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21,分22页显示  上一页  2  3  4  5  6  8  9  10  11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士服
十恶
承重
三途
凌烟阁
凌迟
国子监
开运
君母
驿传
仕女
喝道
七经
袭爵
至养
《漢語大詞典》:士服
封建时代士人的服饰。国语·周语上“ 晋侯 端委以入” 三国 吴 韦昭 注:“説云:‘衣玄端,冠委皃,请侯祭服也。’ 昭 谓:此士服也。诸侯之子未受爵命,服士服也。”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元旦朝会:“车驾坐 大庆殿 ,有介胄长大人四人,立于庙角,谓之镇殿将军。诸国使入贺殿庭。列法驾仪仗,百官皆冠冕朝服,诸路举人解首,亦士服立班,其服二量冠、白袍青缘。”
《國語辭典》:十恶(十惡)  拼音:shí è
古代最严重的十大罪行。《隋书。卷二五。刑法志》:「又置十恶之条……,一曰谋反,二曰谋大逆,三曰谋叛,四曰恶逆,五曰不道,六曰大不敬,七曰不孝,八曰不睦,九曰不义,十曰内乱。」元。李行道《灰阑记》第二折:「你药杀亲夫,这是十恶大罪哩!」
《國語辭典》:承重  拼音:chéng zhòng
1.承受重量。如:「这栋建筑有坚固的承重结构。」
2.承受宗庙与丧祭的重任,通常指隔代承受。如当事人与其父都是嫡长子,而其父先死,其祖去世时,当事人需承受宗庙与丧祭的重任,为「承重孙」。如其父与其祖父都先死,曾祖父去世时,其人为「承重曾孙」。《幼学琼林。卷三。疾病死丧类》:「长子已死,嫡孙承重。」
《漢語大詞典》:三途
(1).亦作“ 三涂 ”。佛教语。即火途(地狱道)、血途(畜生道)、刀途(饿鬼道)。 晋 郗超 《奉法要》:“十恶毕犯,则入地狱。抵揬强梁,不受忠諫,及毒心内盛,狥私欺紿,则或堕畜生;或生蛇虺。慳贪专利,常苦不足,则或堕饿鬼……此谓三涂,亦谓三恶道。” 唐 湛然 止观辅行传弘决卷一之三:“《四解脱经》以三途名火、血、刀也。” 明 汪廷讷 《狮吼记·冥游》:“三途渺渺苦无边,长夜漫漫几时晓。” 清 姚鼐 《罗两峰鬼趣图》诗:“幻作三途业,何异景罔两。”
(2).指封建时代取得官职的三条途径:举荐、征辟、科甲。《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九:“话説自 汉 以前,人才只是举荐、征辟……自 唐 宋 以来,俱重科名。虽是别途进身,尽能致位权要,却是惟以此为华美。往往有只为不得一第,情愿老死京华的。到我国朝初时,三途并用。”
《國語辭典》:凌烟阁(凌煙閣)  拼音:líng yān gé
位于今陕西省长安县内,唐太宗为表彰功臣勋绩所建的楼阁。内悬挂二十四名功臣的画像,由阎立本绘,唐太宗亲自作赞,褚遂良题阁。《新唐书。卷二。太宗本纪》:「戊申,图功臣于凌烟阁。」唐。白居易 题酒瓮呈梦得诗:「凌烟阁上功无分,伏火炉中药未成。」后泛指表彰功臣的殿阁。宋。汪藻醉别刘季高侍郎诗:「英姿合上凌烟阁,巧谮曾遭偃月堂。」
《國語辭典》:凌迟(凌遲)  拼音:líng chí
1.一称古代的酷刑。历代行刑之法不一,但求使被杀之人受尽痛苦,慢慢死去。有的先将犯人肢体斩断,后割咽喉;有的以刀剐头、脸,断手足,剖胸腹,再砍头。《宋史。卷一九九。刑法志一》:「凌迟者,先断其支骿,乃抉其吭,当时之极法也。」元。关汉卿《窦娥冤》第四折:「合拟凌迟,押付市曹中,钉上木驴,剐一百二十刀处死。」也作「凌持」、「陵迟」。
