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小相  拼音:xiǎo xiàng
1.傧相,辅助国君引导宾客的司礼官。《论语。先进》:「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2.尊称年轻的男子。《儒林外史》第一三回:「差人道:『先生一向可同做南昌府的蘧家蘧小相儿相与?』」也称为「小相公」。
《国语辞典》:小相公  拼音:xiǎo xiàng gōng
尊称年轻的男子。《儒林外史》第二五回:「你要把这小相公卖与人,若是卖到他州别府,就和那几个相公一样不见面了。」也称为「小相」。
《分类字锦》:大小相杂(大小相杂)
班固与弟超书月支毾大小相杂但细好而已
分类:
《漢語大詞典》:金小相
砚滴名。 宋 陶谷 清异录·畦宗郎君:“ 欧阳通 善书,修饰文具,其家藏遗物尚多,皆就刻名号,研室曰‘紫方馆’,金苽盛研滴曰‘金小相’。”
《漢語大詞典》:方响(方響)
古磬类打击乐器。由十六枚大小相同、厚薄不一的长方铁片组成,分两排悬于架上。用小铁槌击奏,声音清浊不等。创始于 南朝 梁 ,为 隋 唐 燕乐中常用乐器。 唐 牛殳 《方响歌》:“乐中何乐偏堪赏,无过夜深听方响。” 宋 袁褧 枫窗小牍卷下:“比上膳,以行在草草无乐,鸚鵡大呼:‘ 卜尚乐 起方响!’久之曰:‘ 卜娘子 不敬万岁。’盖 道君 时掌乐宫人以方响引乐者,故犹以旧例相呼。 高庙 为之罢膳泣下。” 清 袁于令 《西楼记·归讯》:“引清謳,击方响。”参阅 宋 高承 事物纪原·乐舞声歌·方响文献通考·乐七
《漢語大詞典》:丑声(醜聲)
(1).犹恶声。《淮南子·诠言训》:“方船济乎 江 ,有虚船从一方来,触而覆之,虽有忮心,必无怨色。有一人在其中,一谓张之,一谓歙之,再三呼而不应,必以丑声随其后。”
(2).坏名声。后汉书·方术传下·公沙穆:“ 穆 到官,謁曰:‘臣始除之日,京师咸谓臣曰“ 繒 有恶侯”,以弔小相。明侯何因得此丑声之甚也?’” 唐 韩愈 《题合江亭寄刺史邹君》诗:“胜事谁復论,丑声日已播。” 清 王韬 《淞滨琐话·魏月波》:“而女之丑声藉藉矣,远近问名者渐稀。”
《漢語大詞典》:车同轨(車同軌)
各种车辆的车轨大小相同。亦用于形容统一。《礼记·中庸》:“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史记·秦始皇本纪:“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國語辭典》:齿让(齒讓)  拼音:chǐ ràng
以年岁相互礼让,表示长幼有序。《礼记。文王世子》:「将君我,而与我齿让,何也?」
《漢語大詞典》:明侯
对王侯或地方官长的敬称。后汉书·方术传下·公沙穆:“时 繒侯 刘敞 , 东海恭王 之后也,所为多不法,废嫡立庶,傲很放恣。 穆 到官,謁曰:‘臣始除之日,京师咸谓臣曰“ 繒 有恶侯”,以弔小相。明侯何因得此丑声之甚也?’”魏书·张普惠传:“时 中山 庄弼 遗书 普惠 曰:‘明侯渊儒硕学,身负大才。’”
《漢語大詞典》:滚轮(滚輪)
又称虎伏。运动器械的一种。由若干铁棍连接两个大小相同的铁环制成。
《国语辞典》:力偶  拼音:lì ǒu
物理学上指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二平行力,作用于一物体的二点,则不能合为一力,而仅能使物体回转,此二力称为「力偶」。
《漢語大詞典》:偶力
作用于同一物体,而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但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叫偶力。偶力只能使物体旋转,而不能使之移动。 朱自清 《笑的历史·别》:“在他俩眼里,包围着他们的,都是偶力底漩涡……漩涡呢,自然是不安和欢乐底交流了。” 郭沫若 《羽书集·巩固反侵略的战线》:“就这样, 日本 帝国主义就由于它内部的矛盾对立的力量的偶力,拖着它向着崩溃的路上走。”
《國語辭典》:屉子(屜子)  拼音:tì zi
1.成套而大小相等,可以一层层整齐叠起来的扁平盛器。如:「蒸笼屉子」。
2.装在床上、椅上或窗上用来隔层,且可以取下的片状物。一般用棕绳、藤皮、钢丝等编成。《红楼梦》第二五回:「一时下了窗子,隔著纱屉子,向外看的真切。」也作「屉儿」。
3.器物所附的匣子,可以推入或拉出,并能存放东西。也称为「屉儿」。
《国语辞典》:密点地图(密点地图)  拼音:mì diǎn dì tú
以大小相同的圆点点数来表示每一区域数值多寡的图形,称为「密点地图」。
《國語辭典》:表面张力(表面張力)  拼音:biǎo miàn zhāng lì
液体表面层因受到其内部液体分子吸引力(称为内聚力)的作用,以致向内缩收趋向最小面积,因此液体表面形成类似张紧的弹性膜。在物理学上,表面张力定义为液体表面每单位长度所呈现的张力,或液体表面每单位面积所储存的位能。空中下落的水滴或叶面上的水珠,其形状近似球形,皆是主要源自于表面张力的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