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759,分51页显示 上一页 30 31 32 33 34 36 37 38 39 下一页
何中立(字 公南 )
周孟阳(字 春卿 )
杨日严(字 垂训 )
龚鼎臣(字 辅之 )
王拱辰(字 君贶 拱寿 懿恪 )
赵师民(字 周翰 )
吴待问(字 子礼 )
李中师(字 君锡 号 治办 )
杨安国(字 君倚 )
吕公著(字 晦叔 正献 )
宋敏求(字 次道 )
赵良规(字 元甫 )
陈太素(字 仲华 )
曾孝宽(字 令绰、公绰 )
其它辞典(续上)
吕公绰(字 仲裕 )何中立(字 公南 )
周孟阳(字 春卿 )
杨日严(字 垂训 )
龚鼎臣(字 辅之 )
王拱辰(字 君贶 拱寿 懿恪 )
赵师民(字 周翰 )
吴待问(字 子礼 )
李中师(字 君锡 号 治办 )
杨安国(字 君倚 )
吕公著(字 晦叔 正献 )
宋敏求(字 次道 )
赵良规(字 元甫 )
陈太素(字 仲华 )
曾孝宽(字 令绰、公绰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99—1055 【介绍】: 宋寿州人,字仲裕。吕夷简子。以荫补将作监丞。累迁太常博士、同判太常寺兼提举修祭器。尝以郊庙祭器制度多违礼,请悉更造,又编集《郊祀总仪》进上。后历龙图阁学士、翰林侍读学士。官至右司郎中,未拜卒。其父执政时,多涉干请,尝泄漏除拜以市恩,时人比之窦申。全宋文·卷五四九
吕公绰(九九九——一○五五),字仲裕,寿州(治今安徽凤台)人,夷简长子。荫补将作监丞、知陈留县。天圣中为馆阁对读。改集贤校理,迁太子中允。景祐二年判吏部南曹,庆历元年同判太常寺。迁尚书工部员外郎,为史馆修撰。三年父罢相,直集贤院,同管勾国子监,出知郑州。庆历末,历知制诰、龙图阁直学士、集贤殿修撰。皇祐中知永兴军,改枢密直学士、知秦州。迁刑部郎中,召为龙图阁学士、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未拜。至和二年卒,年五十七。见王圭《华阳集》卷三八《吕公墓志铭》,《宋史》卷三一一《吕夷简传》有附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04—1057 【介绍】: 宋许州长社人,字公南。仁宗景祐元年进士。授大理评事。历殿中丞、太常博士、知制诰,累进枢密直学士,知许、陈、杭州。颇以文词自喜,然嗜酒无行。庆历中苏舜钦为赛神会而得罪,中立颇致其力。全宋文·卷五九八
何中立(一○○四——一○五七),字公南,许昌长社(今河南许昌)人。景祐元年进士及第,授大理评事、历佥书镇安、武胜二镇节度判官,迁殿中丞。庆历元年除集贤校理,改太常博士,修起居注。再迁祠部员外郎、知制诰,改兵部员外郎。皇祐四年,权发遣开封府事,寻除龙图阁直学士、知秦州,改知庆州。还判太常寺,迁刑部郎中,进枢密直学士、知许州,改陈州,又徙杭州。嘉祐二年以暴疾卒于任,年五十四。《宋史》卷三○二有传。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同州冯翊人,后家河南,字垂训。杨希闵子。第进士。历大理寺丞,出知襄、庐、郓三州。累迁太常少卿,以右谏议大夫、集贤院学士知河中府,加枢密直学士知益州,奏罢不便民之务。入勾当三班院,迁给事中,以龙图阁学士知澶州,终同知审官院。全宋文·卷三二六
杨日严,字垂训,河南(治今河南洛阳)人。进士及第,试秘书省校书郎,迁大理寺丞。景祐中知襄、卢、郓三州,历两浙、京东、益州转运使,江淮制置发运使,三司户部、度支、盐铁副使。以右谏议大夫、集贤院学士知河中府。庆历初加枢密直学士,知益州。迁给事中,以龙图阁学士知澶州。召权知开封府。终知审官院。《宋史》卷三○一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10—1087 【介绍】: 宋郓州须城人,字辅之。仁宗景祐元年进士。初为平阴簿,后历知州县。迁起居舍人,同知谏院,转吏、礼二部郎中。尝请汰滥官冗兵,禁奢靡,又屡上疏劝皇太后还政英宗。论大事无所顾忌,然词气平和,多被采纳。后出知应天府,徙江宁。神宗朝,累官判太常寺,留守南京。后知青州提举宫观,以正议大夫致仕。有《东原录》、《周易补注》等。全宋诗
