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蒸壤
尘土。 元 袁桷 《过扬州忆昔》诗之三:“空遗蒸壤白如银,不见当年指画因。”
分類:尘土
《國語辭典》:风尘(風塵)  拼音:fēng chén
1.疾风。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讽刺之祸,速乎风尘。」
2.比喻流言蜚语。《南齐书。卷四七。谢朓传》:「遂复矫构风尘,妄惑朱紫,诋贬朝政,疑閒亲贤。」也作「风尘之言」。
3.世俗。唐。高适〈封丘作〉诗:「乍可狂歌草泽中,宁堪作吏风尘下。」
4.形容兵乱。唐。杜甫 野望诗:「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5.比喻旅行的劳累。如:「风尘仆仆」。
6.花街柳巷,妓女的生活。宋。严蕊 卜算子。不是爱风尘词:「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
7.官途。唐。高适〈人日寄杜二拾遗〉诗:「一卧东山三十春,岂知书剑老风尘。」
《漢語大詞典》:风尘之警
谓兵乱之警报和惊忧。《汉书·终军传》:“边境时有风尘之警,臣宜被坚执鋭,当矢石,启前行。”新唐书·马周传:“若人既劳,而用之不息,万一中国水旱,而边方有风尘之警,狂狡窃发,非徒旰食晏寝而已。” 明 沈德符 野获编·河漕·徐州:“仅一宪臣居城中,称兵使者,而一参戎同事,所部兵止数百人,脱有风尘之警,立见瓦裂。”亦作“ 风尘之惊 ”。 王闿运 《振威将军张君墓志铭》:“归葬时,东夷有风尘之惊,廷臣諠嚣,仓黄促战。”
分類:兵乱警报
《漢語大詞典》:风尘之言(風塵之言)
指流言蜚语。晋书·刘聪载记:“闻风尘之言,谓大将军、卫将军及左右辅皆谋奉太弟,剋季春构变,殿下宜为之备。”《魏书·王慧龙传》:“ 义隆 畏将军如虎,欲相中害,朕自知之。风尘之言,想不足介意也。”亦作“ 风尘之声 ”。宋书·氐胡传·略阳清水氐扬氏:“ 梁州 刺史 甄法护 诬臣遣 司马飞龙 扰乱 西蜀 ,诸所譖引,言非一事,长涂万里,无路自明,风尘之声,日有滋甚。”
分類:流言蜚语
《國語辭典》:黄尘(黃塵)  拼音:huáng chén
1.黄色的尘土。唐。李贺 梦天诗:「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亦用指战尘。唐。张巡 守睢阳作诗:「屡厌黄尘起,时将白羽挥。裹疮犹出阵,饮血更登陴。」
2.比喻世事、人事。清。孔尚任《桃花扇》加二一出:「黄尘变,红日滚,一篇诗话易沉沦。」
《國語辭典》:绝尘(絕塵)  拼音:jué chén
1.没有灰尘。明。高濂《玉簪记》第一六出:「柏子座中焚,梅花帐绝尘,果然是冰清玉润。」
2.超脱尘世。《文选。范晔。逸民传论》:「盖录其绝尘不及,同夫作者,列之此篇。」《晋书。卷八八。孝友传。庾衮传》:「庾贤绝尘避地,超然远迹,固穷安陋。」
3.形容奔走迅速。《庄子。田子方》:「夫子奔逸绝尘,而回瞠若乎后矣。」
4.断绝交通。《宋书。卷一○○。自序》:「间者獯猃扈横,掠剥边鄙,邮贩绝尘,坰介靡达。」
《國語辭典》:烟尘(煙塵)  拼音:yān chén
1.轻烟尘埃。
2.边疆寇警。南朝梁。萧统〈七契〉:「当朝有仁义之睦,边境无烟尘之警。」《宋史。卷二九一。吴育传》:「臣恐契丹窥兵赵、魏,朝廷不得元昊毫发之助,而太行东西,且有烟尘之警矣。」
3.人烟稠密的地方。唐。杜甫 为农诗:「锦里烟尘外,江村八九家。」
《國語辭典》:风土(風土)  拼音:fēng tǔ
地方的风俗人情和地理环境。《三国演义》第六○回:「修问:『蜀中风土何如?』松曰:『蜀为西郡,古号益州。路有锦江之险,地连剑阁之雄。』」
《國語辭典》:后尘(後塵)  拼音:hòu chén
