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孟尝搀一日

相关人物
孟尝君


《史记》卷七十五〈孟尝君列传〉~235~
孟尝君名文,姓田氏。文之父曰靖郭君田婴。田婴者,齐威王少子而齐宣王庶弟也。田婴自威王时任职用事,与成侯邹忌及田忌将而救韩伐魏。成侯与田忌争宠,成侯卖田忌。田忌惧,袭齐之边邑,不胜,亡走。会威王卒,宣王立,知成侯卖田忌,乃复召田忌以为将。宣王二年,田忌与孙膑、田婴俱伐魏,败之马陵,虏魏太子申而杀魏将庞涓。宣王七年,田婴使于韩、魏,韩、魏服于齐。婴与韩昭侯、魏惠王会齐宣王东阿南,盟而去。明年,复与梁惠王会甄。是岁,梁惠王卒。宣王九年,田婴相齐。齐宣王与魏襄王会徐州而相王也。楚威王闻之,怒田婴。明年,楚伐败齐师于徐州,而使人逐田婴。田婴使张丑说楚威王,威王乃止。田婴相齐十一年,宣王卒,湣王即位。即位三年,而封田婴于薛。初,田婴有子四十馀人。其贱妾有子名文,文以五月五日生。婴告其母曰:「勿举也。」其母窃举生之。及长,其母因兄弟而见其子文于田婴。田婴怒其母曰:「吾令若去此子,而敢生之,何也?」文顿首,因曰:「君所以不举五月子者,何故?」婴曰:「五月子者,长与户齐,将不利其父母。」文曰:「人生受命于天乎?将受命于户邪?」婴默然。文曰:「必受命于天,君何忧焉。必受命于户,则可高其户耳,谁能至者!」婴曰:「子休矣。」久之,文承閒问其父婴曰:「子之子为何?」曰:「为孙。」「孙之孙为何?」曰:「为玄孙。」「玄孙之孙为何?」曰:「不能知也。」文曰:「君用事相齐,至今三王矣,齐不加广而君私家富累万金,门下不见一贤者。文闻将门必有将,相门必有相。今君后宫蹈绮縠而士不得裋褐,仆妾馀粱肉而士不厌糟●。今君又尚厚积馀藏,欲以遗所不知何人,而忘公家之事日损,文窃怪之。」于是婴乃礼文,使主家待宾客。宾客日进,名声闻于诸侯。诸侯皆使人请薛公田婴以文为太子,婴许之。婴卒,谥为靖郭君。而文果代立于薛,是为孟尝君。……自齐王毁废孟尝君,诸客皆去。后召而复之,冯驩迎之。未到,孟尝君太息叹曰:「文常好客,遇客无所敢失,食客三千有馀人,先生所知也。客见文一日废,皆背文而去,莫顾文者。今赖先生得复其位,客亦有何面目复见文乎?如复见文者,必唾其面而大辱之。」冯驩结辔下拜。孟尝君下车接之,曰:「先生为客谢乎?」冯驩曰:「非为客谢也,为君之言失。夫物有必至,事有固然,君知之乎?」孟尝君曰:「愚不知所谓也。」曰:「生者必有死,物之必至也;富贵多士,贫贱寡友,事之固然也。君独不见夫趣市朝者乎?明旦,侧肩争门而入;日暮之后,过市朝者掉臂而不顾。非好朝而恶暮,所期物忘其中。今君失位,宾客皆去,不足以怨士而徒绝宾客之路。愿君遇客如故。」孟尝君再拜曰:「敬从命矣。闻先生之言,敢不奉教焉。」
典故
三千士
  
食客三千

相关人物
田文(孟尝君)
 
魏无忌(信陵君)
 
黄歇(春申君)