龚鼎臣(一○一○~一○八六),字辅之,郓州须城(今山东东平)人。仁宗景祐元年(一○三四)进士。嘉祐六年(一○六一),同知谏院,出为淮南路体量安抚使(《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九四)。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知应天府(同上书卷二○四),徙江宁。神宗时历知兖州、青州。元丰八年(一○八五)致仕(同上书卷三六一)。哲宗元祐元年卒,年七十七。有《东原集》五十卷,已佚。今存《东原录》一卷。事见宋刘挚《忠肃集》卷一三《龚公墓志铭》,《宋史》卷三四七有传。全宋文·卷九三一
龚鼎臣(一○一○——一○八六),字辅之,郓州须城(今山东东平)人。景祐元年第进士,为平阴县主簿,历知莱芜、濛阳县、渠州。召还,擢起居舍人、知谏院,寻判登闻鼓院,拜户部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改集贤修撰、知应天府,徙江宁府。拜谏议大夫、京东路安抚使,知青州。以正议大夫致仕,元祐元年十二月卒,年七十七。著有《东原集》五十卷,《谏草》三卷,《周易补注》三卷,《中说注》三卷,《编年官制图》一卷。见刘挚《正议大夫致仕龚公墓志铭》(《忠肃集》卷一三),《宋史》卷三四七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12—1085 【介绍】: 宋开封咸平人,字君贶,原名拱寿。仁宗天圣八年登进士第一。庆历间,累官翰林学士,知开封府,迁御史中丞。反对庆历新政。新政罢,出知郑、澶等州。至和三年,拜三司使,使契丹。坐事被劾,出任外官多年。神宗熙宁元年召还,王安石言其旧过,复出知应天府。元丰间上言反对保甲法。仕终彰德军节度使。卒谥懿恪。有《治平改鉴》及文集。全宋诗
王拱辰(一○一二~一○八五),字君贶,旧名拱寿,仁宗赐今名,开封咸平(今河南通许)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庆历元年(一○四一)为翰林学士,知审官院。皇祐间出知郑州,徙澶、瀛、并三州。四年(一○五二),为学士承旨兼侍读。至和三年(一○五六),拜三司使,旋出知永兴军,移泰、定二州。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知大名府。神宗熙宁四年(一○七一),判河阳。哲宗即位,徙彰德。元丰八年卒,年七十四。有文集七十卷,已佚。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二○《王懿恪公拱辰传》,《宋史》卷三一八有传。今录诗六首。全宋文·卷一○二七
王拱辰(一○一二——一○八五),字君贶,原名拱寿,仁宗赐今名,开封咸平(今河南开封)人。天圣八年举进士第一,通判怀州,入直集贤院,历盐铁判官、修起居注、知制诰。庆历元年,为翰林学士,权知开封府,拜御史中丞。后以翰林学士权三司使,出知郑、澶、瀛、并州。使契丹还,除宣徽北院使。元丰初,转南院使,再判大名,改武安军节度使。元丰八年徙彰德军节度使,加检校太师,是年卒,年七十四。有《治平政鉴》十篇,内、外制集各五卷,奏议十卷,文集七十卷。见刘敞撰《王开府行状》(载《公是集》卷五),《宋史》卷三一八本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青州临淄人,字周翰。登进士第。仁宗时历国子监直讲、宗正寺主簿、崇政殿说书、宗正丞等职。时赵元昊反宋,师民上书陈十五事。累请补郡,除龙图阁直学士、知耀州。三迁刑部郎中,复领宗正。为人淳静刚敏,举止凝重,学问精博,志尚清远。卒年六十九。有文集。全宋诗
赵师民,字周翰,青州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人。仁宗天圣末进士(《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三五),孙奭辟兖州说书,领诸城主簿。年五十来京师,庞籍、韩琦等荐为国子监直讲。庆历二年(一○四一)以著作佐郎为宗正寺主簿加崇文院检讨为崇政殿说书(同上书),迁宗正丞。累迁天章阁待制,同判宗正寺。皇祐五年(一○五三),除龙图阁直学士,知耀州(同上书卷一七五)。三迁刑部郎中,复领宗正。卒,年六十九(《东都事略》卷六○)。有集三十卷,已佚。《宋史》卷二九四有传。全宋文·卷三五八
