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折子  拼音:zhé zi
以白纸折叠而成的册子,分全折五开半及半折三开半两种。封面和封底加贴厚纸,外加硬套。多用于记帐或开列清单等。也作「摺子」。
《國語辭典》:摺子  拼音:zhé zi
1.将纸张摺叠成页的册子。用以记事或开列清单。《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回:「抄了一张清单,一齐开了个白摺子,连这信封在一起,打发人来投递。」也作「折子」。
2.清代官员对皇帝所上的奏章。《文明小史》第四二回:「后来制台又为他特地上了一个摺子,拿他奏派了全省学务总办一席。」
3.吴语。指米店中卷成筒形用以存米的芦席。《儒林外史》第二二回:「第二日清早,卜诚起来,扫了客堂里的地,把囤米的摺子搬在窗外廊檐下。」
《漢語大詞典》:卷面(捲麵)
一种制成短条并包卷成圆筒状的干面条。
(1).卷宗的封面。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释卷案》:“俱先后依次,粘连成卷,上用卷面,待审。”
(2).试卷的封面。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时事·刘庸夫:“作《定安策》,凡二千二百八十一字,録於卷面,注里居寓所。”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棘闱志异》“ 严十三 言其秋试时” 葵园主人 兰岩氏 注:“ 乾隆 丙子科, 顺天 乡试,有大书于卷面者,曰 黄四姑娘 开拆,见蓝榜。”
(3).指答卷的外观。《上海市一九八三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学语文试题·作文要求三》:“字迹清楚,卷面整洁,注意格式。”
《漢語大詞典》:邮折(邮摺)
为一定主题特制的,插贴相关主题邮品,并盖邮政日戳或纪念邮戳的折叠式硬纸卡。
邮摺:邮品的一种。比明信片稍大。折子的封面和底印有精美图案,内贴邮票。《人民邮电》报1991.1.8:“加上首日封、邮摺等邮品售量,总营业额达60多万元。”
《國語辭典》:装帧(裝幀)  拼音:zhuāng zhèng
书画、书籍的装潢设计。
《國語辭典》:封底  拼音:fēng dǐ
书刊的背面,即跟封面相对的一面。如:「这本书的封底附有作者的简介。」
《漢語大詞典》:签条(簽條)
(1).贴在卷轴及书籍封面上的字条。 章士钊 《苏报案始末记叙》:“吾为题《革命军》签条。” 鲁迅 《书信集·致郑振铎》:“序文我想还是请 建功兄 写一写。签条则请 兼士 。” 巴金 《家》十一:“祖父方才给我的一本线装书,我看了封面上白纸签条的题名《刘芷唐先生教考戒淫浅训》就觉得头痛。”
(2).写有文字、贴在封套正中的纸片。《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三回:“我便过去,见已套好了一大叠帖子,签条也粘好了,旁边一本簿子,开列了人名,我便照写了。”
(3).由主管人批注意见的纸片。 郭沫若 《洪波曲》第七章六:“他拿起茶几上的一支粗大的红蓝铅笔准备要在签条上写,‘一万五千块钱,可够吧?唵?’”
《漢語大詞典》:邮摺(郵摺)
邮品的一种。比明信片稍大。折子的封面和底印有精美图案,内贴邮票。《人民邮电》报1991.1.8:“加上首日封、邮折等邮品售量,总营业额达60多万元。”
《國語辭典》:旋风装(旋風裝)  拼音:xuàn fēng zhuāng
一种图书装订的方法。把长卷折叠成册,外加封面,使首页和末页相连缀,翻阅时,循环不断,状如旋风。
《國語辭典》:线装书(線裝書)  拼音:xiàn zhuāng shū
以线装方式装订的书籍,称为「线装书」。
《国语辞典》:封面人物  拼音:fēng miàn rén wù
书籍、杂志封面上照片的人物。如:「电脑被选为时代杂志的封面人物,是最令人惊异的事。」
《国语辞典》:封面女郎  拼音:fēng miàn nǚ láng
照片被用做游艺刊物封面的时髦女子。如:「本期时尚杂志的封面女郎就是那位当红的金嗓歌后。」
《国语辞典》:黄皮书(黄皮书)  拼音:huáng pí shū
1.法国政府所公布的正式文书。因封面为黄色,故称为「黄皮书」。
2.出入境时所需具备的个人防疫注射證明书。其封面为黄色,故称为「黄皮书」。
《国语辞典》:饬呈(饬呈)  拼音:chì chéng
派人呈送的信件封面上之用语。
《国语辞典》:平装书(平装书)  拼音:píng zhuāng shū
以单层纸做封面的平价书。相对于精装书而言。如:「平装书虽较便宜,但装订较差,不便于久藏。」也称为「平装本」。
《国语辞典》:书面纸(书面纸)  拼音:shū miàn zhǐ
原为专作平装书籍封面的用纸。今多作为绘制海报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