2.欺凌虐待。《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小孙屠。第一五出》:「事到头来,全无区处,受尽凌迟,如今悔之无及。」元。高文秀《諕范叔》第四折:「去年将小子痛凌迟,今日教你也知滋味。」
3.败坏、衰败。《汉书。卷二三。刑法志》:「今堤防凌迟,体制未立,死刑过制,生刑易犯。」
《國語辭典》:国子监(國子監)  拼音:guó zǐ jiàn
我国封建时代的教育管理机关和最高学府。隋、唐、宋、元、明、清称国子监。晋称国子学,北齐称国子寺。清末改革学制,自光绪三十二年起设学部,国子监并入学部。
《國語辭典》:开运(開運)  拼音:kāi yùn
1.开创新机运。《南史。卷四。齐高帝本纪。论曰》:「齐高帝基命之初,武功潜用,泰始开运,大拯时艰。」隋。薛道衡〈老氏碑〉:「自我开运,耀德戢兵。」
2.年号:(1)五代晋出帝的年号(西元944~946)。(2)西夏景宗的年号(西元1034)。
《漢語大詞典》:君母
(1).封建宗法制,庶子称父之正妻为君母。仪礼·丧服:“﹝小功﹞君母之父母、从母。” 郑玄 注:“君母,父之适妻也。”
(2).对母为国君夫人者的称呼。《左传·哀公十六年》:“ 蒯聵 得罪于君父、君母,逋窜于 晋 。”按,此君母指 卫灵公 之夫人 南子 。
《國語辭典》:驿传(驛傳)  拼音:yì chuán
古代官方为传递文书或接待官员往来而设的交通机构。最迟源于春秋、战国时代,至清末改办邮局后废除。
《國語辭典》:仕女  拼音:shì nǚ
1.官宦人家的女子。元。石君宝《曲江池》第一折:「你看那王孙蹴鞠,仕女鞦韆。」
2.以古代贵族妇女或美女为题材的国画。也作「士女」。
《國語辭典》:喝道  拼音:hè dào
旧时官吏出行,前导的仪卫大声吆喝,叫行人让路,称为「喝道」。《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九:「只听得喝道之声,牢中人乱窜了去,喊道:『知县相公来了。』」
《漢語大詞典》:七经(七經)
(1). 汉 以来历代封建王朝所推崇的七部儒家经典。七经名目,历来说法不一。 东汉 《一字石经》仪礼春秋《公羊》论语后汉书·张纯传 唐 李贤 注作《乐》春秋论语; 宋 刘敞 《七经小传》周礼仪礼礼记《公羊》论语; 清 康熙 《御纂七经》春秋周礼仪礼礼记
(2).道家七类经书。即《仁经》《礼经》《信经》《义经》《智经》《德经》《道经》。见云笈七籤卷九。
(3).佛家净土宗的七种经典。即《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大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称赞净土佛摄授经》《鼓音声王陀罗尼经》
《漢語大詞典》:袭爵(襲爵)
封建时代,子孙承袭先代的爵位。后汉书·桓帝纪:“ 翼 卒,帝袭爵为侯。”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历法·居第吉凶:“ 成梁 老病死牖下,长子 如松 战殁, 松 胄子名 世忠 当袭爵,而顽嚚无赖,貲产荡尽,遂无人肯保任之。”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史料一·咸丰季年三奸伏诛:“怡亲王 载垣 ,郑亲王 端华 ,皆於 咸丰 初年袭爵。”
《漢語大詞典》:至养(至養)
谓最高的奉养。语本孟子·万章上:“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后因以“至养”称颂封建帝王对父母的孝养。 宋 秦观 《代贺兴龙节表》:“昭哉嗣服,纘六圣之洪休;大矣孝熙,备三宫之至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