赵师民,字周翰,青州临淄(今山东淄博)人。九岁能属文。天圣末举进士,孙奭辟兖州说书,领诸城主簿。学问精博,奭自以为不及。除齐州推官、青州教授。年五十来京师,受荐为国子监直讲。迁崇文院检讨、崇政殿说书,又迁宗正丞。后为天章阁侍讲,进待制、同判宗正寺。在经筵十馀年,甚见器重,仁宗目之为「儒林盛德」。累请补郡,除龙图阁直学士、知耀州。三迁刑部郎中,复领宗正,卒,年六十九。有集三十卷。《宋史》卷二九四有传,又见《东都事略》卷六○本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建州浦城人,字子礼。同里杨亿厚礼之,以为非门下少年所能企及。累官光禄卿,以礼部侍郎致仕。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15—1075 【介绍】: 宋开封人,字君锡。仁宗景祐元年进士。以荐为集贤校理、提点开封府界,督吏捕盗,尽得之。为淮南转运使,两浙饥,移淮粟赈赡。神宗时累官龙图阁直学士、知河南府,严整吏习,号为治办。然用法刻深,烦碎无大体,唯厚结中人。权发遣开封府卒。全宋诗
李中师(一○一五~一○七五),字君锡,开封(今属河南)人。仁宗景祐元年(一○三四)进士。充集贤校理,提点开封府界诸县。擢三司度支判官,为淮南转运使,徙河东转运使。英宗即位,除天章阁待制、陕西都转运使,知澶州、河南府。神宗即位,迁给事中,除龙图阁直学士,充群牧使,兼知审官东院。熙宁八年权发遣开封府(《开封府题名记碑》),卒,年六十一。事见《祠部集》卷三四《李公行状》,《宋史》卷三三一有传。今录诗二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密州安丘人,字君倚。杨光辅子。以五经举进士及第。为枝江尉,迁大理寺丞,入为国子监直讲。仁宗时为崇政殿说书,久之,进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皆兼侍讲。在经筵二十七年,讲说一以注疏为主,无他发明。累迁给事中。卒年七十余。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18—1089 【介绍】: 宋寿州人,字晦叔。吕公弼弟。仁宗时登进士第。英宗时知蔡州。神宗立,召为翰林学士。熙宁初,知开封府,为御史中丞。反对行青苗法,言吕惠卿奸邪不可用,出知颍州。起知河阳,召还知审官院,寻同知枢密院事。哲宗元祐元年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与司马光同辅政,废除新法。三年,恳辞位,拜司空、同平章军国事。卒谥正献。全宋诗
吕公著(一○一八~一○八九),字晦叔,寿州(今安徽凤台)人。仁宗时以父荫补奉礼郎。举进士,通判颍州。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知开封府。二年,为御史中丞,出知颍州。八年,入为翰林学士承旨,改知审官院,同知枢密院事。元丰五年(一○八二),除资政殿学士、定州安抚使。徙扬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三年,拜司空、同平章军国事。四年卒,年七十二。谥正献。《东都事略》卷八八、《宋史》卷三三六有传。今录诗十八首。全宋文·卷一○九二
吕公著(一○一八——一○八九),字晦叔,夷简子,寿州(治今安徽寿县)人。登进士第,召试馆职,不就。通判颍州,与郡守欧阳修为讲学友。判吏部南曹,除同文院检讨、同判太常寺,改天章阁待制兼侍读。英宗亲政,加龙图阁直学士,出知蔡州。神宗立,召为翰林学士、知通进银台司。熙宁初,知开封府。二年为御史中丞。以与王安石意见不合,出知颍州、河阳。召还提举中太一宫,迁翰林学士承旨,改端明殿学士,知审刑院,同知枢密院事。元丰五年乞去位,除资政殿学士、定州安抚使。徙扬州。哲宗即位,还朝为侍读,拜尚书左丞、门下侍郎。元祐元年拜尚书左仆射兼中书侍郎。三年拜司空、同平章军国事。四年卒,年七十二。《宋史》卷三三六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19—1079 【介绍】: 宋赵州平棘人,字次道。宋绶子。仁宗宝元二年赐进士及第。为馆阁校勘,出签书集庆军判官。任编修官,预修《新唐书》。英宗治平中,以工部郎中修起居注,并编修《仁宗实录》,判太常寺。神宗时,历史馆修撰、集贤院学士、龙图阁直学士,修《两朝正史》。藏书三万卷,熟于朝廷典故,著书甚多。有《春明退朝录》、《长安志》,辑《唐大诏令集》等。全宋诗