《史记》卷七十七〈魏公子列传〉~2377~
公子(信陵君)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致食客三千人。
《史记》卷七十五〈孟尝君列传〉~2359~
孟尝君时相齐,封万户于薛。其食客三千人。邑入不足以奉客。
《史记》卷七十八〈春申君列传〉
赵平原君使人于春申君,春申君舍之于上舍。赵使欲夸楚,为檋瑁簪,刀剑室以珠玉饰之,请命春申君客。春申君客三千馀人,其上客皆蹑珠履以见赵使,赵使大惭。

简释

三千客:指贵客盈门。宋范成大《次韵甄云卿晚登浮丘亭》:“宾筵旧压三千客,燕榭新高十二城。”


例句

食恩三千士,一旦为豺狼。 孟郊 汴州离乱后忆韩愈李翱

若无三千客,谁道信陵君。 李白 博平郑太守自庐山千里相寻入江夏北市门见访却之武陵立马赠别

平原三千客,谈笑尽豪英。 李白 自广平乘醉走马六十里至邯郸登城楼览古书怀

三千堂上客,出入拥平原。 李白 赠宣城赵太守悦

座客三千人,于今知有谁。 李白 邯郸南亭观妓

公子三千客,人人愿报恩。 李华 奉寄彭城公

忝逐三千客,曾依数仞墙。 杜牧 奉和门下相公送西川相公兼领相印出镇全蜀诗十八韵

三千士里文章伯,四十年来锦绣衣。 卢纶 和陈翃郎中拜本府少尹兼侍御史献上侍中因呈同院诸公

从军暮下三千客,闻礼庭中七十人。 许浑 和人贺杨仆射致政

三千客里宁无义,五百人中必有恩。 许浑 闻边将刘皋无辜受戮

我为孟馆三千客,君继宁王五代孙。 韦庄 江南送李明府入关

典故
四佳公子

相关人物
田文(孟尝君)
 
赵胜(平原君)
 
魏无忌(信陵君)


《汉书》卷九十二〈游侠列传〉~3697~
周室既微,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桓文之后,大夫世权,陪臣执命。陵夷至于战国,合从连衡,力政争彊。繇是列国公子,魏有信陵,赵有平原,齐有孟尝,楚有春申,皆藉王公之势,竞为游侠,鸡鸣狗盗,无不宾礼。而赵相虞卿弃国捐君,以周穷交魏齐之厄;信陵无忌窃符矫命,戮将专师,以赴平原之急:皆以取重诸侯,显名天下。扼腕而游谈者,以四豪为称首。于是背公死党之议成,守战奉上之义废矣。
典故
田文比饭
 
相关人物
田文(孟尝君)


《史记》卷七十五《孟尝君列传》
孟尝君……食客数千人,无贵贱一与文等。孟尝君待客坐语,而屏风后常有侍史,主记君所与客语,问亲戚居处。客去,孟尝君已使使存问,献遗其亲戚。孟尝君曾待客夜食,有一人蔽火光。客怒,以饭不等,辍食辞去。孟尝君起,自持其饭比之。客惭,自刭。士以此多归孟尝君。

例句

顾荣锡炙,田文比饭。 李瀚 蒙求

共食田文饭,先之梅福官。 李端 送丁少府往唐上

典故
田文好客

相关人物
孟尝君


《史记》卷七十五〈孟尝君列传〉~2353~
孟尝君在薛,招致诸侯宾客及亡人有罪者,皆归孟尝君。孟尝君舍业厚遇之,以故倾天下之士。食客数千人,无贵贱一与文等。孟尝君待客坐语,而屏风后常有侍史,主记君所与客语,问亲戚居处。客去,孟尝君已使使存问,献遗其亲戚。孟尝君曾待客夜食,有一人蔽火光。客怒,以饭不等,辍食辞去。孟尝君起,自持其饭比之。客惭,自刭。士以此多归孟尝君。孟尝君客无所择,皆善遇之。人人各自以为孟尝君亲己。
典故
田文有命

相关人物
田婴
 
田文(孟尝君)


