观察推官,除主管吏部架阁文字,迁国子正,累官宝谟阁直学士。庆元四年,权发遣泰州,改福建路提刑。终中书舍人。嘉定二年卒,年六十六。见《攻愧集》卷九八《中书舍人陈公神道碑》。

人物简介

全宋诗
径山寺僧,孝宗时有诗,事见《鹤林玉露》丙编卷一。
张同之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六四二八
张同之(一一四七——一一九六),字野夫,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人,孝祥子。以显学入仕,授承务郎、监平江府粮料院。历两浙、福建路转运司幕职,入为太府寺丞、司农寺丞。历知滁州、舒州。除淮西提举兼权转运判官,提点刑狱兼提点江淮、湖北铁冶铸钱公事。庆元元年除直秘阁,移江南西路转运判官,次年病卒于官,年五十。见本书所收张亿《故运判直阁寺丞张公埋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