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抚军(撫軍)  拼音:fǔ jūn
1.抚慰军士。《左传。闵公二年》:「大子奉冢祀……,君行则守,有守则从,从曰抚军,守曰监国。」《国语。晋语一》:「君行,太子从以抚军也。」
2.旧时对巡抚的别称。《儒林外史》第五一回:「祁太爷毛了,只得退了堂,将犯人寄监,亲自坐轿上公馆辕门面禀了抚军。」《浮生六记。卷四。浪游记快》:「城中有何新闻,抚军在辕否?」
《漢語大詞典》:新息
指 东汉 伏波将军 马援 。 援 以战功被封为 新息侯 。 宋 苏轼 《伏波将军庙碑》:“非 新息 苦战,则九郡左袵至今矣。”
《漢語大詞典》:征虏(征虜)
指 东汉 祭遵 。 遵 封征虏将军,取士皆用儒术,对酒设乐,必雅歌投壶。事见后汉书·祭遵传。 清 顾炎武 《上吴侍郎旸》诗:“ 征虏 投壶暇, 东山 赌墅优。”
《漢語大詞典》:九虎
指 王莽 的九个将军。汉书·王莽传下:“﹝ 王莽 ﹞拜将军九人,皆以虎为号,号曰‘九虎’。”后汉书·冯衍传上:“﹝皇帝﹞破百万之陈,摧九虎之军,雷震四海,席卷天下。”后用以喻强悍之军。 北周 庾信 《周车骑大将军贺娄公神道碑》:“朝兵减灶,夜营多鼓,箭丽六麋,锋摧九虎。” 宋 苏舜钦 《难易言》诗:“排罗婴儿拒九虎,未若以道干贵权。”
《國語辭典》:骁卫(驍衛)  拼音:xiāo wèi
1.旧时称防卫首都或宫廷的军队。《晋书。卷二四。职官志》:「武帝初省,使中军将军羊祐统二卫、前、后、左、右、骁卫等营,即领军之任也。」
2.古时武官的名号。
《國語辭典》:牙门(牙門)  拼音:yá mén
1.古时行军扎营,立牙旗以为军门,称为「牙门」。《后汉书。卷七四上。袁绍传》:「曲义追至界桥,瓒敛兵还战,义复破之,遂到瓒营,拔其牙门。」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诏策》:「警郡守以恤隐,勒牙门以御卫。」
2.旧时官吏办公的地方。《北史。卷二六。宋隐传》:「每日牙门虚寂,无复诉讼者,谓之神门。」宋。钱易《南部新书。庚》:「近俗尚武,是以通呼公府、公门为牙门,字称讹变转为衙。」也作「衙门」。
《漢語大詞典》:大幕
(1).大帐幕。周礼·天官·掌次“凡祭祀,张其旅幕” 汉 郑玄 注:“旅,众也。公卿以下即位所祭祀之门外以待事,为之张大幕。”
(2).指将军幕府。 唐 李频 《送凤翔范书记》诗:“大幕来相辟,高人去自由。”
(3).大漠。大沙漠。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驃骑将军 去病 率师,躬将所获 荤粥 之士,约轻齎,絶大幕,涉获 章渠 。”汉书·五行志中之下:“﹝ 武帝 ﹞遣大将军 卫青 、 霍去病 攻 祁连 ,絶大幕,穷追单于,斩首十餘万级。” 颜师古 注:“幕,沙磧也。”
《漢語大詞典》:征镇(征鎮)
(1). 魏 晋 以来,将军、大将军的称号,有征东、镇东、征西、镇西之类,监临军事,守卫地方,总称征镇。《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髦传》:“今羣公卿士,股肱之辅,四方征镇宣力之佐,皆积德累功,忠勤帝室。”后因以称地方长官。晋书·怀帝纪:“帝谓使者曰:‘为我语诸征镇,若今日尚可救,后则无逮矣。’时莫有至者。”