《史记》卷七十五《孟尝君列传》
初,田婴有子四十馀人。其贱妾有子名文,文以五月五日生。婴告其母曰:「勿举也。」其母窃举生之。及长,其母因兄弟而见其子文于田婴。田婴怒其母曰:「吾令若去此子,而敢生之,何也?」文顿首,因曰:「君所以不举五月子者,何故?」婴曰:「五月子者,长与户齐,将不利其父母。」文曰:「人生受命于天乎?将受命于户邪?」婴默然。文曰:「必受命于天,君何忧焉。必受命于户,则可高其户耳,谁能至者!」婴曰:「子休矣。」

例句

向栩非才徒隐灶,田文有命那关户。 李端 杂歌

典故
相关人物
田文(孟尝君)


《史记》卷七十五〈孟尝君列传〉~2353~
久之,文承閒问其父婴曰:「子之子为何?」曰:「为孙。」「孙之孙为何?」曰:「为玄孙。」「玄孙之孙为何?」曰:「不能知也。」文曰:「君用事相齐,至今三王矣,齐不加广而君私家富累万金,门下不见一贤者。文闻将门必有将,相门必有相。今君后宫蹈绮縠而士不得裋褐,仆妾馀粱肉而士不厌糟糠。今君又尚厚积馀藏,欲以遗所不知何人,而忘公家之事日损,文窃怪之。」于是婴乃礼文,使主家待宾客。宾客日进,名声闻于诸侯。诸侯皆使人请薛公田婴以文为太子,婴许之。婴卒,谥为靖郭君。而文果代立于薛,是为孟尝君。

例句

自古相门还出相,如今人望在岩廊。 刘禹锡 送李尚书领滑州

典故
原尝春陵

相关人物
平原君
 
孟尝君


《史记》卷七十六〈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2365~
平原君赵胜者,赵之诸公子也。诸子中胜最贤,喜宾客,宾客盖至者数千人。诸子中胜最贤,喜宾客,宾客盖至者数千人。平原君相赵惠文王及孝成王,三去相,三复位,封于东武城。平原君家楼临民家。民家有躄者,槃散行汲。平原君美人居楼上,临见,大笑之。明日,躄者至平原君门,请曰:「臣闻君之喜士,士不远千里而至者,以君能贵士而贱妾也。臣不幸有罢癃之病,而君之后宫临而笑臣,臣愿得笑臣者头。」平原君笑应曰:「诺。」躄者去,平原君笑曰:「观此竖子,乃欲以一笑之故杀吾美人,不亦甚乎!」终不杀。居岁馀,宾客门下舍人稍稍引去者过半。平原君怪之,曰:「胜所以待诸君者未尝敢失礼,而去者何多也?」门下一人前对曰:「以君之不杀笑躄者,以君为爱色而贱士,士即去耳。」于是平原君乃斩笑躄者美人头,自造门进躄者,因谢焉。其后门下乃复稍稍来。是时齐有孟尝,魏有信陵,楚有春申,故争相倾以待士。

