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小吃  拼音:xiǎo chī
1.简单价廉的菜肴。如:「经济小吃」、「家常小吃」。
2.特指冷盘、点心之类的食物。
3.简单、随意的食用。如:「连吃几天大餐,今天暂且小吃一番!」
《高级汉语词典》:小吃部  拼音:xiǎo chī bù
非正式的餐室,尤指在旅馆或俱乐部中的餐室
《国语辞典》:添案小吃  拼音:tiān àn xiǎo chī
佐酒的小菜。《醒世恒言。卷七。钱秀才错占凤凰俦》:「三汤十菜,添案小吃,顷刻间,摆满了桌子,真个咄嗟而办。」
分类:佐酒小菜
《国语辞典》:米线(米线)  拼音:mǐ xiàn
米粉。云南小吃称之为「米线」。
《國語辭典》:零食  拼音:líng shí
正餐外的零星食品。如:「爱吃零食是不好的习惯。」也作「零嘴」。
《國語辭典》:甜品  拼音:tián pǐn
甜味的点心。
分類:小吃
《国语辞典》:蚵仔面线(蚵仔面线)  拼音:é zǐ miàn xiàn
一种传统小吃。先将牡蛎沾太白粉和匀,再加入面线中熬煮成糊状,并酌取虾米、蒜头、醋、酱油等,加以调味而成。
《国语辞典》:合菜戴帽  拼音:hé cài dài mào
一种北平小吃。合菜包括豆芽菜、粉丝、干丝、木耳丝等,上盖一张蛋皮,如同戴帽,再包饼吃。
《国语辞典》:炒肝儿(炒肝儿)  拼音:chǎo gān ér
一种北平风味的小吃。用猪肝、猪肠加大蒜等佐料烩炒而成的食品。
《国语辞典》:碗粿  拼音:wǎn guǒ
一种民间小吃。将在来米粉与滚水搅拌均匀,加入猪油、香菇、猪绞肉、红葱头、虾米等馅料,放入锅内蒸制而成。
《国语辞典》:刈包  拼音:yì bāo
一种台湾小吃。将半圆形的包子割开,夹进猪肉、酸菜、花生粉等馅料而成的面食。习俗上是在农历十二月十六日尾牙时吃。也称为「割包」、「虎咬猪」。
《国语辞典》:棺材板  拼音:guān cai bǎn
1.棺材。
2.比喻人面无表情。如:「瞧他那一付棺材板似的脸孔,不知道又是谁招惹了他?」
3.一种小吃点心。将炸熟的方形面包挖空,填入奶油面糊,配上鸡肝、豌豆、虾仁、马铃薯、花枝等材料,再将原挖出的面包片覆盖上。因形状与过程像棺材封棺一样,故称为「棺材板」。流行于台南市一带。早期也称为「鸡肝板」。
《国语辞典》:合子饼(合子饼)  拼音:hé zi bǐng
一种东北小吃。将菠菜加碎绞肉、粉丝等作成馅,烙熟成的饼。也称为「合子」、「盒子」。
《国语辞典》:蚵仔煎  拼音:é zǐ jiān
一种小吃。以鲜蚵、青菜、鸡蛋、太白粉等材料煎制而成。
《国语辞典》:担仔面(担仔面)  拼音:dàn zǐ miàn
一种台南小吃。以油面加上少许由沙锅燉出的肉燥制成。因早期是以担子挑著沿街贩卖,故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