(2).指征镇统辖的地区或人民。新唐书·狄仁杰传:“今边垂未寧,宜宽征镇之徭,省不急之务。” 宋 陆游 《桃园忆故人》词之五:“泪尽 两河 征镇,日望中兴运。”
《漢語大詞典》:左军(左軍)
(1).古代三军中的左翼军。左传·桓公五年:“秋,王以诸侯伐 郑 , 郑伯 御之。王为中军; 虢公林父 将右军, 蔡 人 卫 人属焉; 周公黑肩 将左军, 陈 人属焉。”
(2).鸭的别名。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上:“有 张元裕 云: 邓雍 尝有柬招渠曰:‘今日偶有惠左军者,已令具麵,幸过此同享。’初不识左军为何物,既食乃鸭也。问其所名之出,在鹅之下,且 淮 右皆有此语……俗人以 泰山 有 丈人观 ,遂谓妻母为泰水,正可与左军为对也。”按 晋 王羲之 官右军将军,爱鹅,世因亦称鹅为右军,后遂推而及鸭,称为左军。
《漢語大詞典》:云麾(雲麾)
古将军名号。 南朝 梁 置, 陈 承 梁 制。 唐 时定为武散阶,从三品上。 唐 书法家 李邕 书有《云麾将军李思训碑》《云麾将军李秀碑》,后因以“云麾”泛指称颂 李 氏功业的碑铭。 金 元好问 《蓟北杜国宝以真定教官李进之所撰大父中宪公及其先人帅府从事行状见示》诗之三:“长留 北海 文章在,千古云麾有姓名。”参见寰宇访碑录·唐金石萃编卷七二、八五。
分類:将军时定
《國語辭典》:巡捕  拼音:xún bǔ
1.巡查搜捕。元。李致远《还牢末。楔子》:「谁想拳头上没眼,把他打死了,被巡捕官军将我拿住。」
2.职官名:(1)清代维持京师治安的官。(2)清代将军、总督、巡抚的僚属。分文武两类,文巡捕掌传宣,武巡捕掌护卫。
3.清末租界中外国人雇用的警察。
《國語辭典》:游击(游擊)  拼音:yóu jí
见机行动,出没无常的袭击。如:「游击战」、「我军在敌后以游击的方式进行破坏。」
《國語辭典》:幢盖(幢蓋)  拼音:chuáng gài
旌旗和曲柄的蓬盖。古为将军刺史的仪仗。《晋书。卷六三。李矩传》:「藩表元帝,加矩冠军将军,轺车幢盖,进封阳武县侯,领河东、平阳太守。」《文选。潘岳。马汧督诔》:「圣朝畴咨,进以显秩,殊以幢盖之制。」
《漢語大詞典》:镇军(鎮軍)
(1).古代将军名号。 三国 魏 以 陈群 为镇军大将军,领中护军,录尚书事。见三国志·魏志·陈群传。历代均有镇军将军, 宋 以后无。
(2). 清 代总兵的俗称。《冷眼观》第二一回:“没有隔几天,就先把自己的命革掉了……是 吴元愷 镇军亲身去逮捕的。”
《漢語大詞典》:四府
(1). 西汉 以丞相、御史、车骑将军、前将军府为四府。汉书·赵充国传:“詔举可护羌校尉者,时 充国 病,四府举 辛武贤 小弟 汤 。” 王先谦 补注引 胡三省 曰:“丞相、御史、车骑将军、前将军府也。”
(2). 东汉 以太尉、司徒、司空、大将军(或太傅)府为四府。后汉书·赵典传:“ 建和 初,四府表荐,徵拜议郎,侍讲禁内,再迁为侍中。” 李贤 注:“四府,太尉、司徒、司空、大将军府也。”后汉书·虞诩传:“ 脩 ( 李脩 )善其言,更集四府,皆从 詡 议。” 李贤 注:“四府谓太傅、太尉、司徒、司空之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