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大通,号善本,俗姓董,颍州(今安徽阜阳市)人。及长,博极群书而无仕宦之意。与弟善思往京师地藏院,选经得度,习毗尼。东游至姑苏,礼圆照于瑞光。神宗元丰七年(一○八四),渡淮,留太守岩。久之,出住双林,迁净慈,寻徙法云寺。为青原下十二世,慧林本禅师法嗣。《五灯会元》卷一六有传。今录偈二首。
禅林僧宝传·卷第二十九
禅师名善本。生董氏。汉仲舒之后也。其先家太康仲舒村。大父琪。父温。皆官于颖。遂为颖人。初母无子。祷于佛像前。誓曰。得子必以事佛。即蔬食。俄娠。及生本骨相秀异。方晬而孤。母育于叔祖玠之家。既长博学。操履清修。母亡哀毁过礼。无仕宦意。辟谷学道。隐于笔工。然气刚不屈。沈默白眼公卿。嘉祐八年。与弟善思。俱至京师。藉名显圣地藏院。试所习为大僧。其师圆成律师惠揖者。谓人曰。本它日当有海内名。乃生我法中乎。圆成使听习毗尼。随喜杂华。夜梦见童子。如世所𦘕善财。合掌导而南。既觉曰。诸佛菩萨。加被我矣。其欲我南询诸友乎。时圆照禅师。道振吴中。本径造姑苏。谒于瑞光。圆照坐定。特顾之。本默契宗旨。服勤五年。尽得其要。其整顿提撕之纲。研练差别之智。纵横舒卷。度越前规。一时辈流。无出其右。圆照倚之。以大其家。以季父事圆通秀公。秀住庐山栖贤。出入卧内。如寂子之于东寺。元丰七年春。绝九江游淮山。遍礼祖塔。眷浮山岩丛之胜。有终焉志。遂居太守岩。久之出世。住婺州双林六年。浙东道俗追崇。至谓傅大士复生。移住钱塘净慈。继圆照之后。食堂日千馀口。仰给于檀施。而供养庄严之盛。游者疑在诸天(或云西天)。时号大小本 神考(或作哲宗)闻其名。有诏住上都法云寺。赐号大通禅师。又继圆通之后。本玉立孤峻。俨临清(或云千众)众。如万山环天柱。让其高寒。然精粗与众共。未尝以言徇物。以色假人。王公贵人。施舍日填门。厦屋万础。涂金镂碧。如地涌宝坊。住八年。请于 朝。愿归老于西湖之上。诏可。遂东还。庵龙山崇德。杜门却扫。与世相忘。又十年。天下愿见。而不可得。独与法子思睿俱。睿与余善。为予言其平生。曰。临众三十年。未尝笑。及闲居时。抵掌笑语。问其故。曰不庄敬。何以率众。吾昔为丛林。故强行之。非性实然也。所至见尽佛菩萨行立之像。不敢坐伊蒲塞馔。以鱼胾。名者不食。其真诚敬事。防心离过。类如此。大观三年十二月甲子。屈三指谓左右曰。止有三日已而。果殁。有异禽翔鸣于庭而去。塔全身于上方。阅世七十有五(或三)。坐四十有五夏。 赞曰。本出云门之后。望雪窦为四世嫡孙。平居作止。直视不瞬。及其升堂演唱。则左右顾。如象王回旋。学者多自此悟入。方其将终之夕。越僧梦本归兜率天。味其为人。居处服玩。行己利物。日新其德。不置之诸天。尚何之哉。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善本。族董氏。汉仲舒之后也。其先家大康仲舒村。大父琪。父温。皆官于颖。遂为颖人。母无子。祷白衣大士。誓曰。得子必以事佛。即蔬食俄娠。及生骨相秀异。方晬而孤。母育于叔祖玠之家。既长博学。操履清修。母亡哀毁过礼。无仕宦意。气刚不屈。沉嘿白眼公卿。嘉祐八年。至京师地藏院。试通经得度。习毗尼。随喜杂华。夜梦见童子。如世所画善财。合掌导而南。既觉曰。诸佛菩萨。加被我矣。其欲我南询乎。时圆照道振吴中。造焉。照一见知为法器。特顾之。服勤五年。尽得其要。其整顿提撕之纲。研练差别之智。纵横卷舒。度越前规。一时流辈。无出其右。圆照倚之。以大其家。元丰七年。遍游居浮山太守岩。出世住婺州双林。移钱塘净慈。继圆照后。法席冠江浙。时号大小本云。上闻其名。有诏住上都法云寺。赐号大通禅师。师玉立孤峻。未尝以言徇物。以色假人。王公贵人。施舍填门。而精粗与众共。住八年。请于朝。愿归老西湖。诏可。遂东还。庵龙山崇德。杜门却扫。与世相忘。天下愿见不可得。师临众三十年。未尝笑。及闲居时。抵掌笑语。问其故。曰。不庄敬何以率众。吾昔为丛林。故强行之。非性实然也。所至见佛菩萨行立之像。不敢坐。伊蒲塞馔。以鱼胾名者不食。其真诚敬事。防心离过。类如此。大观三年十二月甲子。屈三指谓左右曰。止有三日。已而果殁。有异禽。翔鸣于庭而去。塔全身于上方。阅世七十五。坐四十五夏。
新续高僧传·净读篇第八之一