行走时后面扬起的尘土。比喻居人之后,为自谦之辞。《文选。张协。七命》:「余虽不敏,请寻后尘。」《文明小史》第三四回:「几位尚志堂的高等生,因为书院改掉了,没有膏火钱应用,想步他们维新的后尘,觅些蝇头微利度日。」
《國語辭典》:扬尘(揚塵)  拼音:yáng chén
1.扬起尘土。《三国演义》第七九回:「乡中父老,扬尘遮道,奉觞进酒,效汉高祖还沛之事。」《西游记》第一二回:「当时三位引至御前,扬尘舞蹈。」
2.比喻战争。《北史。卷三一。高允传》:「京城傥有变,可为朕河上一扬尘。」
《國語辭典》:边尘(邊塵)  拼音:biān chén
边境的战事。唐。刘禹锡〈和乐天洛下醉吟寄太原令狐相公兼见怀长句〉:「从容自使边尘静,谈笑不闻桴鼓声。」清。吴梅〈临江仙。短衣羸马边尘紧〉词:「短衣羸马边尘紧,五年三渡桑乾。」
《漢語大詞典》:风埃(風埃)
(1).被风吹起的尘土。 宋 梅尧臣 《和李廷老家会饮》:“车马不畏远,风埃不畏多。”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中:“笼饼蒸饼之属,食必去皮,皆为北地风埃设。”
(2).指世俗,纷乱的现实社会。晋书·列女传论:“驰騖风埃,脱落名教,頽纵忘反,於兹为极。” 唐 王勃 《益州绵竹县武都山净惠寺碑》:“释 惠远 之高居,风埃遂隔。” 宋 司马光 《君贶环溪》诗:“地胜风埃外,门深花竹间。”
(3).指仕宦。南齐书·王僧虔张绪传赞:“ 思曼 廉静,自絶风埃。” 宋 陆游 《泛富春江》诗:“官路已悲捐岁月,客衣仍悔犯风埃。”
(4).指危乱,战乱。 陈毅 《为苏南摩擦答某君》诗:“强梁海上来,三年战局开,怒潮翻海岳,雄鬼起风埃。”
(5).犹风尘。指娼家生活。 金 元好问 《洧川行》:“无端嫁作荡子妇,流落弃掷风埃中。”
《國語辭典》:征尘(征塵)  拼音:zhēng chén
车马行走所扬起的尘土。唐。王勃 别人诗四首之一:「自然堪下泪,谁忍望征尘。」宋。张孝祥 六州歌头。长淮望断词:「征尘暗,霜风劲,悄边声。」
《漢語大詞典》:望尘(望塵)
(1).看见飞扬的尘土。亦喻捕风捉影或观察到细小的征候。《后汉书·度尚传》:“ 磐 埋骨牢槛,终不虚出,望尘受枉。” 晋 葛洪 抱朴子·疾谬:“是以高世之士,望尘而旋迹;轻薄之徒,响赴而影集。”
(2).犹言望尘而拜。 唐 王昌龄 《长歌行》:“望尘非吾事,入赋且迟留。” 李云逸 注:“望尘,谓趋附权贵,候望其车马之尘。” 宋 邵伯温 《闻见前录》卷十四:“ 宣仁 怒曰:‘ 韩某 先朝老臣,汝安得当望尘之礼。’太妃泣谢。”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续黄粱:“因而公卿将士,尽奔走於门下,估计夤缘,儼如负贩,仰息望尘,不可算数。”
(3).犹言望尘追迹。 宋 叶适 《〈覆瓿集〉序》:“盖神马汗血,尾鬣不掉而行流无疆,累名骏数百,岂得望尘焉!”
(4).犹言望尘莫及。《人民文学》1977年第7期:“导师创业垂千古,儕辈跟随愧望尘。”
《漢語大詞典》:流尘(流塵)
飞扬的尘土。 三国 魏 曹植 《仲雍哀辞》:“流尘飘荡魂安归。” 明 高明 《琵琶记·临妆感叹》:“一旦远别离,镜匣掩青光,流尘暗綺疏,青苔生洞房。” 许地山 《无法投递之邮件·复诵幼》:“诚然,我们底情谊已经碎为流尘,再也不能复原了。”
分類:飞扬尘土
《漢語大詞典》:浮埃
附着在物体表面上的尘土。 南朝 梁 江淹 《别怨》诗:“膏鑪絶沉燎,綺席生浮埃。” 唐 刘禹锡 《翠微寺有感》诗:“龙髯不可望,玉座生浮埃。” 宋 苏辙 《舜泉复发》诗:“通衢细洒浮埃净,车马归来似晚晴。” 清 方文 《赠祖心师》诗:“人间刑与辱,师视等浮埃。”
《漢語大詞典》:马尘(馬塵)
奔马扬起的尘土。 元 萨都剌 《燕姬曲》:“兰香满路马尘飞,翠袖笼鞭娇欲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