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韵府拾遗 庚韵》:小平
水经注汉武帝时封济北王子刘遂为侯王莽之所谓治平矣俗谓之小平也
分类:小平
《漢語大詞典》:小平津
在今 河南省 孟津县 东北 黄河 上。 东汉 灵帝 时于此设关,为 河南 八关之一。后汉书·灵帝纪“置八关都尉官” 唐 李贤 注:“八关谓 函谷 、 广城 、 伊闕 、 大谷 、 轘辕 、 旋门 、 小平津 、 孟津 也。”参阅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河南·孟津县》
《漢語大詞典》:小平钱(小平錢)
古代货币名。每钱值一。宋史·食货志下二:“ 政和 元年詔:‘钱重则物轻,钱轻则物重,其势然也。今诸路所铸小平钱,行之久而无弊,多而不壅,为利博矣。’”
分類:货币值一
《国语辞典》:小平头(小平头)  拼音:xiǎo píng tóu
指理成短发,头顶推平的发型。如:「退伍后,他还是延续军中习惯,留了个小平头。」
《漢語大詞典》:邓小平文选
邓小平的主要著作集。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编辑。共三卷。1989-1993年出版。收入1938-1992年2月的著作二百零五篇。是邓小平理论的集中体现。
《漢語大詞典》:邓小平
(1904-1997)马克思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四川广安人。1920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先后领导了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第八军。由于拥护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被当时的“左”倾领导撤销职务。1934年参加长征,次年出席遵义会议。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总政治部副主任、一二九师政委,同刘伯承共同领导创建了太行、太岳、冀南等抗日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野战军、中原野战军、第二野战军政委,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和中共中央中原局、华东局第一书记,曾参加领导了挺进中原和淮海、渡江等战役。建国后,任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受到不公正的批判和打击,失去一切职务。1973年恢复国务院副总理职务。1975年当选为中共中央副主席,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解放军总参谋长,主持党、国家和军队的日常工作,并着手对“文化大革命”造成的严重混乱局面进行全面整顿。1976年再次遭到错误批判和诬陷,被撤销一切职务。1977年恢复原任的党政军领导职务,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1978年后任全国政协主席、中共中央军委主席、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委主席。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成为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领导全党总结建国以来的历史经验,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坚持科学地认识和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他是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创立者,制订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确立了党在经济、政治、外交、教育、科技、文化、军事、祖国统一、党的建设等方面的一整套方针政策,成功地开辟了在改革开放中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道路。主要著作编为《邓小平文选》(共三卷)。
《漢語大詞典》:邓小平理论
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是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的理论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它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它是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军事、外交、统一战线、党的建设等方面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又是需要从各方面进一步丰富发展的科学体系。它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
《國語辭典》:阳台(陽臺)  拼音:yáng tái
1.楼房的平台。有栏杆,可在此晒衣物,或登眺、乘凉。
2.语出《文选。宋玉。高唐赋序》:「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为男女合欢的处所。元。郑光祖《倩女离魂》第二折:「人去阳台,云归楚峡。」《聊斋志异。卷四。狐谐》:「既不赐见,我辈留宿,宜勿去,阻其阳台。」也称为「巫山」。
3.山名。在湖北省汉川县南。一说在四川省巫山县境。
《漢語大詞典》:王屋
(1).王者所居之屋。史记·周本纪:“﹝ 武王 ﹞既渡,有火自上復于下,至于王屋,流为乌,其色赤,其声魄云。” 裴駰 集解引 马融 曰:“王屋,王所居屋。”
(2).山名。在 山西省 阳城 、 垣曲 两县之间。山有三重,其状如屋,故名。书·禹贡:“ 厎柱 、 析城 ,至于 王屋 。” 唐 卢照邻 《郑太子碑铭》:“左右原野,表里山河。 析城 、 王屋 , 汾川 帝歌。” 清 孔广森 《转连珠》之二:“然而 太形 王屋 , 愚公 之山或移。”
(3).相传 黄帝 曾访道于 王屋山 ,故以泛指修道之山。 唐 王维 《送张道士归山》诗:“先生何处去? 王屋 访 茅君 。” 清 宋琬 《祭沉少参岫阳》诗:“言将归 王屋 ,终老营菟裘。”
《漢語大詞典》:洋台(洋臺)
阳台。楼房的小平台,有栏杆,供晒衣服、乘凉等用。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立此存照”(二)》:“从 杏珍 之箱箧中发现他人寄与之情书一封,原文云:‘……早晨等在洋台上,看你开门,我多看见你芳影,很是快活。’” 茅盾 《虹》十:“通到洋台上的一扇门开着,颀长的一个男子倚在门旁,脸儿向外。”
《國語辭典》:晒台(晒臺)  拼音:shài tái
1.在露天平台以竹木、钢铁等为支架,供作晾晒衣物的地方。如:「下雨了!快把晒台上的衣服收进来。」
2.北方方言。摆脱、搁置不管。如:「这件事有我在,没人敢晒台。」
《国语辞典》:竖毛筋(竖毛筋)  拼音:shù máo jīn
人体皮肤组织之一。由毛囊的基底,斜走于真皮上部的小平滑筋,此筋收缩能使毛竖立,故称为「竖毛筋」。也称为「毛囊筋」、「起毛筋」。
《國語辭典》:交通岛(交通島)  拼音:jiāo tōng dǎo
为便于管理交通,在道路上设置的设施。如中心岛、方向岛、安全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