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打糖锣儿的(打糖锣儿的)  拼音:dǎ táng luó ér de
昔日北方卖玩具和糖果的小贩。如:「小时候只要一听到打糖锣儿的来,就会嚷著叫大人买。」
《国语辞典》:摇铃儿的(摇铃儿的)  拼音:yáo líng ér de
北平有售卖脂粉针线的小贩,只摇动一种特制的铃,而不叫卖,人们常称之为「摇铃儿的」。
《国语辞典》:摆地摊(摆地摊)  拼音:bǎi dì tān
小贩在街上或市场中摆设摊位,陈列货品叫卖。也作「摆摊子」、「摆摊儿」。
《国语辞典》:摆摊儿(摆摊儿)  拼音:bǎi tān ér
小贩在街上或市场中摆设摊位,陈列货品叫卖。也作「摆地摊」、「摆摊子」。
《国语辞典》:倒水的  拼音:dào shuǐ de
旧时称卖水的小贩。通常将水桶装于独轮车之上,沿街贩卖。
《国语辞典》:丁丁糖  拼音:dīng dīng táng
一种麦芽糖。因卖糖的小贩用小铁锤凿糖时,铁片会发出丁丁的声音,故称为「丁丁糖」。又因糖面上撒有芝麻,故也称为「麻糖」。
《国语辞典》:打鼓儿的(打鼓儿的)  拼音:dǎ gǔ ér de
旧时沿街敲打小鼓,收购破烂旧物的小贩。
《漢語大詞典》:二二八武装起义
1947年2月27日,国民党台湾专卖局武装缉私员在台北抢劫、殴打小贩,并开枪打死市民一人。28日,台北市民示威游行,包围了专卖局,遭军警镇压,群众死伤各三人。这一事件激起全省人民的愤怒,爆发了大规模武装起义。起义民众控制了台湾大部分地区。3月8日,国民党政府派大批军队进行血腥镇压,群众被害达三万人,到13日起义失败。这次起义得到全国人民的声援和支持。
《國語辭典》:锅伙(鍋伙)  拼音:guō huo
旧时的工人、小贩等临时共同食宿的地方。
《漢語大詞典》:不卖查梨(不賣查梨)
元 无名氏《百花亭》第三折有卖查梨条的小贩夸张地叫卖自己的货物。后以“不卖查梨”指不空口说大话。 明 汤显祖 《牡丹亭·言怀》:“虽则俺改名换字,俏魂儿未卜先知。定佳期盼煞蟾宫桂, 柳梦梅 不卖查梨。”
《國語辭典》:摆摊子(擺攤子)  拼音:bǎi tān zi
小贩在街上或市场中摆设摊位,陈列货品叫卖。也作「摆地摊」、「摆摊儿」。
《漢語大詞典》:熟切担子(熟切擔子)
肩挑叫卖熟肉的小贩。儒林外史第五二回:“到吃饭的时候,叫 陈虾子 到熟切担子上买十四个钱的燻肠子,三个人同吃。”
《漢語大詞典》:撒暂(撒暫)
宋 代小贩在酒楼向顾客逐一分送货品,然后收钱的一种兜售方法。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饮食果子:“又有卖药或果实萝卜之类,不问酒客买与不买,散与坐客,然后得钱,谓之‘撒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