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小故  拼音:xiǎo gù
1.小原因、小缘故。汉。贾谊《新书。卷四。铸钱》:「凡治不得,应天地星辰有动,非小故也。」《三国志。卷五一。吴书。宗室传。孙静》:「尝以小故与甘宁忿争。」《宋史。卷三九六。列传。程松》:「时松知钱塘县,谄事曦以结侂冑。侂冑以小故出爱姬,松闻,以百千市之,至则盛供帐,舍诸中堂,夫妇奉之谨。」
2.小过失、小过错。《旧唐书。卷一七一。列传。裴潾》:「礼敬宰辅,待以终始,内能大断,外宽小故。」《宋史。卷三一四。列传。范仲淹》:「太后受遗先帝,调护陛下者十馀年,宜掩其小故,以全其德。」
3.《墨经》中的逻辑术语,即必要条件之一。同「大故」相对。《墨子。经说上》:「小故,有之不必然,无之必不然。」
《漢語大詞典》:引子
带领幼雏。 唐 杜甫 《晴》诗之二:“啼乌争引子,鸣鹤不归林。”
分類:引子带领
《漢語大詞典》:忿兵
谓不忍小故而愤怒用兵。《汉书·魏相传》:“争恨小故,不忍愤怒者,谓之忿兵,兵忿者败。”新唐书·褚遂良传:“帝欲自讨 辽东 , 遂良 固劝无行:‘一不胜,师必再兴,再兴,为忿兵。兵忿者,胜负不可必。’”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敌将忿兵,伺其不意可一战擒也。”
《漢語大詞典》:小情
(1).因小故所引起的感情激动。 三国 魏 嵇康 《家诫》:“不堪近患,不忍小情,则议於去就。议於去就,则二心交争。”
(2).私情。《宋书·顾恺之传》:“不宜曲通小情,当以大理为断。” 唐 吴兢 贞观政要·政体:“难违一官之小情,顿为万人之大弊。”
《國語辭典》:焰段  拼音:yàn duàn
宋代杂剧或金代院本中体制较简短的戏。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二五。院本名目》:「又有焰段,亦院本之意,但差简耳。取其如火焰,易明而易灭也。」也作「艳段」。
《國語辭典》:插话(插話)  拼音:chā huà
插入别人的谈话。如:「我们在谈正事,你别插话。」也作「插口」、「插嘴」。
《國語辭典》:得胜头回(得勝頭回)  拼音:dé shèng tóu huí
宋元时期说书人于开讲前,先说一段小故事为引子,导出正文,称为「得胜头回」。《醒世恒言。卷六。小天湾天狐诒书》:「千把个老大家事,弄得七颠八倒,做了一场话柄,故把衔环之事,做个得胜头回。」也称为「笑耍头回」。
《國語辭典》:得胜头回(得勝頭迴)  拼音:dé shèng tóu huí
宋元时说书人于开讲前说个小故事,以导出正文。《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且先引下一个故事来,权做个得胜头回。」也称为「得胜头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