例句

原尝春陵六国时,开心写意君所知。堂中各有三千士,明日报恩知是谁。 李白 扶风豪士歌

《國語辭典》:未尝(未嘗)  拼音:wèi cháng
1.不曾。《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持论从容,未尝言人所短。」《三国演义》第一三回:「臣观贾诩虽为李傕腹心,然实未尝忘君,陛下当与谋之。」
2.不见得、未必。通常后接否定词,构成双重否定,但语气委婉。《三国演义》第三回:「汝剑利,吾剑未尝不利!」
《國語辭典》:何尝(何嘗)  拼音:hé cháng
1.未曾、从来没有。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二折:「小子太医出身,也不知医死多少人,何尝怕人告发,关了一日店门。」《红楼梦》第五五回:「我们何尝敢大胆了,都是赵奶奶闹的。」也作「何常」。
2.并非。《红楼梦》第六七回:「姐姐说的何尝不是,我也是这么想著呢。」《文明小史》第一七回:「我何尝不是这种打算?无奈辛先生不肯。」
《國語辭典》:尝试(嘗試)  拼音:cháng shì
1.试一试、试验。《孟子。梁惠王上》:「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宋。苏轼《东坡志林》卷一:「此公以其尝试者告人,故尤有味。」
2.试探。《荀子。王制》:「和解调通,好假道人,而无所凝止之,则奸言并至,尝试之说锋起。」宋。苏轼 论高丽进奉状:「故以祭奠源阇梨为名,因献金塔,欲以尝试朝廷,测知所以待之之意轻重厚薄。」
《國語辭典》:烝尝(烝嘗)  拼音:zhēng cháng
秋祭称尝,冬祭称烝。泛指祭祀。《诗经。小雅。天保》:「礿祠烝尝,于公先王。」
《漢語大詞典》:窃尝(竊嘗)
犹浅尝。窃,通“ 浅 ”。蕙风词话卷三引《织馀琐述》:“乐器竹製者唯笙,用吸气吸之,恒轻,故以喻‘窃尝’。”
《漢語大詞典》:备尝(備嘗)
受尽;尝尽。左传·僖公二十八年:“险阻艰难,备尝之矣。”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一:“上常亲执弓矢,率军后先导卫,备尝辛苦。”《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因此堕落,今生罚为贫儒,教你备尝鬼趣。”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二九:“ 中国 的家庭制度与妇女地位,使做母亲的非备尝困苦不可。”
分類:夏丏尊
《國語辭典》:尝胆(嘗膽)  拼音:cháng dǎn
比喻刻苦自励。参见「卧薪尝胆」条。《史记。卷四一。越王句践世家》:「吴既赦越,越王句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唐。杜甫〈寄董卿喜荣十韵〉:「猛将宜尝胆,龙泉必在腰。」
《國語辭典》:尝胆卧薪(嘗膽臥薪)  拼音:cháng dǎn wò xīn
比喻刻苦自励。参见「卧薪尝胆」条。宋。灌园耐得翁《都城纪胜。叙录》:「正当尝胆卧薪日,却作观山玩水时。」明。朱鼎《玉镜台记》第一二出:「我自愿漆身吞炭,尝胆卧薪,同心协力期雪耻。」
《漢語大詞典》:三千客
形容门客众多。 战国 齐 孟尝君 、 魏 信陵君 、 赵 平原君 、 楚 春申君 四公子皆喜养士,门下号称有食客三千人。见《史记》四公子本传。 唐 胡曾 《函谷关》诗:“朱门不养三千客,谁为鸡鸣得放回。” 前蜀 韦庄 《江南送李明府入关》诗:“我为 孟 馆三千客,君继 寧王 五代孙。” 前蜀 贯休 《献钱尚父》诗:“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 唐 杜牧 《春申君》:“三千宾客总珠履,欲使何人杀 李园 。”
《漢語大詞典》:田文饭(田文飯)
战国 时 齐 孟尝君 田文 好养士,门下食客多至数千人。事见史记·孟尝君列传。后因以“田文饭”指幕客之待遇。 唐 李端 《送丁少府往唐上》诗:“共食 田文 饭,先之 梅福 官。”
《國語辭典》:相门出相(相門出相)  拼音:xiàng mén chū xiàng
宰相之家的后代必再出相才,意谓历代都有贤才而显贵。元。刘时中〈端正好。众生灵套。尾声〉:「相门出相前人奖,官上加官后代昌。」也作「相门有相」。
《國語辭典》:相门有相(相門有相)  拼音:xiàng mén yǒu xiàng
1.良相的门下应有辅佐的贤者。《史记。卷七五。孟尝君传》:「文闻将门必有将,相门必有相。」
2.宰相之家的后代必再出相才,意谓历代都有贤才而显贵。《南史。卷二二。王昙首传》:「十六召见文德殿,应对爽彻,上目送久之,谓朱异曰:『可曰相门有相。』」三国魏。曹植 自诫令:「谚云:『相门有相,将门有将。』夫相者文德昭,将者武功烈。」也作「相门出相」。