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67,分38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长少
少相
少与
少城
见少
少尘
少顷
少客
少苏
少别
少公
少住
少牢
三少
少多
《漢語大詞典》:长少(長少)
年长者和年轻者。晏子春秋·谏上十一:“长少行其道,宗孽得其伦。”史记·礼书:“所谓辨者,贵贱有等,长少有差。”南史·谢庄传:“仕者不拘长少,莅人以三周为满, 宋 之善政于是乎衰。”
《漢語大詞典》:少相
相貌显得年轻。如:她长得少相,岁数可不小了。
《韵府拾遗 语韵》:少与(少与)
素书行赏吝色者沮多许少与者怨
分类:少与
《漢語大詞典》:少城
城名。在 成都 城西。少,小。言少城,对 成都 大城而言。文选·左思〈蜀都赋〉:“亚以 少城 ,接於其西。” 刘逵 注:“ 少城 , 小城 也,在 大城 西,市在其中也。” 唐 杜甫 《江畔独步寻花》诗之四:“东望 少城 花满烟,百花高楼更可怜。” 宋 陆游 《成都书事》诗:“ 大城 少城 柳已青, 东台 西台 雪正晴。” 宋 洪迈 容斋续笔·台城少城:“ 晋 益州 刺史治 大城 , 蜀郡 太守治 少城 ,皆在 成都 ,犹云大城、小城耳。 杜子美 在 蜀 日赋诗,故有‘东望 少城 ’之句。今人於他处指 成都 为 少城 ,则非也。”参阅太平寰宇记·剑南西道一·益州
《漢語大詞典》:见少(見少)
自以为小。庄子·秋水:“吾在於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尤奚以自多!”
觉得少。《水浒传》第三回:“ 李忠 去身边摸出二两来银子, 鲁提辖 看了见少,便道:‘也是个不爽利的人。’”
分類:觉得得少
《韵府拾遗 真韵》:少尘(少尘)
曹松诗池上分行种公庭觉少尘
《國語辭典》:少顷(少頃)  拼音:shǎo qǐng
不久、片刻。《三国演义》第二回:「少顷,何进入白后,欲诛中涓。」《红楼梦》第三五回:「少顷,只见宝钗、薛姨妈等也进去了。」
《漢語大詞典》:少客
地位低的宾客。韩非子·内储说上:“今臣,君之少客也。夫从少正长,从贱治贵,而不得操其利害之柄以制之,此所以乱也。” 陈奇猷 集释引 松皋圆 曰:“少客,犹言下客也。”
分類:地位宾客
《高级汉语词典》:少苏
稍有缓解
《漢語大詞典》:少别
(1).暂时分别。 南朝 梁 江淹 《别赋》:“暂游万里,少别千年。惟世间兮重别,谢主人兮依然。” 前蜀 韦庄 《叹落花》诗:“飘红堕白堪惆悵,少别穠华又隔年。”
(2).小小的区别。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织成:“女果及一婢在焉。见生入,含笑承迎。见翠袜紫履,与舟中侍儿妆饰,更无少别。”
《漢語大詞典》:少公
(1).县尉的别称。 宋 洪迈 容斋四笔·官称别名:“ 唐 人好以他名标榜官称……称尉曰少府、少公、少仙。” 宋 洪迈 《容斋诗话》卷三:“《随笔》载县尉为少公,予后得 晏几道 叔原 一帖与 通叟 少公者,正用此也。”
(2).称 宋 苏辙 。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后集·东坡五》《复斋漫录》:“当时以 东坡 为 长公 , 子由 为 少公 ……其后 张文潜 《赠李德载》诗亦云:‘ 长公 波涛万顷海, 少公 峭拔千寻麓。’”
分類:县尉苏辙
《漢語大詞典》:少住
暂留;稍住一此时候。晋书·庾亮传:“诸君少住,老子於此兴復不浅。” 宋 朱淑真 《蝶恋花·送春》词:“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繫青春、少住春还去。” 元 颜子俞 《清平乐·留王静得》词:“留君少住,且待晴时去。”
分類:此时时候
《國語辭典》:少牢  拼音:shào láo
祭祀时只用羊、豕二牲,此二牲即称为「少牢」。《礼记。王制》:「天子社稷皆大牢,诸侯社稷皆少牢。」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祝盟》:「『夙兴夜处』,言于祔庙之祝;『多福无疆』,布于少牢之馈。」也称为「中牢」。
《國語辭典》:太牢  拼音:tài láo
1.古代祭祀天地,以牛、羊、猪三牲具备为太牢,以示尊崇之意。汉。王充《论衡。自纪》:「且礼有所不待,事有所不须。断决知辜,不必皋陶;调和葵韭,不俟狄牙;闾巷之乐,不用韶武;里母之祀,不待太牢。」《史记。卷八六。刺客传。荆轲传》:「太子日造门下,供太牢具。」
2.牛的别名。《大戴礼记。曾子天圆》:「诸侯之祭,牛,曰太牢。」
《漢語大詞典》:三少
(1).三公的副职。亦称三孤。《大戴礼记·保傅》:“於是为置三少,皆上大夫也,曰:少保、少傅、少师。是与太子宴者也。”汉书·百官公卿表序:“太师、太傅、太保是为三公……又立三少为之副,少师、少傅、少保,是为孤卿,与六卿为九焉。” 唐 杨炯 《明威将军梁待宾神道碑》:“位隆三少,化浹五胥。”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吏部二·二品直拜三孤:“文臣至尚书,六年始得东宫三少。”
(2).三位知名的年轻人。(1) 晋 王羲之 、 王承 、 王悦 ,俱少年知名。人称 王氏 三少。晋书·王羲之传:“ 敦 尝谓 羲之 曰:‘汝是吾家佳子弟,当不减 阮主簿 。’ 裕 亦目 羲之 与 王承 、 王悦 为 王氏 三少。”(2) 唐 李嗣真 与同时学士 赵献臣 、 徐昭 任职弘文馆,俱称少俊,馆中号为“三少”。见旧唐书·方伎传·李嗣真
(3).谓三度返老还少。 宋 姚宽 西溪丛语卷下引 宇文士及 《粧台记序》:“ 春秋 之初,有 晋 楚 之谚曰:‘ 夏姬 得道,鸡皮三少。’” 明 杨慎 《武后生牙》:“史称 武后 ,年七十,盛自拂拭,不觉衰耗,始信 夏姬 年踰七十,而鸡皮三少。” 清 李渔 《闲情偶寄·演习·变旧成新》:“岂非作者功臣,使得为鷄皮三少之女。”
《漢語大詞典》:少多
(1).稍多。 汉 王充 论衡·言毒:“食甘旨之食,无伤於人。食蜜少多,则令人毒。”
(2).少量。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葬 高陵 ” 裴松之 注引 晋 张华 博物志:“习啖野葛至一尺,亦得少多饮鴆酒。”
(3).少和多。 睡虎地 秦 墓竹简《田律》:“稼已生后而雨,亦輒言雨少多,所利顷数。”
(4).喻进退得失。 南朝 梁简文帝 《与刘孝仪令》:“同僚已陟,后进多升,而怡然清静,不以少多为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