宋敏求(一○一九~一○七九),字次道,赵州平棘(今河北赵县)人,绶子。仁宗时以父荫召试学士院,赐进士及第。为馆阁校勘,后充编修官,预修《唐书》。出知亳州。英宗治平中,累擢知制诰、判太常寺。后出知绛州,寻召还,除史馆修撰、集贤院学士。神宗熙宁十年(一○七七),修仁宗、英宗两朝正史。元丰二年卒,年六十一。著作今存《春明退朝录》三卷、《长安志》二十卷。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一六范镇《宋谏议墓志铭》,《宋史》卷二九一有传。今录诗六首。全宋文·卷一一一四
宋敏求(一○一九——一○七九),字次道,赵州平棘(今河北赵县)人,绶子。天圣三年,以父任为秘书省正字。宝元二年,召试学士院,赐进士第。仁宗朝历官馆阁校勘、集贤校理、知太平、亳州,累迁至工部郎中。治平初,同修起居注,知制诰。熙宁中,除史馆修撰、集贤院学士,加龙图阁直学士。元丰二年卒,年六十一,赠礼部侍郎。敏求学识博洽,著述甚丰。尝奉诏修《两朝正史》,预修《新唐书》,补唐武宗以下六世《实录》百四十八卷,辑《唐大诏令》百三十卷,另著有《书闱集》十二卷、《后集》六卷、《西垣制集》十卷、《东观绝笔集》二十卷、《东京记》三卷、《閤门仪制》十三卷、《长安志》二十卷(存)、《河南志》二十卷(今存本不分卷)、《春明退朝录》二卷(存)等。见范镇《宋谏议敏求墓志铭》(《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一六),《苏魏公集》卷五一《龙图阁直学士修国史宋公神道碑》,《宋史》卷二九一《宋绶传》附子敏求传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洛阳人,字元甫。赵安仁子。以父奏为秘书省正字、同判太常寺。召试赐进士及第。擢集贤校理,历京西陕西路提点刑狱、荆湖南路转运使,知同、陕、相等州。所至为政不甚力,然善委任佐属,禄赐多分赡族人。累官工部侍郎、知濠州,卒。全宋文·卷四一四
赵良规,字元甫,河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仁宗时父安仁奏为秘书正字、同判太常寺。召试,赐进士及第。景祐中,为集贤校理兼宗正丞,预修《会要》。出通判蕲州,徙河南府。知泰、滁二州。权判三司开拆司、度支勾院、直集贤院,至和二年,出知庐州。嘉祐中改直秘阁、同判宗正事。迁秘书监,知同、陕、相三州。进太子宾客、权判殿中省。迁尚书工部侍郎、判本部、知濠州,卒。《宋史》卷二八七《赵安仁传》有附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河南缑氏人,字仲华。陈光现子。仁宗宝元元年进士。累迁判大理事。任刑法二十余年,朝廷有大疑狱,必召与议,太素推原人情以傅法意,众皆释然,自以为不及。历知江阴军、兖州、明州,有治绩。终尚书兵部郎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泉州晋江人,字令绰。曾公亮子。以荫知咸平县,民诣府诉雨伤麦,因亲赴田里,辨其虚实,得蠲赋。除秘阁修撰、提点开封府界镇县。时保甲法行,孝宽榜十七县,揭赏告捕煽惑者。累迁枢密都承旨。后以端明殿学士知河阳,徙郓州。复以吏部尚书召,道卒,年六十六。全宋诗
曾孝宽(一○二五~一○九○),字令绰,一作公绰(《东都事略》卷六九本传),晋江(今福建泉州)人。以荫知桐城、咸平二县。神宗熙宁三年(一○七○)为秘阁校理(《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一五),提点开封府界诸县镇事。五年,擢龙图阁待制、枢密都承旨。八年,进枢密直学士,同签书枢密院事(同上书卷二七一)。元丰三年(一○八○),知河阳(同上书卷三○三)。历知陈、秦等州。六年为吏部尚书(同上书卷三三八)。哲宗元祐二年(一○八七)知颍昌府(同上书卷四○一)。五年,徙成德军(同上书卷四三八),召为吏部尚书,道卒(同上书卷四四六),年六十六。《宋史》卷三一二有传。今录诗二首。全宋文·卷一五二八
曾孝宽(一○二五—— 一○九○),字令绰,一字公绰,泉州晋江(今福建泉州)人。公亮子。以荫知桐城县。选知咸平县,有政绩。入知审官东院,判刑部。熙宁五年,迁枢密都承旨。擢拜枢密直学士、签书枢密院。元丰元年,自陈州知秦州,又以端明殿学士改知河阳。五年,徙知郓州。其后又历知邓州,颍昌府、永兴军、秦州、成德军。元祐五年六月,以吏部尚书召,道卒,年六十六。赠右光禄大夫。《宋史》卷三一二《曾公亮传》有附传。又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四三,《北宋经抚年表》卷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