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995,分67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7  8  9  10 下一页
词典(续上)
上封
封题
疏封
封君
东封
封植
囊封
不封
封殖
封二
封豕
受封
尘封
泥封
尧封
《漢語大詞典》:上封
(1).谓帝王登 泰山 筑坛祭天。史记·孝武本纪:“ 汉 主亦当上封,上封则能僊登天矣。”
(2).上封事。古代臣下上书言事时,将奏章用皂囊缄封呈进,以防泄漏,谓之“上封事”。 唐 刘禹锡 《苏州谢恩赐加章服表》:“务进者争先,上封者潜毁。功言易信,孤愤难申。” 宋 司马光 《答彭朝议寂书》:“虽然朝廷近发詔书,溥覃四海;虽市廛畎亩之民,皆得直上封言事。”
《國語辭典》:封题(封題)  拼音:fēng tí
1.封信题名。唐。白居易 与元微之书:「信手把笔,随意乱书,封题之时,不觉欲曙。」
2.科举时将所出的题目,封缄于函套中,以求保密。明。李东阳《麓堂诗话》:「元季国初,东南人士重诗社,每一有力者为主,聘诗人为考官,隔岁封题于诸郡之能诗者。」
《漢語大詞典》:疏封
分封。帝王把土地或爵位分赐给臣子。 唐 元稹 《追封王蟠母李氏等》:“朕宅帝位,思弘大孝,乃詔执事,追用疏封。” 唐 白居易 《崔元备张惟素郑覃陆瀍韦弘景赐爵制》:“赏不敢忘,爵不敢爱,尔宜疏封,服命而扬之。” 宋 张孝祥 《画堂春·上老母寿》词:“看取疏封汤沐,何妨频棹觥舡。”
奏疏;奏章。
《國語辭典》:封君  拼音:fēng jūn
旧时子孙贵显,其祖或父受有封典的,称为「封君」。《红楼梦》第四五回:「家去一般也是楼房厦厅,谁不敬你,自然也是老封君似的了。」也称为「封翁」。
《漢語大詞典》:东封(東封)
汉 司马相如 临终前作《封禅文》,盛颂 汉 德宏大,请 武帝 东幸封 泰山 、禅 梁父 、以彰功业。 相如 卒后八年, 武帝 从其言,东至 泰山 行封禅事。事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后因以“东封”谓帝王行封禅事,昭告天下太平。 南朝 陈后主 《入隋侍宴应诏》诗:“太平无以报,愿上东封书。” 宋 陆游 《道室杂题》诗之三:“服之刀圭齿髮换,要看东封告太平。” 明 高明 《琵琶记·杏园春宴》:“时清莫报君恩重,惟有一封书上劝东封。” 章炳麟 《时危》诗之三:“笑杀后来 陈叔寳 ,献书犹自请东封。”
《漢語大詞典》:封植
见“ 封殖 ”。
《國語辭典》:封殖  拼音:fēng zhí
1.聚敛财物。隋。卢思道劳生论〉:「冠帻劫人,厚自封殖。」
2.栽培。《左传。昭公二年》:「宿敢不封殖此树,以无忘角弓。」
《漢語大詞典》:囊封
封事。 宋 王庭圭 《送胡邦衡之新州贬所》诗:“囊封初上九重关,是日清都虎豹闲。”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洪君畴:“次月囊封言古今为天下患者三:宦官也;外戚也;小人也。”明史·文苑传一·徐一夔:“往 宋 极重史事……侍从之直前启事,中外之囊封匭奏,下至钱穀、甲兵、狱讼、造作,凡有关政体者,无不随日以録。”参见“ 封事 ”。参阅 宋 戴埴 鼠璞·封章
分類:封事
《漢語大詞典》:不封
不聚土筑坟。《易·繫辞下》:“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
《國語辭典》:封殖  拼音:fēng zhí
1.聚敛财物。隋。卢思道劳生论〉:「冠帻劫人,厚自封殖。」
2.栽培。《左传。昭公二年》:「宿敢不封殖此树,以无忘角弓。」
《漢語大詞典》:封二
书刊封面的背页。
分類:书刊封面
《國語辭典》:封豕  拼音:fēng shǐ
大猪。《左传。定公四年》:「吴为封豕长蛇,以荐食上国。」《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罥騕袅,射封豕。」
《国语辞典》:受封  拼音:shòu fēng
原指周代诸侯接受天子分封爵禄领地。后世引申为接受皇帝的赏赐。如:「汉代张骞因出使西域有功,而受封为博望侯。」宋。欧阳修〈泷冈阡表〉:「而赐爵受封,显荣褒大。」
《國語辭典》:尘封(塵封)  拼音:chén fēng
1.搁置已久,被尘土盖满。《宋史。卷一四一。乐志》:「移眄俄空,宝鉴脂泽尘封。」《聊斋志异。卷一。狐嫁女》:「此世传物,什袭已久。缘明府辱临,适取诸箱簏,仅存其七,疑家人所窃取,而十年尘封如故,殊不可解。」
2.尘世。晋。释慧远〈沙门不敬王者论〉:「反本求宗者,不以生累其神;超落尘封者,不以情累其生。」
《國語辭典》:泥封  拼音:ní fēng
古人公私简牍大都写在竹简、木札上,封发时多用绳索捆绑,而在绳的打结处封以黏土并加印于上,以防私拆,称为「泥封」。
《國語辭典》:封泥  拼音:fēng ní
古人未有纸时,以简素传递信息,为防私拆,在绳结开启处,以泥封紧,加盖印章,故称为「封泥」。其残存者,对古代文字及官爵、地名的研究,颇有助益,如马王堆一号墓「轪侯家丞」封泥。
《國語辭典》:尧封(堯封)  拼音:yáo fēng
相传尧传位于舜时,天下划分为十二州,每州表封一山,以作祭祀。故后称旧有的版图或故国。唐。杜甫 诸将诗五首之三:「沧海未全归禹贡,蓟门何处尽尧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