(释宗本)弟子善本,姓董氏,开封人。母祷佛而生,及长,试《华严经》得度,师事圆照,时称大本、小本。诏住上都法云寺,赐号“大通”。后归杭州象坞寺,杜门却扫,专修净业。有僧定中见方丈弥陀佛,示金色身。大观三年十二月甲子,屈三指告门人曰:“止有三日耳。”及期趺坐,西面而去。
《漢語大詞典》:小本
(1).开本较小的书册或画幅较小的画卷。 宋 朱熹 《答吕伯恭书》:“小本《易传》,尚多误字,已令儿子具禀大本校讎,不为不精。” 宋 陆游 《读书》“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自注:“时方读小本《通鉴》。” 清 孙承泽 《闲者轩帖考·禊帖》:“如 贾秋壑 使 廖莹中 缩《兰亭》为小本,以 灵壁 佳石刻之。此帖之妖也,不足言矣!” 宋 周密 《志雅堂杂钞·图画碑帖续钞》:“僧 元靄 画 太宗 小本御容,舒却幞头,上插花五六枝。”《孽海花》第二三回:“﹝ 稚燕 ﹞説着,就怀里掏出个黄面泥板的小本儿。 凤孙 见是京报,接来祇一揭,第一行就写着:‘ 苏松太 兵备道着 章谊 补授。’”
(2).今亦称记事本为“小本”。
(3).小本钱。参见“ 小本经纪 ”。
(4).佛教语。 净土 三经中,《阿弥陀经》字数最少,称为小本。 清 魏源 《净土四经总叙》:“ 云栖 师中兴 浄土 ,乃专宏小本《弥陀》。”
《國語辭典》:小本经纪(小本經紀)  拼音:xiǎo běn jīng jì
从事规模较小,资本较少的买卖。《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一:「我们小本经纪,如何要打短我的?相公须放宽洪大量些!不该如此小家子相!」
《分类字锦》:砑光小本
清异录姚顗子侄善造五色笺光紧精华砑纸板乃沉香刻山水林木折枝花果狮凤虫鱼寿星八仙钟鼎文幅幅不同文缕奇细号砑光小本
分类:
《国语辞典》:小本经营(小本经营)  拼音:xiǎo běn jīng yíng
从事规模不大的小生意。如:「本店小本经营,恕不受理签帐。」
《國語辭典》:小本经纪(小本經紀)  拼音:xiǎo běn jīng jì
从事规模较小,资本较少的买卖。《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一:「我们小本经纪,如何要打短我的?相公须放宽洪大量些!不该如此小家子相!」
《国语辞典》:小本生意  拼音:xiǎo běn shēng yì
资本小,规模不大的买卖。《儒林外史》第一六回:「我心里算计,也要卖给他,除另寻屋,再剩几两房价,等你回来,做个小本生意。」
《国语辞典》:小本买卖(小本买卖)  拼音:xiǎo běn mǎi mài
资本小,规模不大的生意。《红楼梦》第四二回:「这两包,每包里头五十两,共是一百两,是太太给的,叫你拿去,或者作个小本买卖,或是置几亩地,以后再别求亲靠友的。」
《國語辭典》:存摺  拼音:cún zhé
金融机构发给存款人的小册子,内容详载存款人的存提记录,可为凭證。如:「邮局存摺」、「银行存摺」。
《國語辭典》:小册子(小冊子)  拼音:xiǎo cè zi
1.记事用的小本子、小簿子。如:「为免遗漏,请大家找本小册子把重点记下来。」
2.指不满五十页,无正式封面,未经正式装订的图书。
《国语辞典》:电话本(电话本)  拼音:diàn huà běn
登记电话号码的小簿子。通常指个人使用的小本子。如:「他这本电话簿登记了所有同学的电话号码。」也称为「电话簿」。
《漢語大詞典》:存摺
银行发给存款人作为凭证的小本子。《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回:“好歹你亲自到 南京 走一遭,取了存摺,支了利钱寄回来。” 郑观应 《盛世危言·银行上》:“得一元则存一元,餘两元则存两元,该银行予以存摺,随时可支。” 曹禺 《北京人》第二幕:“这是 思懿 天天想偷看的银行存折。”
小本
【佛学大辞典】
(经名)净土三部经中,天台谓无量寿经为大本,阿弥陀经为小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